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
下百十口人,總有一條根苗在?!壁w洪貴這話,說得份外嚴重。 以至于,嚴重到了這話聽在趙洪全耳里,都把這位少爺公子哥給嚇得半癱在了坐椅子上。 “大哥,這,這怎么可能?” “二弟,這是以防萬一。如果沒什么事,到時候,你再脫身回咱們府上,還不是輕松之事嘛?!壁w洪貴笑得鎮靜,目光如炬的盯著親弟弟趙洪全,問道:“二弟啊,你現在可明白了,祖父與爹的良苦用心?” “明白?!?/br> 這會兒,趙洪全除了答應,他也沒膽子敢不答應。畢竟,房間里的三個男人,不管是他祖父,還是他爹,又或是他大哥,在趙洪全的眼中,都是他頭上沉重的三座偉岸身影啊。 趙洪貴這個大哥,輕松的做通了親弟弟趙洪全的思想工作。 趙洪英此時,正與他的太婆婆聊著話。 趙家太婆婆笑得和藹,對于曾孫的提議,卻是拒絕了。她道:“老婆子一輩子,已經值了?!?/br> “洪英啊,你跟你媳婦一道出京城就好。太婆婆難得陪你二叔公過了幾天日子,就不準備離開了。你要當爹的人,是一家之主。跟天上的雄鷹一樣,長大了,總得離開了鳥巢?!壁w家太婆婆笑瞇了眼,還是主動拉上曾孫子的手,又道:“飛高些,去掙了你的前程吧?!?/br> 說完了這席話,趙家太婆婆還是用手拍拍曾孫子的手。 “不必擔心太婆婆,趙府的小輩們都是孝順的孩子。太婆婆的日子,過得挺開心?!?/br> 趙家太婆婆都拿定了主意,趙洪英勸到了后面,倒底沒再勸了。畢竟,跟他去晉藩的軍營確實是過苦日子。趙府上的生活,怎么也算是錦衣玉食。 趙洪英想想,就二叔公一輩子見過的大陣仗,哪會沒了不得的見識? 心頭有些安慰后,趙洪英就是從趙家太婆婆那兒告退了。他呢,自然就是回了自己住的小院,準備跟媳婦商量了要搬遷的事情。 杜四喜于是呢,就接到了一個驚,一個喜。 驚的是,丈夫趙洪英居然出去一趟,就投軍了。喜的是,他們夫妻總算離開京城的趙府,不必寄人籬下了。 “去軍營里生活,日子可能清苦些?!壁w洪英對前程,還是把握有限的。所以,對著媳婦說了軍營未來的生活時,他底氣陂不足。 “沒事兒,真像京城里見到的情況,還是跟著大軍安妥些?!痹诙潘南部粗?,太平盛世還好,打哪兒種田過日子都是一樣??烧媸莵y起來,還是跟著當兵的有底氣。 那老話不還說,有兵就是草頭王,槍桿子比筆桿子利落嘛。 “眼下東京城里,都是諸侯們聚堆了??偢杏X城外住著,心里踏實些?!倍潘南沧炖镞@么說,心頭也是這么認為的。 想東京城,攏這么多的勢力,在杜四喜看來,就跟火藥桶一樣,指不定一點就炸了。 在東京城外面,就是想跑路,也是想跑就能跑。 在東京城內的話,那城門一關,跟甕中捉鱉一樣,千年王八都沒得活路。 “太婆婆,真確定要留了趙府內?”杜四喜見著趙洪英似乎低沉的情緒,忙是又問了話道。 ☆、第14章 趙洪英整個人神情肅穆,道:“太婆婆要留下來,我勸了,她老人家主意已定,沒得改了?!?/br> 杜四喜看著這樣的趙洪英,心里頭陂不是滋味的,她忙是握住了趙洪英的手,鼓勵了話,道:“太婆婆許是年紀大了,我又懷了身孕。她老人家跟咱們到了軍營,怕擔擱咱們的事兒。太婆婆八成是想給咱們減輕些活?!?/br> “沒事兒,四喜,我心頭都有數?!?/br> 趙洪英笑笑,臉上的眉都是展開了些,道:“太婆婆在京城府上,日子過得舒坦。跟咱們去軍營,那是受罪,可不是享福。等著,等我哪日有本事了,總能接太婆婆享享我這個曾孫子的福?!?/br> “苦了你,你當我媳婦,得跟我一起過清貧的日子?!?/br> 趙洪英這么一說,杜四喜不樂了,她用手捏捏趙洪英的大手掌,道:“你們男人,跟咱們女人的想法就不一樣。瞧瞧,我前面跟你說的話,你是左耳進,右耳出了?!?/br> 趙洪英挑眉,杜四喜就是來了氣,再是掐了一把,道:“可記牢了。我這一輩子,嫁了你,就不怕吃苦的事。再說,過日子嘛,你在外面累著了,我這當妻的心頭能好受?” “只要咱倆一輩子,你不納個妾,跟我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你就是個扁擔,我都挑著走,沒半口氣的悔字?!倍潘南裁嫣岫Z,那就是時刻要趙洪英曉得了,她這個媳婦的心思。 有道是共患難易,同富貴者難。 杜四喜瞅著趙洪英往日的品性,還是相信她現在的丈夫。不過,本著預防嘛,總是多提兩回,遇上事時,枕邊人也能多思考思考不是。 “太婆婆,就是長一雙好眼,給我挑個能干,心疼人的媳婦?!壁w洪英哈哈大笑,然后,對杜四喜贊了話,道:“我這個漢子就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媳婦有了,孩兒也有了,我還求啥?過好日子,一輩子就足夠了?!?/br> 話是如此,趙洪英也是這般想的。 趙洪英時不時的,還是認為,如果不是世道不好,他和媳婦的日子定是滿美極了。 夫妻二人商量好后,自然就是收拾了包裹,然后,要出京城,去城外的晉藩軍營。 于是呢,帶著苦瓜色的趙洪全堂弟,跟著夫妻二人一起離開了京城趙府。 晉藩在京城外的軍營,是扎在了城郊二十里外的小鎮上。 杜四喜一行人去時,還是坐著趙府的馬車。 等到了軍營處,趙洪英拿出了歸德節度使李仕元給的令牌。還別說,有這令牌后,真是出來了一位步軍都頭當引路人。 在晉藩的軍制中,10人1火,設火長1人;5火1隊,共50人,設隊正1人。2隊1都,共100人,步軍設有都頭1人,副都頭1人;馬軍設有軍使1人,副兵馬使1人。 5都為一軍,共500人,為一廂軍馬,設有指揮使1人,副指揮使1人。 趙洪英見到的這位步軍都頭,姓王,全名王使昭。 有都頭王使昭的領路,趙洪英也瞧個明白,感情他到了晉藩投軍后,就是歸籠在王使昭的都里,任了火長一職。好歹帶個“長”,就算不是官,也管了九個人。 “雜營暫時安排在這地方,你安頓好后,記得到我那報到。這些日子沒事,閑著有功夫領你去都里,認識認識一起舀食的同僚兄弟?!倍碱^王使昭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