分卷閱讀55
二”的地方有十四處,什么“周監于二代”、“賜也聞一以知二”…… 葉信芳在十四處里面一個一個的排除,最后確定為哀公對答里面那一句:“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因為這一個“二”,在大多數版本的斷句中都是獨立存在的。 而這句話聯系上下文,說的是稅收問題。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哀公向有若詢問饑年解決之法,有若建議其施行十分之一的田稅,哀公答道十分之二的稅收都不夠我用,如何能行十分之一。有若又答道,百姓富足,君主怎么會不足?百姓不足,君主跟誰去取得富足? 確定了題意,葉信芳回答起來也覺得不難了。 只發了兩張草稿紙,抄題目已經用掉留半張,葉信芳只能在紙上寫個提綱。這種草稿紙也是要回收的,并且還有要求必須要用楷書書寫,為的是出現爭議的是,讓考官能夠比對字跡。 不能在草稿紙上作答,葉信芳直接在答卷上填寫,每一個字下筆之前都會仔細思考,字句斟酌,等到午飯之時,他才答了一題半。 又是一道金屬敲擊之聲,陸陸續續有軍士提著碩大的食盒進場,午飯是兩個饅頭和一碗清水。 饅頭應該是才出鍋不久,還冒著騰騰的熱氣,口感一般。 古人說“七月流火”,本意是農歷七月之后天氣漸漸變涼,而此刻才七月出頭,卻依舊是炎熱無比。 葉信芳考試的時候,不僅要想著下筆小心,還要時不時的擦汗,防止汗水低落在卷子上,污了卷面。 吃完午飯,搖了搖鈴鐺,便有軍士上前帶著他前去廁所。 一路上看到許多書生,有的嘴巴一張一合,低聲自言自語,有的眉頭緊鎖,看著卷子神色木然,更有甚著,兩眼通紅,伏在案上痛哭不止。 “不要東張西望!”軍士回頭,冷冷開口。 葉信芳趕忙低下頭跟在對方身后,還沒有走進廁所,就聞到那種濃重的臭味。天氣炎熱,蠅蚊滋生,嗡嗡嗡的聲音大老遠就能聽見,葉信芳有些同情那些靠近廁所的考生。 “我不考了,放我出去!”忽然一個考生大叫道。 葉信芳看了對方一眼,身形搖晃,臉色慘白,雙眼無神,一臉的生無可戀。 很快就有軍士上前制住對方,堵住他的嘴,匆匆的將他拖了出去。 考場里幾千號人,只有那幾個廁所,可想而知里面的場景是多么的令人發指,多待一秒鐘都能逼死人,葉信芳因此就格外佩服那些軍士們,他如廁時,對方也跟了進來,目不轉睛的盯著,別說捂鼻子了,連眉毛都沒有動一下。 葉信芳慶幸自己不在廁號,而且是在吃完飯后如廁,不然估計會倒盡胃口。 下午時光匆匆過去,葉信芳將答卷最后再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要補充之處后,便交卷離開。 一出考場,就看到坐在小板凳上,雙眼看著地面,一臉懷疑人生的宋修之,而他身邊站著的是書童墨染正在出口婆媳的勸說:“少爺,您身體不舒服,就先回去歇著,葉公子出來了自己知道回去?!?/br> 宋修之緩緩的搖了搖頭。 葉信芳心下一暖,走過來,摸了摸對方的小腦袋,“我們回去吧?!?/br> “嘔……”宋修之趕忙轉過身朝一邊吐了起來。 葉信芳不敢置信的看了眼自己的手,暗想,不就是摸了一下嗎?反應這么大?這小少爺的潔癖簡直沒救了。 “對、對不起,葉哥,不是因為你,我是聞到自己身上的味道了?!彼涡拗忉尩?。 宋修之吐完了,想了想又問道:“葉哥,你在里面如廁了嗎?” 葉信芳點了點頭。 宋修之小臉皺成一團,看了一眼葉信芳剛剛碰觸他的那只手,臉色一白,哀怨的看了他一眼,轉個身去,繼續嘩嘩的吐了起來。 等到他吐得再沒什么可吐了,整個人臉色發白,神情恍恍惚惚。 “他怎么了?”劉俊彥趕在太陽落山之前,終于交了卷子,有些擔憂的看著宋修之。 “老毛病犯了?!比~信芳隨口解釋道。 宋修之被折騰得很慘,最后連路都走不動,還是被葉信芳背回去的。 葉信芳背他之前,還被強迫著洗手。 回了客棧,葉信芳兩人就看著宋修之一連叫了五回熱水,弄得送水的店小二都要發火了才消停,他洗干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催著書童將衣服拿去扔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上一期的紅包已經發了,我是按照35章評論區留言時間發的紅包,如果有誰覺得自己的回答時間是前五,卻沒有發紅包的,可以在評論區回復自己的原始評論,我再補發。 第37章 往事 第一場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直接淘汰了三分之二, 客棧里瞬間空下了一大半,“二”字題真的是大殺器。 宋修之依舊是第一名, 學霸光環真是讓葉信芳不服不行。葉信芳這次考的是第三十四名,劉俊彥二十一名。 院試只考兩場, 最后只有三百個人獲得功名身。 葉信芳想起梁啟超說過的一句話:“邑聚千數百童生, 拔十數人為生員;省聚萬數千生員, 拔數百人為舉人;天下聚數千舉人, 拔百數十人為進士”, 這并不是夸張的話,童生到秀才的錄取率不過百分之一,秀才到舉人又只有百分之一,舉人到進士又是百分之一, 古代的科舉就像是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 競爭也就越激烈。 而大昭皇朝,建國不過幾十年, 還是一個皇朝初始的時代, 人才凋零, 因而讀書人錄取率相對高一些,此次院試,參考者五千人左右,錄取三百人,比例達到百分之六, 已經是非常高了。 依舊是非常繁瑣的檢查手續,考場上卻空曠了許多。 第二場考試也被人們稱為復試,雖然這么叫著,卻增加了一個題型,算術題。 “九百九十九文錢,時令梨果買一千。一十一文梨九個,七枚果子四文錢,梨果多少價幾何?”意思是梨子和果子一共買了一千個,九個梨十一文錢,七個果子四文錢,問梨子和果子單價各是多少。古代的算術題一般都比較簡單,對于葉信芳來說讀題和寫題比解題更難,幸而他對于院試做了充分的準備,有專門練習過如何做古代數學題。 繼之前的神題“二”之后,這次題目是:“我四十不動心”。 葉信芳:…… 這題目乍一看還以為進入了言情頻道,實際上是來自,聯系前文方能解答。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