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2
內外呼應,全力平定白虎王族叛亂,剿滅荊州及其江南反賊勢力。 也就是說,自今日起,荊州和江南的反賊就由趙寅來剿。如何剿,由他全權做主。西大營十萬兵馬歸他節制,六部全力以赴配合,忠義侯鎮守京城,內外呼應。 至于雄霸西疆的白虎王,則要另行調兵遣將、嚴密部署,方可擒拿,靖康帝要宣朱雀和玄武兩王進京了。 趙寅接旨,又道:“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再下兩道旨意?!?/br> 靖康帝道:“愛卿請講?!?/br> 趙寅目視天子,鄭重道:“請皇上下旨:剿滅反賊后,除了應有的軍功外,再以反賊聚斂的財物犒賞三軍!” 靖康帝一愣——犒賞三軍?打勝仗了自然是要犒賞的,但現在仗還沒開打呢,怎么就要犒賞了? 他觸及趙寅炯炯目光,心頭光芒一閃,恍然大悟:這是鼓舞士氣,而且不用擔心戰后無銀支付。反賊聚斂了大量財寶,建有一個藏寶洞,現在他下旨犒賞,等于借用反賊的銀子來打這場仗。只要打贏了,別說犒賞,連在這場內亂中國庫消耗的銀子都能扳回來;若是打輸了,自然也就無需兌現犒賞。他肯定是想打贏的,所以要重重地賞! 他立即道:“準奏!” 當即命人擬旨。 趙寅又接了旨。 然后靖康帝又問:“還有一道旨意是什么?” 趙寅道:“請皇上下旨,派張世子與微臣即刻出城,去捉拿反賊林子程!” 張伯遠微怔,沒料到他會舉薦自己。 靖康帝忙問:“現在能追上嗎?” 趙寅堅定道:“能!” 靖康帝剛要說話,就聽有人大聲道:“不可!”循著聲音往下一看,原來是左相阻止。 左相出列,鏗然奏道:“皇上,張伯遠與林子程同時留宿宮中,同在一個屋檐下,卻任林子程走脫,此事尚未查清,張世子難逃嫌疑,須得交刑部審問?!?/br> 趙寅猛然轉身,瞪著左端陽質問:“若論失職,忠義侯得了皇上旨意都沒能看住林子程,張世子不知內情,有何奇怪?依左相之言,是否也要將忠義侯交刑部審問?本世子也才解除禁令,是否也要再關回去。把武將都關了,左相提劍帶兵,上陣殺敵捉拿反賊去?” 左相氣結,板臉道:“世子請慎言!” 趙寅冷冷道:“本世子謹言慎行!之前事情沒弄明白,本世子并不敢妄言一句,然現在林家謀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他栽贓陷害我趙家,并借誠王之死將朝廷目光吸引到玄武王府身上,都無非為了離間我君臣,為他謀反制造機會。若我們還要互相猜忌,豈不正中他下懷?” 第583章 玄武遭猜忌 左相道:“并不為這一個原因,玄武王派侄兒張伯昌揮軍關內、進逼京城,難道不可疑?還有……” 趙寅強硬打斷他話,道:“張世子懷疑誠王之死不簡單,本在情理之中,本世子也懷疑!” 又轉向靖康帝,道:“誠王當年出事時,皇上才十三歲。以皇上的心性為人,微臣絕不相信皇上會弒兄奪位。誠王對張世子來說,是表兄;對皇上來說,是手足。張世子希望弄清誠王是否被害,皇上難道還怕查嗎?王侍郎已經在追查此案,等查明真相,揪出幕后禍首,以告慰誠王在天之靈,并澄清無謂的猜忌,還天子一個郎朗清名。若為了此事君臣相疑,被人利用,豈不親者痛、仇者快!” 靖康帝聽得心情激蕩不已。 他不住點頭道:“好,好!” 等趙寅說完,便向張伯遠道:“張伯遠,朕以歷代先帝起誓,絕沒有弒兄奪位。朕不怕查!朕已命王侍郎追查六皇兄出事內幕,不論牽扯到誰,一列按律處置?!?/br> 張伯遠也被趙寅一番話震動,又聽見皇上這樣說,眼窩發熱,終于請罪:“皇上,微臣失職!” 靖康帝再次動容。 最近他老疑神疑鬼,看誰都像謀反,今日敞開來說話,感覺比含沙射影舒坦多了。就算不能天真的以為憑借豪言壯語便可籠絡群臣,但放下身段做個體察人意的君王好像也沒那么困難,因此自責道:“不是愛卿的錯,是朕。朕若不懷疑你,直說扣押林子程,你便不會疏忽了?!?/br> 張伯遠急道:“不,是微臣之過!” 左相衣袖下的手攥緊了。 他深吸一口氣,再諫道:“皇上,玄武王揮軍直逼京城,皇上切不可掉以輕心??!” 趙寅高聲道:“左相大人怎還不明白?” 左相堅持道:“本官明白的很!” 趙寅道:“本世子覺得左相糊涂的很!蕃國在西邊,好端端的卻跑去sao擾我大靖西北,先還叫人想不通,現在已然明了:敵軍恐怕不是蕃國人,而是白虎王的人馬!” 靖康帝急問:“愛卿的意思是?” 趙寅道:“微臣懷疑這是白虎王的手段,他誘使玄武王出兵,就是要皇上懷疑玄武王,就像栽贓我趙家一樣?!?/br> 張伯遠忙道:“皇上,昨日微臣接到堂弟書信,也說懷疑敵人身份,現正在凌云關外追查?!?/br> 靖康帝震驚地問:“你為何不說?” 張伯遠垂首:“微臣該死!” 靖康帝明白了,嘆道:“君臣相疑!” 左相叱道:“大膽張伯遠,竟敢對皇上心生怨懟,得軍情而不報,你是何居心?” 張伯遠倒未辯解,因為他確實心有怨懟。 趙寅卻道:“說了左相會信嗎?” 左相道:“信不信,憑皇上裁奪?!?/br> 趙寅道:“真相未明之前,皇上也難斷定真假,更懷疑玄武王故意找借口派軍逼近京城?!?/br> 他一再為張世子出頭,可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傳承了幾百年的世家子弟,身上又承擔著保護家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