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0
試想:有人去岷州散布消息,而這個人和他孟家有親,跟著就有人刺殺王亨,誰不懷疑是他指使的? 首先皇上就會懷疑他。 同僚們也會懷疑他。 可他卻沒有辦法,因為王亨并沒有控告他,王亨只是讓大理寺審問那幾個商戶,他難道要主動跳出來解釋? 有些事,越描越黑! 他憤怒地想:“這小畜生太陰險了!”正憤恨間,就聽王亨向皇帝進言,要對江南幾個州賑災。 靖康帝點頭道:“朕正有此意?!?/br> 遂令金尚書撥款兩百萬給徽州。 金尚書奏道,戶部銀子吃緊,只能給徽州撥五十萬。 蘇相皺眉,說五十萬太少,至少要撥兩百萬。 王亨也當即反駁道,幾個月前還聽他向皇帝稟告國庫收支,說國庫尚有結余一千萬兩白銀,難不成花光了? 金尚書譏諷道:“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王侍郎只知一千萬兩很多,可知我大靖疆域遠超唐漢,每年國庫收入多,支出更多,王侍郎就只看到徽州潛縣需要撥銀?” 他這是嘲笑王亨:雖然擅長刑名偵破和編纂文史,卻不懂經濟,從小放縱養大的,哪里會算賬過日子;更譏諷王亨眼里只有潛縣,請款賑災其實是為了梁心銘這個男寵。 王亨冷笑道:“金尚書的意思是,值此江南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之際,朝廷竟然要袖手旁觀?” 說罷轉向孟遠翔,問道:“孟大人以為呢?徽州潛縣縣令梁心銘,可是因為大人當初一番話才外放的。他初入仕途,沒有賑災銀兩,要他如何帶領百姓度過災害?” 孟遠翔猛然抬頭,和王亨對視。 王亨似笑非笑,等著他回答。 金尚書也等著,篤定孟遠翔會站在自己這邊。 孟遠翔只頓了一頓,便回道:“本官以為,該全力賑災。如蘇相所言,至少要撥兩百萬給徽州?!?/br> 金尚書錯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憤然道:“大靖哪一州不要銀子?北方云州干旱;西南雪州邊疆戰亂;岷州正在興修水利;湖州和臨湖州同時遭受水災;徽州水災不過是其中之一,難道只重視徽州百姓,其他州的百姓都不是大靖子民嗎?除此外,北方安國蠢蠢欲動,玄武王和朱雀王世子早就上奏朝廷,隨時準備應戰。大戰所需花費不可估量!” 靖康帝不禁面露猶豫之色。 金尚書暗暗得意——他才是大靖的戶部尚書、總管!不懂經濟的,別在這瞎嚷嚷;懂經濟的,先把這些州的問題給解決了,再談徽州賑災。 王亨朗聲道:“云州干旱,不過初露端倪,若在半月內降雨,秋天未必顆粒無收;就算再旱一個月,災情也是一月后爆發,不如江南水災緊急。 “岷州興修水利需要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巡撫滅門一案抄了七位官員的家財,充入國庫六百多萬兩,足夠了。 “雪州遙遠,軍需軍備最好從周邊地區籌集,岷州入庫六百多萬兩,可支援兩百萬財物給雪州。 “湖州和臨湖州水災不及徽州嚴重,而每年七月一日召開織錦大會,天下錦商都匯集在湖州,但凡兩州有災情,商賈們都會捐款,根本無需朝廷撥款。 “所以,只有徽州急等朝廷撥款賑災。若非擔心北方起戰事,兩百萬賑災款還嫌少呢,少說也要三百萬。 “國庫剩下一千萬兩,上半年商稅即將入庫,三個月后農稅入庫,足以應付和安國開戰。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眼下必須及時將江南的災情平息下去,安定民心,否則一旦北方開戰,內憂外患,我大靖危矣!” 第228章 給媳婦送銀子 金尚書再次錯愕。 朝臣們也都吃驚地看著王亨:他根本沒在戶部待過,怎會對國庫收支和地方經濟狀況如數家珍? 靖康帝卻聽得十分高興。 每次地方災情報上來,朝臣們總是各持己見、爭論不休,讓他委決不下,十分的煩躁。今日聽王亨一番話,簡斷利落,分析的有理有據,并不像那些人說話似是而非。 他笑贊道:“王卿所言有理,賬目也算得清楚。愛卿不但擅長刑名,還通曉經濟,將來戶部尚書也可做得?!?/br> 蘇相湊趣道:“后生可畏呀,我等老臣汗顏?!?/br> 又向王諫道:“恭喜王尚書。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王諫謙虛道:“蘇相謬贊。只怕他得了意,就不好了,還是不要夸他。年輕人,該多吃苦歷練?!?/br> 蘇相忙道:“這次去徽州賑災,就是個機會?!彼ㄗh皇家慈善中心再撥款一百萬兩給徽州,派王亨去徽州,全力將災情平定,以免北方戰事起來,江南不穩。 吏部尚書吳珪附議。 禮部尚書崔淵附議。 然后眾臣紛紛附議。 那想反對的,也不知如何反駁,因為王亨的賬目算得清楚明白,急切間,根本想不出阻攔的理由。 靖康帝便傳旨:“戶部撥款兩百萬兩給徽州,再讓皇家慈善中心撥出一百萬,著刑部侍郎王亨為欽差大臣,即刻趕赴徽州賑災,并巡查徽州吏治民情?!?/br> 王亨領旨,一顆心塵埃落定。 他瞥了金尚書一眼,冷笑:他并非不懂經濟,不過沒在這方面用心而已。這也不難,因為他有一個懂經濟的父親。昨晚他便向父親請教,問國庫能撥多少銀子給徽州。王諫把大靖二十個州的地方稅負經濟都細細給他講解了一番,今天他才沒被金尚書給問住。爭取到三百萬,少說也要分給梁心銘的潛縣五十萬兩才行,那地方窮,沒銀子怎么治理。 金尚書臉憋得通紅,又氣又難堪。 蘇相則打定主意,自今日起要暗中向王亨示好。他不會一直做宰相,總有退下來的一天,而王亨正如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