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0
田里的稻子真的能畝產上千斤嗎? “今年不能,明年給你看看阿爹的本事?!?/br> 哪怕條件如此落后,喬越也沒停下過研究的步伐,他經過嘗試已經找到適合臨州這片的雜交方案,完成制種之后來年準備干票大的。喬越已經將這個進展報給周知府,讓衙門那邊準備好耕牛,水田要犁,要好好犁。說不準到時候還要夏夏幫點忙,她最會使喚家禽家畜。 喬越全副心思都撲在雜交水稻上了,這筆干成,必定震驚全朝,皇帝都得坐不住。 這么說吧,稻米在這個時代是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的,種稻的收成很差,一畝良田也就收個二三百斤。喬越是學農業的,他知道,雜交水稻從問世到發展到超級雜交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剛開始失敗過,成功之后試驗田的畝產也經過好幾次飛躍,這都是育種方案的變化帶來的,從四百公斤到六百公斤到八百公斤到他學農業的時候已經能達到一千多公斤…… 不過這是試驗田的畝產,試驗田是不計成本堆產量,到普通農戶這邊產量會打折扣,畝產千斤以上是能達到的。 畢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喬越直接選擇了最優的育種方案,經過不斷嘗試制出了最合適在臨州種植的稻種。他同周知府提到明年要把手伸向水稻,說假如順利能讓朝廷大吃一驚,具體能達到怎樣一個產量就沒做擔保,只是讓周知府耐心點,等著看。 周知府不知道,阿榮聽他繼爹提過,他繼爹是這么說的:“先把目標放低,試驗田畝產訂在兩千斤,一切順利來年朝廷就得給爹送金磚銀瓦來,跟爹種地要什么沒有,不比傻讀書強?” 阿榮已經摸清楚繼爹的性子,不和他唱反調,想想應該才剛中舉沒兩年還在掙扎著往上爬的渣爹,這繼爹的確能耐。 他多年輕? 他就取得這么大成就了! 他說得也沒錯,都不說兩千斤,假使水稻的畝產達到上千斤,不,哪怕八百斤六百斤,朝廷能把他供起來,那樣確實沒人敢動他。 想想跟著繼爹種地的確不賴。 當晚,阿榮躺在床上,連四書五經都不默了,他不斷復習最近學的農業基礎知識,直到困意涌上才香噴噴睡過去。 阿榮來喬家的第一年就是在長個頭長rou長力氣長見識之中度過的。后來家中擺宴,族老們受邀來吃席,看到這小子都不敢認。 他看起來變了很多,肯張嘴好好說話了,還聽他娘的給當初為他犯愁那些族老賠了不是。 喬福來在旁邊打圓場,說這孩子乖巧懂事,人也聰明,教他什么都學得快,剛來的時候是有些悶,不怎么開口,做大人的耐心點,等半個月一個月他就接受你了,講規矩也知道喊人。 “你們不知道,他每天最早起來,收拾好了就去小越房門前等著,等著問安。才多大?不過四歲,就在認字了,都能背下來?!眴谈砭拖胱屓酥?,這孩子當初一臉防備那是心中不安,安定下來自然就好了,他也不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他好得很。 光說族老們鐵定不信,可人就在這里,都長了眼睛都看得到,他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說那還真是氣運。 “當初誰都不肯接,你們心善,留下他,這不就得了福報?!?/br> “人啊,總歸得存著善心?!?/br> “瞧他現在這樣,不知他親娘會不會后悔?” “她后悔?她憑什么后悔?她改嫁了就不是我們喬家人,這孩子卻是我們喬家的?!?/br> 看族老們更正了對阿榮的印象,家中上下都很高興,送走客人之后郁夏就捏捏他rou嘟嘟的臉,夸他棒!“阿榮真棒,答應娘的都做到了,表現很好!” 那孩子心里又喜歡郁夏親近,又不好意思,才五歲呢還擺出小大人的模樣讓你別這樣,別捏臉別摸摸頭,說他是大人了。 喬越一臉贊同,心道傻兒子說得好。 轉身安慰老婆:“兒子長大了,夏夏你要尊重他,用更成熟的方式對他?!?/br> 郁夏想了想,有道理。 又一想,阿榮還是死過一回的,的確不能用對幼兒園小朋友的姿態對他。 那行,她改。 郁夏努力在調整對兒子的態度,阿榮心里有一丟丟后悔,又一想他的確不是小毛孩了,要多吃飯快點長大好保護娘還要找老仇人算賬。他在喬家的第一年學了很多新東西,第二年就親眼見證了雜交水稻的問世。 這年的夏天很熱,非常熱,熱到出門一趟就能曬暈了抬回來??墒?,整個臨州、整個康平、整個陳鄉都是躁動的,所有人心中有期待,眼中有渴望。沒人關心今天多熱明天會不會更熱,他們都在等喬越發話,等他說時候到了可以收割。 水稻就生長在田里,泛黃的沉甸甸的稻穗擺在那兒誰都能瞧見,只要不是瞎子從旁邊路過就能看出喬越又做到了,他成功了。 繼麥子、棒子、馬鈴薯后,他種出了讓人口水直流的超級稻。 有經驗的老農說,這畝地目測能收上千斤。 知府大人已經提前趕往陳鄉,縣令也是一樣,試驗田外有衙役守著,生怕到最后出什么岔子。 下至農戶上至官差都快按耐不住了,派來協助喬越的農事專員從抽穗之后每天都在驚嘆,不敢相信自己參與了如此了不起的項目。這些日子喬福來每天都在問,問好了沒有?能不能收了? 喬越一直不著急,他拖到了七月初,才點頭說時候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w= ☆、第203章 農家子的榮華路 收割水稻比挖馬鈴薯更考驗手上功夫,衙門一早就從附近幾個鄉抽調了最有經驗的農戶, 被選中這些人也是頂著壓力來的, 到收割之前幾天他們就被通知提前趕來陳鄉, 而出發之前, 鄉里訓過話了。 說你家的田地你不必管, 鄉里會安排, 你去干活還有補貼可拿,是好事。 但別以為這個活就輕松, 知府縣令都在邊上看著,衙差也等著, 等著把你收割下來的水稻送去脫粒,你干了多少活別人瞧在眼里,平日在鄉里偷點懶不妨事, 要是這種時候你敢偷懶又或者把活做壞了連累本鄉, 就算官老爺們大人大量,鄉里也要懲治你的! 做不下來現在就說, 來得及換人, 別等出了岔子再找借口, 到時候沒有借口。 類似這樣的訓話各鄉都有, 老農們是憋著勁兒來的, 都爭著想在父母大人面前露臉, 到收割前一日,匯總一看,各鄉還是靠譜, 選派來的都是三十多歲的壯年人,不說十分結實,看著也硬朗精干。 他們拿鐮刀那架勢就是老莊稼把式,金縣令心中滿意,回身給周知府保證說沒問題,定沒問題。 第二日清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