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2
三娘打斷他的話:“王家有王家的路要走,不是你我能左右得了的?!?/br> 蘇欽玉知道勸不了,末了說一句:“總而言之,你能保全好自己便成?!?/br> 三娘回他:“我很惜命的……”說罷,下了馬車,徑直回府。 就在她走后不久,蘇欽玉扯著少漓道:“你不是說這一招管用么?我怎么覺得不僅沒用還適得其反?” 少漓聳聳肩:“誰叫你話多,非要講后頭那些?!?/br> “我那是好意提醒……” “得了吧,分明就是話多?!?/br> 蘇欽玉抬手就給少漓后腦勺兩下:“你趕明兒去問問你說的那個高人,再給我支個高招?!?/br> “別……” “讓你去你就去,否則不給你飯吃!” 少漓苦不叫跌,不讓他吃飯還不如讓他死呢:“小的就實話實說吧,根本就沒什么高人,那都是小的從畫本子上看來的……” 蘇欽玉沖他笑得燦爛:“賞你個碗,明兒到南城轉一天去?!?/br> 少漓還鬧不明白:“拿著碗去南城做什么?” “要飯……” “……” 回去之后,三娘將那張假的賣身契交給沈嬤嬤,讓她明兒拿給趙氏過目。 這事算解決了,三娘便坐在屋里發愣。她滿腦子都是蘇欽玉說的那些話,在想他到底要表達什么?什么叫并非她想得這么簡單? “小姐在想什么呢?這么認真?!丙愭蝗怀雎?,把她嚇了一跳。 “沒什么,坐著無聊就走神了?!?/br> 麗姝道:“我那時在望春樓里無聊的時候就找人說會兒話,要么就是繡點東西,什么帕子、香囊的?!?/br> 三娘不知怎么的,聽見“香囊”二字竟顫了顫:“可惜了,女紅不是我拿手的……” “那我陪您聊天吧?!?/br> 這會兒天都黑了好一陣了,讓麗姝陪她聊天未免不厚道。再者,她這會兒滿腦子心事,根本沒有心思跟人聊天。 “不必了,我去看會兒書,你先回屋歇著吧?!?/br> 麗姝福了福身:“是,那小姐早些睡,明兒辰時還得進宮去?!?/br> “好,知道了……” 聽三娘這么說,麗姝便退了下去。 在座上坐了一會兒,三娘竟又想起蘇欽玉那句話,繡個香囊給他。 她鬼使神差的到屋里去找來繡簍,左翻右翻,只翻出一塊淡綠色的料子,看著還不錯,想來做個香囊還是可以的。 三娘找來筆,準備在料子上描個圖案,可是筆到手上又動不下去。 繡個什么好呢?三娘犯起愁來。 既然是要送給蘇欽玉的,那好歹有點兒象征性是東西,比如他的喜好,或者跟他能沾上邊兒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難纏的二房(二更) 想了許久,三娘喜滋滋的又提起筆來,小心翼翼在上頭畫了一只狐貍。 折騰了半晌,針線就只起了個頭。她看著上頭這只狐貍,還覺得惟妙惟肖,想來是作畫水平有所提高。 夜深了,三娘又實在沒耐心,放下繡簍上榻歇下。 有件奇怪的事情,圣上這病讓人實在鬧不明白,自從那日醒過一回,竟再也沒見他睜開眼過。三娘每每去看,他都是靜靜的躺在榻上,要不是還有氣在,她幾乎都要認為他駕鶴西去了。 還有就是齊王,被淑妃關進宮之后竟也無人問津,三娘還在想,難不成陸家這就要繳械投降了? 雖有諸多的不明白,可好在如今形勢大好,睿王登上皇位指日可待,她倒不怎么擔憂了。 不知不覺,時日就這么混了過去,轉眼有是一月有余。 京城今年的冬日比往年來得早,九月半的時候就開始刮起冷風,屋里不得不早早支起爐子,添上炭火。 三娘這一月以來,日日到承德殿偏殿侍奉,沒有一日怠慢過,可她依舊不見圣上醒來。 不過十月初倒是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先前被安置在城外不遠處的那些災民又暴亂了,原因是因為不斷有人涌入,導致撥去救濟的糧食根本不夠食用,這些人便為了一口糧食大打出手,還鬧出了人命。 這也算是大事了,雖說不在京城,可是離京城不遠,也算是天子腳下,自然鬧得沸沸揚揚。 可惜圣上還在榻上躺著,這事情他是無能為力,只能倚仗著睿王殿下。 睿王殿下有沒有治國之才三娘不知道,但是他有淑妃這個智囊在,想必是能處理好的。 本以為這事情會到淑妃手里,可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蘇欽玉。 原來,蘇欽玉先前同三娘商量著讓那個周氏商鋪把糧食交出來,一直還沒有個可行之法。正好這次暴亂,是個好的機會,他便到睿王那里說道了一下。 這睿王還真不像他面上看起來那般和善,若是按照圣上的習性,一定會先禮后兵,可睿王直接帶著人將周氏商鋪給端了,糧食正好拿來救濟城外災民。 不得不說,睿王此舉不妥當,這周氏商鋪在京中也算富戶,產業涉及方面也極為廣泛,在商戶中的影響也不小。 就這么一鍋端了,豈不是讓京中其他商戶人人自危么? 若其他人為了獨善其身,干脆停止營業,或是集體抗議,那京城中百姓的日子才真是難熬了。 這是其中一點,換一個方面來說,這其實也順了三娘的意。 周氏商鋪是因為大量屯糧而被端的,那么其他屯糧的人必然會有所顧忌,為了不讓人知道他們手上有大量的糧食,必然不會大量出售。如此一來,陸家在凌云寺養的那些人就得活活熬死了。 三娘覺得挺不厚道的,熬死邊南軍固然是她所想,可老百姓的日子不能過不下去。 蘇欽玉似乎總想在她前面,這問題他給解決了。他已經開始著手讓人把他屯的那些糧食拿出來賣,窮人窮價,富人富價,若是有人不滿,那就干脆不賣給他。 此時糧食金貴,誰會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便都買了。 蘇欽玉這個人心思縝密,賣糧食又不能太招搖,固然會借他人之手。 三娘本來是不知道這個事情的,正因為太隱秘,不過再隱秘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在聽說有人每日辰時推著糧食叫賣的時候,三娘就特意早早起身注意了一下,那幫人粗心大意,竟沒將裝糧食的麻袋換掉,上頭還印著大大的糧字。 因為如果是京城周邊運過來的糧食不需要長途跋涉,更不會途徑驛館,所以運輸的貨物不需要標明用途以供檢查。而從外頭運來的,則需要在麻袋上標明用途。 這只是其一,還有便是麻袋的編織工藝。南方人比北方人講究精細,簡直無微不至,那麻袋編織細膩,跟河洝那邊的如出一轍,而河洝的糧食大多都是通過渠州從溢南調運的。 如此推斷,這批糧食應該也是來自溢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