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2
以史書上短短的幾篇文字,來認定一個人的性格。 眼前的楊素二十來歲,武功非凡,心有溝壑。從一番言論中足見他并不忠于某位帝王,但很有真知灼見,并不會因為有野心而妄自尊大。 他有問鼎天下的野心,卻也知道時機與實力非常重要,有些事情不能強求,故而不求最后必須是自己做皇帝,卻是想要留下一份機緣。即便他死后,也能cao縱天下大勢。 云善淵心知肚明,楊素會將這樣一番話說與她聽,固然如他所言是因為欣賞看好她,但是這并不代表他輕易地給予了她信任,恐怕更多是因為他心中的有恃無恐。 楊素必然調查過她,知曉她無權無勢,身后沒有任何勢力,而她在楊素眼中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又是一個女孩子。這年頭女子的地位即便不低,但即便在獨孤閥尤楚紅的武功最高,也并非是由尤楚紅當家。 云善淵尚未調查過其他的門閥世家,如果沒有出現一個出色的男性繼承人,而是存在一個出色的女兒,那么權柄是否會交由女兒繼承,但她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 楊素正是看中了她身上的不足,沒有家庭背景、年紀尚幼、又是女子,他才敢和盤托出。當然,這些不足是他敢直言的理由,也確確實實是他與她合作的理由,利弊從來都不絕對,若她沒有這些楊素眼中的不足,那么他就不會找上門來。 云善淵以楊素遠方侄女的身份住進了楊家,她被單獨分了一個院子,依照她的要求,僅安排了兩個侍女來打理日常生活瑣事。 來到楊家之后,云善淵自是見過了楊素的妻子鄭氏,鄭氏與楊素的感情并不算太好,鄭氏頭腦簡單、脾氣急躁、性子又直,她與心有城府想要又一番驚天之謀的楊素在性格上完全不合。 鄭氏并不在意府中是不是多了云善淵這一號人,在她看來這就是來投奔楊家的遠方親戚,她雖然脾氣比較火爆,卻并非吝嗇錢財之人。 楊素并非生活樸素之人,他在能力范圍內樂于享受,亦是在家中養了其他姬妾。鄭氏對此都沒有多言語,那么來一個借宿的遠方親戚,就是多一雙筷子也不用她cao心。 何況楊素也說了,他的這個遠方侄女算得上江湖中人,有婚約在身,因為現在年紀小,還無法在江湖上走動,等到十五六歲就會離開楊家。 如此一來,鄭氏就更沒有什么要為云善淵cao心的事情,不就是借住十年左右,那就住吧。 云善淵也明白了,為何楊素與鄭氏感情不算太好,卻也是多方容忍鄭氏。 這樣一位妻子在性格上與楊素無法相處融洽,更是談不上兩人會有共同語言,但鄭氏頭腦簡單、脾氣直接是缺點,何嘗不是對楊素來說的優點,他不需要一個深謀遠慮的枕邊人。 云善淵與鄭氏的接觸不多,她的院子被安排靠近在楊素的書房一側,可以說是最清靜的地方。若說有更多的接觸,還是楊素的大兒子楊玄感。 以她凝魂成體來到此世之日為生辰,如此計算,楊玄感比她小三個月,故而楊玄感稱呼她為一聲表姐。 云善淵入楊素府邸時,楊玄感已經五歲多,但是他比之同齡人,并不見聰明伶俐,他的反應要慢上一點。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楊玄感與鄭氏的感情也不算太好,鄭氏并不是很喜歡這個看上去有些傻傻的兒子。倒是楊素并不如此認為,他覺得楊玄感更似大智若愚,等他再長大一些,自是能有一番作為。 云善淵也贊同楊素的看法,雖然楊玄感比之同齡人少了一分聰慧,但從他練武之事上便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這種毅力就很難得。楊玄感不是傻,就是悟得比常人慢一些,而世間并不乏大器晚成之人。 楊玄感沒有為此放棄努力,而楊素更是認定他的大兒子可以有所作為。因為有父親的肯定,楊玄感并未生出過多的沮喪情緒。 不過,楊玄感其實心里明白楊家其余人對他的看法,所以他與弟弟的關系也不算親近,反而愿意去云善淵的院子里蹲馬步或者練武。因為這位遠方表姐看他的眼神與父親相同,他能感到自在快樂,又能偶而得到表姐的指點。 即便是答應了與楊素合作,但云善淵最初入住楊家的三年,每日習武、看書、聽楊素說著朝野動態,她的生活一直都平靜而簡單。 因為不論楊素有著什么樣的野心,不論他與云善淵想要做什么,如今都還不到大展拳腳之際,而是需要蟄伏與蓄力。 宇文護仍在把持朝政,而楊素最初為了進入朝堂,自是不能走尚無實權的皇帝宇文邕一路,他通過宇文護的引薦入朝為官,先是為中外記室,后轉禮曹,而后再加封大都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再一年,一年復一年,三年匆匆而過,到了天和六年時,楊素越發覺得宇文護就要走到盡頭,宇文邕很有可能隨時都會動手除了宇文護。 那么他作為宇文護手下的官員勢必也會受到打壓,可是他并不能因為看出了什么,就主動先一步投入宇文邕手下,其中牽扯頗多,先說一條便是缺乏時機。 楊素總不能直接湊上去,盡管忠君一詞在這個年代就像是傳說,但他也不能表現出來看到舊主快不行了就立即給自己找下家,皇帝也不需要這樣聰明的臣子。 對此,楊素把握得很精準,他需要一個時機,可他暫且并沒有看到好的時機。 而且也不僅僅是因為沒有時機,主動投入宇文邕的手下,這一點日后總會為人所知,他必須考量宇文邕是否值得他表明立場。 “小云,我從宮中確定了一個秘密消息?!?/br> 楊素在書房中說起此事時,他也說不清究竟是什么心情?!八哪昵笆窨すl元嵩上書,曾言佛教于國無益,希望朝廷可以下旨嚴禁佛門勢力繼續擴張。宇文護本沒有把點放在心上,今日我卻確認了宇文邕有意欲行滅佛之事?!?/br> 云善淵并不意外,史上的三武滅佛,其中就有周武帝宇文邕。 然而,如今宇文邕尚未大權在握,楊素得到這個消息確實算得上是秘密。只因不談民間信奉佛教之人,朝中權貴與佛門的關系就不簡單。宇文邕想要滅佛,他觸動的利益可不小。 “僧尼不織不耕,毋須徭役,更是不必納稅?;厮荼蔽耗┠?,就已經有寺院三萬余所,佛徒人數有二百萬,已經占據北魏人口十五分之一。 宇文邕如果心有大志,他想要強大北周,不論是從經濟方面考量,還是從人口農耕徭役方面考量,不讓佛門擴張下去是必然之勢?!?/br> 楊素何嘗不知宇文邕的意圖從大局上來看是對的,但是佛門并非清靜之地,寺廟背后多少都有權貴的影子。何況還涉及到了慈航靜齋,那就是一間尼姑廟,滅佛之舉可不就是絲毫不把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