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
自己樣樣都好,一離開,就差點兒丟了皇位,甚至沒了命。這女子有大福氣,且天生旺自己,必須捆在自己身邊。太后更是不知道該怎么寵愛這個兒媳——其果決優秀、不染塵俗,像極了朱神愛。這次更是表現出了對皇帝地絕對忠心,智計百出,外人不會知道,她和皇帝卻是再明白不過,這次,沒有曲青青,根本熬不過大難! 青青還是一如往昔。 孝敬太后,慈愛子女,交好麗妃,皇后之尊,也視若平常。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當熊,指護駕。 誰會當皇后? 第七十八章 貧賤至親離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于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興。咨爾姜氏,乃順陽節度使之女也。世德鐘祥。崇勛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于萬國。茲仰承皇太后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后。其尚弘資孝養??速澒?。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哉?!?/br> 姜宣文托起章和帝賜下的圣旨、金冊、金寶,口稱“臣妾寡德,惟自省耳。陛下圣恩,太后慈教,敢不袛承?!?/br> 先皇后雖是原配,但當年跟隨章和帝進宮時,所有女眷都沒有冊封,也是獨孤家和朱家爭得太過厲害。無奈之下,名正言順的“皇后”,也只能以王妃的身份,由順貞門(側門)踏進宮廷?,F在姜宣文為繼皇后,但卻是在天降驚雷,章和帝最具威嚴時,由他于祭天時,親口宣布、親手賜予金寶,倒顯得比原配皇后還更有榮光。 好在,姜皇后沒有子嗣。 青青站在城墻上,遠望祭臺,悠悠嘆了口氣。 這一番功夫費勁兒的,那驚雷符也不便宜,親自殺人,還是個皇族,自然也扣了不少運氣值,卻似乎丁點兒好處沒撈著。甚至,還在自己和同盟之間,劃上了一個問號。即使姜宣文是值得信任的,但姜家卻未必。 至少,在皇帝面前,曲青青要讓他覺得,自己這個同盟已經不牢靠了。 章和帝現在對曲青青的好感度高達99,又是剛剛有天象兆示,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只剩最后兩個對青青來說都還不錯的選擇,章和帝最終仍然寧可選他其實相當不爽的姜氏,可見其心性。愛美人不愛江山什么的,想想就可以了,現實總是更現實。 天黑前,帝后回宮,眾妃于長春宮拜見新后。 姜皇后比先皇后還要嚴肅些,一板一眼宣布了新規則,也不“jiejiemeimei”叫著親熱一番,三兩下將眾人打發出了長春宮。 姜皇后拉青青坐上榻,見她神色如常,稍微放下了些心中大石。 “青青,你可怨我?” 曲青青微微一笑,道:“宣文總是看我不起的?!?/br> 眾人面前喜怒不定、威儀十足的皇后,此時卻顯出小兒女情態,略帶不安,說:“這三天實在忙亂,你那邊事情也多,竟不得相見,好些話也沒能提前說……姜家遞話進來,說是要謀……之位,我是應了的,這點兒不能瞞你。我是姜家的女兒,只一點,永遠在我是姜宣文之前,你若怪我,我絕無怨言?!?/br> 見姜宣文說得認真,青青“噗嗤”一聲笑了。 “家族自然是看重這些的,便是我家jiejie之類的,這幾天雖沒那個能力傳話進宮、朝堂活動,但私底下恐怕也求神拜佛來著……我倆論交,是曲青青和姜宣文的事情,從來就不完全是姜家和曲家的事情。何況,哥哥回了京城……我雖然不管這些事兒,但也自認不是個笨的,你竟以為我看不清么?何況,你又不曾算計我,也未必真心想要這個位子,只要你不變,我是不在意那些的?!?/br> 姜宣文也笑了,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和青青說起今年的燈會等事情。 你怎么知道,我不想要這個位子呢? 是啊,自認聰明,但青青你總是看不透人心。 若你登上后位,任兒便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我呢,卻是如何自處?甚至,假若任兒有登上……的一天,難道我要禁于別宮,從此天上地下么?只有現在這樣,即使家族會生出一些別的心思,不再全心支持我們的同盟,我卻能站得比你高。 既是為你遮風擋雨,也是斬斷你的翅膀。 姜宣文,本來就做不到,你這樣純潔高華。 也不愿意。 章和二十一年冬,繼皇后姜氏,受命于天,掌金寶。 章和二十一年小年夜,數位皇子的節禮出了紕漏,又爆出宮人對十五皇子不敬、內務局克扣眾皇子茶磚、布匹等事,章和帝暴怒。新上任的皇后初掌權柄,很是顏面無光。姜皇后性子極烈,對后宮許多謠言采取了非常極端的手段,臨近年關,卻弄得宮里怨聲載道、血光頻現,朝堂漸有彈劾。 玉德妃上表皇后,言眾皇子皆人中龍鳳,同為皇帝之子,本不應分貴賤,何況現今皇子們都憑自身功勞,立于朝堂,位封郡王?;实壑?,自然承襲天子血脈,子憑母貴實屬謬論,母憑子貴才是正理。 皇后閱之,撫掌大贊。 盡管太后因此難得的責難她一貫疼愛的玉德妃,皇帝也暫不表態,貴妃和淑妃更是大興反對之勢,姜皇后卻再一次表現出了讓旁人頭疼的烈性,年底大封后宮。一意孤行,將八皇子生母許女侍、十皇子生母卓典飾(女官)、十一皇子生母王女侍都晉升為從四品美人。又將生母已經亡故的五皇子歸在玉德妃名下,六皇子歸到貴妃名下,九皇子歸在淑妃名下。雖不記入玉蝶名冊,卻要實實背負起母妃的責任,悉心照料,并經管各皇子府內之事,不許亂象頻發。 貴妃和淑妃擺出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態,雖然沒有再嚴詞抗議,但也對新“兒子”不理不睬。當月,各王府又出現幾例姬妾爭寵導致皇孫夭折等事故,太后轉了風向,認為天家子孫,無論母家是誰,都是尊貴的,不允許他人踐踏,各王府也確實需要一個直接負責的長輩經管。 這也是眾皇子突然崛起,當家主母大多出身不高、手段不夠的緣故。這貿貿然加入許多本事出眾的“新姐妹”偏偏沒有“長輩”鎮壓一二,自然漸漸失了分寸,鬧得不像。 之后,章和帝雖沒直接表明態度,卻將十二、十五兩位皇子劃到皇后名下,同樣不記入名冊,只是行經管之責。 他老人家一揮手,事情自然塵埃落定。 后世對于這一事件,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是大贊玉德妃和姜皇后母儀天下、慈德彰顯;另一種,卻是認為,這是兩個女人歹毒的計劃,章和晚年眾皇子奪嫡之爭、亂象頻出,大臣們頭破血流,眾多世家分崩離析,蓋因此而來。 大皇子府。 大皇子被貶為庶人,禁足府中,王府規制倒沒整改,只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