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
公正”還能維持? 笑話! 所謂陽謀,所謂離間,高明之處就在于此。 本來貴妃和淑妃都以為,這次的對手就是對方,即使姜皇后心中有謀算,也更多的是站隊,算不上死敵。哪知道,當天晚上,她們就收到家族密信——不知不覺間,這大湯朝堂,竟然已經脫離兩家的掌握! 大皇子成了庶人,二皇子便是長子,又有半個嫡子的名分,可謂占據大義。雖然母家有還似無,武家傷筋動骨,又不是十分信任夏侯揚,但大體還是支持他的。甚至,母家不顯,這本身,就讓朝廷上許多中立派怦然心動——外戚和權臣,大多數時候,都是死對頭。何況二皇子這兩年脫穎而出,處處都表現得極好,比起德行上有污點的四皇子;在宗室評價很低的三皇子,夏侯揚才更符合“賢”之一字。如此,二皇子占了長、嫡、賢三點,居然很有競爭力,特別是清流一派,就差擺明車馬支持他了。 另外,七皇子很得皇帝寵愛信任,和世家的關系也很良好,朱家一派的很多人其實都在三皇子和七皇子之間猶疑。最重要,七皇子武功了得,是繼大皇子之后,在軍中最能擔起重任的皇子,還有北戎的支持——雖然同時也面臨蒙茶等國的反感,可是這些屬國,本身對大湯難以構成威脅,他們的觀感其實不怎么重要。但他們因國情不同,即使整個民族都挨餓受凍,貴族依然掌握令人眼紅的財力,七皇子有北戎的支持,就足以傲視眾皇子了。 最后是八皇子,他在諸皇子巡視一事上,表現卓越,麾下人才濟濟,又有大富商支持,財力上并不比獨孤家和朱家差太多。且他在民間很有聲望,“得民心者得天下”,這話雖然不盡不實,到底也會在大家心里過一過。再者說,八皇子是眾皇子里最最禮賢下士的,為人又溫和有禮,不說大臣們,就是下面幾個弟弟,也是心服的。 另外,九、十、十一、十二甚至嫩生生的十五皇子,心里都起了草。雖然因為實力不濟,表面八風不動,或者支持八皇子,實際上,私底下動作也不少。 所以,三皇子和四皇子的確擁有最大的勢力,但真說起競爭力來,還真沒有和其他兄弟拉開距離。 這一場斗爭,一直到五月也沒個結果,反而是皇子們的身邊人兒、暗里的釘子,死了一個又一個。章和帝似乎并不著急,一再強調,儲君也是一國之本,不可草率。他高高在上地看著眾人手段百出,甚至連向來比較超然的太后、遠在邊疆的孤獨家、隱世的朱家門下清流,都紛紛按捺不住,露了行藏。恰在此時,三皇子府上出了一件大事。 三皇子新娶得側妃,獨孤家旁支,在端午節早產,誕下一女,半刻后,血崩,不治而亡。 楚王妃本欲命人將此女丟棄,然,其乳母不忍,竟然敲響了登聞鼓,滾了鐵釘床,口口聲聲道是當家主母陷害,之后觸柱而亡。未幾,乳母尸體旁的小小嬰孩也沒了聲響,御醫急救,不治,殤。 這等慘事,居然發生在皇家,實在駭人聽聞。章和帝和太后震怒,下令嚴查。 但事情畢竟是發生在天子腳下,光天化日。調查結果還沒出來,民間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三皇子和貴妃一清二楚,這件事不可能和王妃有關。不說獨孤側妃新進府,而王妃嫡長子已經被立為世子,根本不可能威脅王妃的地位。就說,這可是惡月、惡日,還見了血光,王妃也是出身大家,行事自有章法,怎么可能冒著自家爺們名聲受損的風險做那種事? 何況,現在可是立太子的關鍵時刻! 甚至,這還不像是獨孤家的手筆。 雖然看起來,除了王妃,就是側妃自作孽的可能性最大,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四皇子掃除障礙。但是朱家人心里清楚,獨孤家可是極重名聲的大世家,就算是為了皇位,都不可能讓任何一個姓獨孤的女子背上“產下鬼子”的惡名——那會讓整個獨孤家的女兒都蒙上一層陰影!一個大世家里,任何一個女子都極其珍貴,她們能夠為家族帶來的利益,她們聯系的關系網,甚至是男兒也望塵不及的。 所以,頂級世家里,都有這樣的潛規則——男兒當自強,凡事以宗族傳承為要;女兒當自珍,遇事以自保為先。她們只要活著,就是利益。 這件事,到可能是背后的敵人,一石多鳥的杰作呢! 只是朱家和獨孤家目前的敵人稍微有點兒多,一時間也不能找到真兇。 事實上貴妃心里并不怎么著急。 惡月鬼子什么的,確實讓人膈應,但那孩子已經死了,又不是嫡妻生的,其實影響并不大。畢竟是皇家,心里再怎么不舒服,也不好拿這些鬼神之事到臺面兒上來說。過幾天,隨便扔出一個下人,“查明”是她害了側妃早產,再幾個月,事情也就平息了。就像是四皇子——和庶母私通,這在民間就是浸豬籠的命,可為了照顧章和帝的面子,不是也沒人敢提么?事過境遷,即使大家心知肚明,朱家也只能在民間編些戲曲說書,不痛不癢罷了。 流言? 民心? 等夏侯毅登上帝位,還不是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章和帝夠昏庸殘暴了,那民間不是也處處歌功頌德么? 貴妃想得挺好,也這樣囑咐了三皇子,卻沒料到,三皇子早就和她生了隔閡,不信任的種子早早埋下,如今確實生根發芽。再有小人挑撥,三皇子在兄弟們不懷好意的“關心”下,終于爆發了。 到底沒受過什么挫折…… 這日,貴妃正在長春宮和眾人閑聊,卻有小太監著急忙慌的找了來,皇后不悅,審問之—— 竟然是,三皇子上了折子,請休王妃。 貴妃當場摔了杯子。 皇后倒是沒怪罪,還大度地讓貴妃“自便”,因為姜皇后現在也正疑惑著呢——這三皇子,莫不是腦袋被門夾了? 出了這樣的事,名義上大家都是三皇子的長輩,自然不好再聚在一起閑聊——現在皇帝心情恐怕不怎么美妙,要是碰上走在一起的女人們,很難說會不會遷怒。 淑妃挑高眉毛,淡淡地對姜皇后微微鞠躬,轉身就走了。她素來對皇后不太恭敬,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位子本來是她志在必得的。只要大面兒上還過得去,皇后也從來不怪罪,誰讓當今太后姓獨孤呢?本來太后就對姜皇后非常不滿,看在玉德妃面兒上還要時常敲打,和先皇后早年的待遇差不多,姜氏再怎么桀驁不順,心中也有諸多牽絆顧慮,不敢為難淑妃。 卓美人、王美人、陳才人和林寶林也乖乖告退,許美人和玉德妃卻留了下來。 青青是因為和姜宣文還有事兒要說,許美人卻是交了好運。 章和帝對八皇子十分滿意,也覺得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