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3
一番之后,連持反對意見的人都莫名其妙就認可了祁云的想法。 這會兒基本上大概的設計圖已經完成了,分工也已經分配了下去,每門每派幾乎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琴瑟行的何家君子琴,瀟、湘館的梅家清云簫,鮫珠樂的邵家海音豎琴...... 他們做的都是以后申遺成功后將會存放在聯合國華國展示館的,制作工藝上再認真不過了。 申遺肯定不可能是一次就成功的,所以除了要準備存放展示館的樂器,另外還要另外準備一份用以展示。 展示時最好用年代久遠的那種,音色更醇,老何愿意為此那處何家的傳承古琴,其他人自然也是愿意的。 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卻依舊沒有一絲氣餒敷衍的認真準備著。 祁云在琴瑟行刨了一下午的琴箱,小學生放學的時候祁云還開著車去校門口接了兩兄弟,一起買了菜準備了晚飯。 晚上睡覺前祁云提筆寫下一篇文章,,全文短短五千多字,以輕松調侃冷幽默的文筆概括了小日發展。 因為祁云為了準備,原本就研讀過各國種種典籍,這篇文章中對各國對小日國只言片語的記述也是隨手拈來。 文章結束之后,祁云還十分體貼的羅列出了十余個國家二十多本書籍,稱文中摘取參考典籍如下,好笑的是其中有三本書是小日國本國的書籍,一本是他們某宗教的經文。 可以說這是很直白的回應藤澤君了,有不服?來,歡迎翻書。 原諒你的量不夠寬廣,所以我都給你把書名全部羅列出來了,體貼善良果然是我華國人的優良傳統美德。 如今小日只是在初步修改他們的歷史教材,但是還不夠完善,很多都是漏洞一抓一大把,只是之前很多外國的普通民眾都沒把目光放到小日國這些書上罷了。 祁云的文章第二天早上送去文協會,傍晚的時候就有二十多種語言版本出現在了各國報紙上,拍攝的還是祁云的手稿。 有民眾歪了關注重點,發現祁云的字還挺好看的,就算是他們看不懂的其他國家的文字,依舊看一眼就覺得一股特殊的氣質撲面而來。 華國人說字如其人,不認識祁云的人也不由對祁云產生了好感。 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母語寫得這般優雅的華國人,誰還能在思想正常的情況下對其產生惡感? 除了祁云,華國而其他人也紛紛發文從各方面細數鬧騰得最歡的小韓小日發展史,小日也就算了,小韓當初對中原俯首稱臣可是有大量記載的。 不局限在華國歷史記載,便是他們那邊自己也有人寫過,這些人的文章都是被手稿翻譯出了十幾二十種文字,連續在幾天之內出現在了各國媒體報紙上。 不過一周到半個月的時間,便是最不關心國際大事件的人都知道了,華國文人在跟某某國隔空對戰,華國人擅長用或含蓄或優美或華麗或樸實或幽默的文字表達出千般萬般的意思,這一點在此番文字戰爭后幾乎成了每一個關注了此次事件的外國人共同的認知。 “真不明白為什么有人能看本都看出國際問題,云先生那本第一頁可就鄭重其事的提醒過,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么?” “那些人自己才是陰謀家,文學作品就應該跟藝術一樣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什么事都要扯到民族大義,真沒意思?!?/br> “不過也是這回我才知道啊,原來華國曾經那么厲害,冷兵器時代騎著戰馬就能征戰那么廣闊的領域,簡直酷斃了!” “好想像南天那樣掌握時間穿梭的能力,然后就能穿到元去,看看那位鐵血大將軍,要是能拿到他的簽名就更棒了!” 小韓小日的抵制熱潮最后不了了之,發文上華國幾乎一片倒的對他們進行了壓制,便是很多其他小韓小日要跪舔的國家也有和平主義愛好者認真根據祁云提出的書單研讀一番之后發文贊同。 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可更改扭曲的,就像華國曾經被侵略被欺、辱,可華國人并沒有強行扯出遮羞布試圖掩蓋那段歷史,反而建立了各種紀念館,正史上也記載得清清楚楚。 讓后人銘記,讓國人不忘歷史的恥辱,發憤圖強,齊心協力發展國家,就為了民族與國家的崛起。 那位老先生還在文章的最后剖白了一番,大贊華國人的精神。 “我曾經對華國的印象依舊是當初聯軍帶回來的黑白照片,可現在我才知道自己實在是太過孤陋寡聞,在此我想代表個人向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致歉,你們的品德鐫刻在民族的靈魂中?!?/br> 政fu方面華國外交部也十分強勢,緊抓藤澤發文中對華國的言語侮辱以及言語中顯而易見的驕傲自豪,逼迫小日政fu方面給出回應。 若是藤澤君自己的個人觀點,那么請道歉。 若是代表了小日政府fu,那么華國方面有理由懷疑小日、軍guo主義賊心不死,華國將會向聯合國提出建議,對小日jun防力量進行監督審核,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小日的大哥如今還不至于為了它就敢于跟全球國家正面互懟,而且這事兒也確實是小日過激了,人家就是一本,作者都說了是虛構的,你偏偏要去認真,最后甚至還鬧成了國際問題,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兒么? 當然,若是小弟國從頭到尾都占了上風,這位大哥也樂于在后面扇風點火看看能不能搞點事撈點好處,既然不能,那當然是踹了小弟出來趕緊道歉。 道歉的事兒肯定不可能讓小日zheng府來干,轉來轉去最后自然是落到了藤澤君頭上,藤澤君面色灰白的面對各國鏡頭九十度鞠躬,還讀了一篇致歉書。 最后這篇致歉書還將被記錄在各國的國際時事中,未來無數的后人但凡關注了這件事,都將有幸翻閱觀賞他的這篇致歉書。 敲邊鼓的小韓那邊倒是因為小日分擔了主要炮火,所以最后也就是草草道歉,然后假裝沒事兒人一樣不再討論此事,連抵制這個事兒都成了禁詞,頗有種欲蓋彌彰的自我安慰性質,似乎不說不談這事兒就從來沒發生過似的。 不管怎么樣,很多根本就不怎么關心國際大事的純讀者卻是吃了一波好瓜,并且被動的也了解到了很多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的華國歷史。 而毫無疑問,“元朝”給了他們深刻的印象,很多熱血年輕人更是瘋狂迷戀上了那個朝代,即使了解到那樣的朝代最后因為對國內的治理不夠而百年未滿就迅速傾覆,卻也成為了許多男人心目中向往的朝代。 繼刮起的時空幻想浪潮之后,外國圈又刮起一道穿越到元朝各種征戰的讀物,也算是把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