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
父子聽了她的話,神色不一,盧曠低咳一聲,道:“玉娘,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好?!?/br> 盧霈則悶不吭聲。 蕭氏道:“怕什么,自家屋里,并無外人?!庇謱ΡR霈道:“男兒成家立業乃是常情,你不必顧慮太多,我們可以先定親,年后再成親,你看如何?” 盧霈聽了母親的話,心中有幾分無奈,堅決拒道:“母親,兒意已決,日后再說吧?!?/br> 蕭氏聽他口氣強硬,略有些生氣,道:“兒大不由娘?!鞭D頭對盧曠道:“郎君你來說說他?!?/br> 盧曠又咳了一聲道:“玉娘,他心中有其他打算,我們還是聽他的吧?!?/br> 蕭氏真是生氣了,道:“好,好,隨你們?!闭f著站起身徑直出去了。 兩人還未來得及勸阻,人就走遠了。呆看了一會,盧曠才道:“三郎,我來問你,不答應親事,是否還有別的緣由?” 盧霈心中一跳,以為父親看出什么,仔細看他神色,又不像,平靜道:“沒有別的緣由,兒已經說清楚了?!?/br> 盧曠沉默了一會,道:“如此,你去吧,做到心中有數就行?!?/br> 盧霈松了口氣,起身道:“是?!睆街被亓宋?。 到了屋里,收拾洗漱好躺在床上,突然想到崔逸年后北上,不會也有躲避的原因吧。 真是…… 想了一會,才漸漸睡去。 ………… 次日,盧霈去了衙署,剛到一會,盧大郎、盧二郎便來尋他。 三人坐下談了一會,盧霈本打算安排好兩人就去城外。兩人聽說他要去選地種稻,頗有興趣,提出要跟著去。 于是三人同行,一起到了城外村子,查看了各處,終于在叫郭津村的地方,從屬于盧氏的田地中選了十幾畝地。 此田地平整,水利又便,且連在一處,以后便于管理。盧霈正想著讓什么人過來照看,盧二郎就笑著開口道:“三郎,你是否要尋人來照看?!?/br> “是的,二哥。到時叫一些農人來耕種,照看的人就看管農人,讓他們照著我說的做就可?!?/br> 盧二郎笑道:“既然這樣簡單,不如就交給我如何?” 盧霈略有些詫異,不過想想就釋然了,盧二郎是叔叔的嫡子,歷來不喜朝中那一套,此次也是族中決定,他才勉強來了,也許這任務正是他所需要的。 當下笑道:“若是如此,就更好了,這樣我也放心,要是稻子長成,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br> 盧二郎笑笑不以為然,說:“那就讓我照看了?” “自然?!?/br> 兩人說好,又聊了詳細過程,盧霈就將此事全部托予盧二郎了,囑咐他千萬要上心,小心照管。 盧二郎答應著去了。 隨后盧霈和盧大郎回到衙署。兩人對坐了一會,盧霈才問:“兄長,我記得你身有官職的?” “不過是虛銜罷?!北R霈聽后,想到昨夜憂心的事,逐對盧大郎道:“兄長,現我有一事要你助我?!?/br> “何事?” 盧霈便將關于年后設立六部的事告訴他。雖然朝中也有六部,但并不一樣,職權雜亂,相互牽連。 新的六部,分工的更細,且職責分明,有利于中央的統治,不過……盧大郎皺著眉,問:“這樣一來,必定會觸犯眾多世家的利益,而且還會削弱你自己的權利?!?/br> 盧霈聽了道:“兄長,除開這兩樣,設立新的六部,是否利大于弊?” 盧大郎點頭,道:“確實?!?/br> 盧霈笑道:“既然好處多于壞處,那為何不做?再說會不會影響到我,還未可知?!?/br> 盧大郎看著自己的弟弟,神色輕松篤定,明白他已胸有成竹,于是便說:“你即已決定,我從旁助你就是?!?/br> “謝過兄長?!?/br> 盧大郎搖頭笑道:“何必言謝,一家人?!?/br> 兩人接著就設立六部,研究了具體細節,一直到夜幕才商議出大致輪廓。隨后一起回了家。 次日,盧霈、盧大郎將商量好的對策條條筆錄了下來,忙了一天。第三天,盧霈將其上書給晉帝。 晉帝見到奏章,神色有些復雜地看了盧霈一眼,接著笑道:“大司馬,果然大才,且一心為孤著想,孤一定不會忘了你的忠心?!?/br> 盧霈坐在椅子上道:“陛下妙贊,若陛下覺得沒有問題,待年后,臣就著手開始?!?/br> “辛苦大司馬了?!?/br> “臣先退下了?!闭f著站起來,走了出去。 晉帝嘆了口氣,望著門外層層疊疊的宮殿出神。 此時正是十二月中旬,再有半個月就是春節,過幾天就會罷朝了。等過了年,又是一番情景。 雖然洛陽才恢復幾個月,卻阻止不了各世家、百姓慶祝新年的熱情。到處結燈掛彩,人們往來臉上掛著笑容。 士族大家的熱鬧自不必說,尋常百姓家中雖沒多少錢財,卻也盡量買點好吃的、一身新衣,高高興興地過了個年。因為他們看到,大司馬前頭的一番政策,是個體恤百姓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不論大晉里面多少齷蹉,此刻表面是一片和睦,喜氣洋洋。時間在喜悅中一晃便過了新年,一直到了正月十五。 這天,崔逸回崔氏過了節,又去與盧霈喝了半夜的酒,次日辰時回營點兵,即刻就要出發了。 晉帝和盧霈站在城門樓上,遠望著隊伍,聞風而來的百姓在街道兩旁相送。 直到隊伍在他們眼中變成了一條黑線,晉帝才回了宮,百姓才各自散去。 正月十九,朝廷初始,盧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頒布晉帝詔書。 不出意外,一開始便遭到強烈反對,但一來有皇帝支持,二來盧霈身后有盧、崔兩族支持,背后還有崔逸的十萬軍隊。反對的聲音漸漸淹沒在其中。 等其他家族明白已無力改變,想要安插族人在六部時,卻發現朝中六部,重要位置有半數以是盧氏、崔氏、裴氏、蕭氏的人。 悔之晚矣。 事情鬧鬧哄哄過了兩個月,終于塵埃落定。 而盧二郎照看的水稻長勢非常喜人,一開始他只是為了盧霈的交付,后來見稻子長得不同,慢慢明白當日盧霈說的話。 期間盧霈來看過兩次后,因為事忙就少來了。等六部事定下,已經三月中旬了。盧霈猛地記起了玉米和土豆的事,忙找到盧二郎,說明緣由。 盧二郎聽后,頗感興趣的拍手道:“一事不煩二主,就一并交給我了,你且放心,一定辦好?!?/br> 盧霈聽了,便派人將種子交給了他,說清了怎樣種植,就回去了。 另一邊,崔逸領兵十萬北上收復,比他弱的自不必說,攻城三天不到,便占了一州或一縣;號稱比他兵力多的,卻沒有其兵壯馬強,最多也就十來天便攻克下來。 就這樣到了六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