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可恕,無恥小人,安敢在此胡言亂語!” “我有證據證明為我所著!”錢濟言之鑿鑿。 “蔡大人!江大人!”李昐顫顫巍巍地拄著拐杖起身,向堂上弓了弓腰:“老夫如今已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個謀害我兒的狼心狗肺之徒竟然還敢在此大放厥詞!望大人明鑒!替老夫,替李家做主!”他說完便驚天動地地咳了起來,一旁的卞輕臣趕緊上前將其扶住。 江彬聞言將翹起的二郎腿放下,道:“此案主審可是蔡大人,本官不過是觀審而已?!?/br> 蔡維申見球又踢到了自己這里,趕緊道:“李老言重了,既然此案案情已然明晰,且兇犯認罪,那案子也算是審完,本官宣判就是?!?/br> 他說著便要拿起驚堂木。 “慢!” 蔡維申手中驚堂木堪堪停在離桌面不到兩寸的地方。 “楊狀師你還有何事?”他皺眉道。 “既然關于錢濟的殺人動機還有疑問,那為何不問個清楚呢?如果代筆一事純屬污蔑,也好還李公子一個清白?!?/br> 蔡維申本身對于方才錢濟所說的無甚所感,但李昐既然開了口,這個面子他也不好不給,于是道:“此案證據確鑿,無須再做糾纏?!?/br> “大人,犯罪動機關乎定罪量刑,公堂之上務必明示,否則他日圣上復核之時有所疑竇豈非不美?” “這……”提起圣上就不得不看旁邊坐著的江彬,他與當今皇帝朱厚照可謂是食同桌,寢同被,親的就像異性兄弟。蔡維申看了看江彬,后者正看熱鬧似的一臉的無所謂。 蔡維申道:“案情已明,鄭闕無罪,你的職責已經結束了,楊狀師?!?/br> 他這話并沒有說錯,楊清笳作為狀師,此時大可以功成身退,但她卻道:“大人,我的職責是結束了,但您的,并沒有?!?/br> 蔡維申實在不明白對方在想什么,本來案子到此就可以結束了,李家揪出了真兇,鄭家洗刷了冤屈,刑部順利完成復審,大家本可皆大歡喜。 但楊清笳卻堅持要將錢濟代筆之事說個明明白白,蔡維申見方才李昐的態度便知道這代筆十有八|九是真的,如果堅持下去,李家不僅不會承她找出真兇的情,甚至還有可能記恨她的刨根問底,僅僅因為一個無權無勢即將被判死刑的殺人兇手? 楊清笳圖的是什么? 蔡維申想不明白,枉他還認為這姑娘是少有的聰明人,現在一看也不過如此。 “本官的職責就是審明案情,其他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一概不論!” “大人!代筆一事關乎錢濟的殺人動機,怎么能算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楊狀師,此案審至現在,本官桌上的令箭還未曾發過,你可不要逼本官……”蔡維申看著這人沉靜秀麗的臉,話到嘴邊還是換了個說法:“我看你還是不要弄巧成拙為好?!?/br> 楊清笳回頭看向錢濟,后者也正看向自己,他眼神空空蕩蕩,似乎失去了焦點。 “我有證據證明是我寫的……”他低聲道。 然而沒有人理會他,大家似乎都聽到了,又似乎全都沒聽見。 “我有手稿……” “我還剩最后半冊就寫完了……” “那是我夜以繼日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的……” “那是我唯一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東西……” 錢濟似乎只是在自言自語,他木著眼睛一直機械的來回重復著這幾句話。 蔡維申敲下驚堂木判道:“錢濟因妒設計定謀殺害新科會元李鴻和,所構謀殺,本官依:‘凡謀殺,造意者斬’之規定,判錢濟斬立決,待向上復奏后,擇日行刑!鄭闋無罪,當堂釋放!” 錢濟聽見“斬立決”三個字,終于從呆愣之中驚醒,他跪著一下拽住楊清笳的袖口,急切哀求道:“我還剩半冊就寫完了!無論如何,讓我把它完成吧!我這輩子一事無成,就只有這么一個心愿,你曾說盡人事,算我求求你!讓我完成這最后半冊吧!” 在場這么多大人物他都不求,錢濟似乎認定了楊清笳才是能夠幫助自己的那個人,他苦苦哀求,以致涕泗橫流,哽咽不能語。 都道“男兒有淚不輕撣”,只是未到傷心處。 楊清笳低頭看著他,輕聲問:“即使所有人都永遠不會知道這本書是你寫的?” 錢濟竟毫不猶豫地點點頭。 楊清笳頓了頓,不再看他,她理了理被攥得有些褶皺的袖口,上前兩步,揚聲道:“大人,我認為此案判決不妥?!?/br> ☆、第48章 堂審(九) 蔡維申問:“有何不妥?” 楊清笳道:“此案不應判斬立決,而應留待朝審1后方可處決?!?/br> 一旁閑了半天的卞輕臣“唰”地展開扇子,幾步踱出道:“根據我朝律法,凡罪大惡極者,可判‘斬立決’,蔡大人如此判,合情合理合法?!?/br> 楊清笳道:“我朝律法同樣規定在京現監重囚需經朝審方可行刑!” “錢濟喪盡天良謀害視其為友之人,令文華殿大學士痛失獨子,使我大明殞損新科會元,扼我大明棟梁之才,寒天下莘莘之心,不判斬立決如何向天下讀書人交代?” “如果依卞狀師所言,如此罪大惡極之人,更應處置審慎,方可懾賊之膽,安民之心?!?/br> “錢濟一介賤民,以下犯上,謀害朝廷命官,國之大學士之子,理當斬立決!” “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若斷罪而無正條,擅斷致最有出入者,以故失論!2” “凡不應得為而為之者,斷官自可類推!3” “自我朝初,洪武十三年,太|祖便決定京畿重囚由三法司會多官審錄,天順三年遂成朝審制度,永樂年間更定在外死罪重囚均需送京師審錄,弘治年間再定凡捕獲強盜,綁送御前引奏者皆為朝審對象。4這是祖宗之法,如何能逆?” “……你!”卞輕臣張了張嘴,下面的話卻是說不出來。 楊清笳知道律令關于此點的確規定不清,再爭執下去只能是車輪戰,故而她不再糾纏法條,而是溯游而上論起法理,一頂違逆祖宗之法的帽子扣了下來,任誰都不敢接。 蔡維申在刑部做官多年,也見過許多巧舌如簧,擅弄話術的訴棍,但卻從沒見過今天這樣引律據令的硬對硬的論戰。 卞輕臣是刀筆會的會長,外號“計千變”,今日卻讓個無甚資歷的女狀師噎得啞口無言,這女子委實不是一般人物。 蔡維申本想賣李昐一個面子,判殺其獨子之兇一個痛快的斬立決,但這女狀師今天是鐵了心要把人犯保到秋后霜降,而且她將先祖之法都搬了出來,自己根本無計可施。 蔡維申只得道:“楊狀師言之有理,為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