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
是一指頭戳上阿愁的腦袋,責備著她道:“你師傅今兒大喜,你怎么也不看著她些?”又道,“怎么都不知道給我和你金蘭姨報個信兒?!” 阿愁原就愛睡懶覺,等她起床時,莫娘子早不在家了。何況莫娘子又沒告訴過她今兒要訂親的事。阿愁不由委屈地扁了扁嘴,揉著腦門兒道:“我都不知道呢……” 柳娘子這才想起,阿愁是個晚輩,這些事自是不好叫她知道的。 被眾人推進房里的莫娘子不由就抱歉地看了阿愁一眼。 那邊王師娘早招呼著阿愁道:“快來替你師傅拾掇拾掇?!?/br> 柳娘子也趕緊叫過小丫鬟錢串兒,抖開手里的一個包袱道:“我想著阿莫這里應該沒合適的衣裳,就給帶了套過來?!?/br> 展開一看,卻是一套大紅的衣衫,那花樣艷而不俗,做工也甚是精細。 旁人在紙屏風外欣賞著那套衣衫時,阿愁則細心給莫娘子收拾打扮著。 莫娘子原就長得好,加上如今的阿愁手藝不同凡響,這般妝畢,看著那面被莫老娘摔破成兩半的銅鏡里,仿佛才二十出頭的莫娘子,阿愁不禁一陣恍惚——她師傅,這就要嫁人了?! 她那里正感慨著,柳娘子探頭進來,見莫娘子已經梳妝畢,便一把將阿愁給拉了出去,笑道:“讓你師傅換衣裳?!?/br> 接下來,便是那些婦人們一陣忙碌,阿愁倒是閑了下來。 于是她和四丫來弟幾人便站在走廊上,伏著欄桿往樓下看著孫老指揮著王阿婆和韓大娘等人收拾著劉大劉二兄弟幫著采買回來的各色菜品——這是定親宴上要用的。 直到這時,阿愁才從四丫那里聽說,昨晚孫老連夜跟樓上下的鄰居們商量了,各家就不出禮了,一起替莫娘子辦個熱熱鬧鬧的定親宴,便當是各家的隨禮了。 看著樓上樓下忙碌著的鄰居們,阿愁忽然就是一陣五味雜陳。之前因著鄰居們那伸得太長的手,曾叫她心里對這些人好一陣抱怨,這會兒同樣還是伸得太長的手,卻是叫她感覺一陣溫暖…… 四丫將頭湊過來道:“阿莫姨出嫁后,你是不是要跟著阿莫姨一同嫁過去呀?” 二木頭正好聽到,便道:“哎呦,那不是成拖油瓶了……” 話還沒說完,就叫四丫不客氣地拍了他一巴掌。 阿愁愣了愣。是呢,她師傅有歸屬了,她也得想想她以后該怎么辦才是??偛荒苷娓鴰煾狄煌捱^去吧——來自后世的她,至今也沒能習慣跟長輩們同住。如果有那個可能,她更希望自己能夠獨立…… 正想著,樓外傳來一陣噼哩啪啦的鞭炮響。 “來了!”二木頭大叫一聲,扭頭就往樓下沖。 阿愁眨巴了一下眼,倒沒跟二木頭和四丫她們一同沖下樓去,而是回到她自己的房間里,推開那正對著樓下大門的窗戶,探頭往樓下看去。 這一看,卻是叫她又吃了一驚。 就只見那季大匠渾身披紅掛綠,前面雖然沒有像別的定親隊伍那樣請一班吹鼓手,后頭跟著來下定的,卻都是一班重量級人物——就工匠階級來說。 那打頭充著男方家長的,正是如今負責玻璃坊的徐大匠。跟在徐大匠身后的,除了一些廣陵城里有名的工匠外,還有一些人是李穆的門客(阿愁覺得,這些人多多少少應該也算是阿季同學的同僚了)。 阿愁正看著熱鬧,忽然就看到,金蘭娘子恰好被堵在了季銀匠等人的后面。 她趕緊跑去給柳娘子報信,柳娘子忙一把抓住她,道:“你別亂跑了,進去陪你師傅去?!?/br> 阿愁答應著,再進到紙屏風里,看到已經換了一身大紅衣裳的莫娘子,她忽地就怔住了。 再沒想到,莫娘子比她想像的更適合大紅色。那大紅色襯得她師傅整個人似在燃燒一般,煥發著一種從來不曾有過的光彩。 “怎么了?”莫娘子一直如木偶般被人搬來搬去,此時并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模樣,見阿愁看著她發愣,便不解問了聲。 阿愁眨了下眼,忽地一旋身,打開妝盒,沾著那各色胭脂就在莫娘子的眉間勾畫了起來。 等金蘭娘子進來時,就只見莫娘子的眉間畫著一簇跳動的火焰。那從沒見過的火焰紋,紅艷艷的,襯得莫娘子那雙如點漆盤的黑眸更是明亮。 柳娘子也是一陣詫異。她再沒想到,只添了一個小小的花黃,阿莫整個人竟又鮮亮了三分。于是她頗為感慨地看看阿愁,笑道:“原當你師傅是在替你吹牛呢,沒想到你果然有兩把刷子?!?/br> 金蘭娘子也笑道:“下個月嬌嬌定親的時候,你來幫我做個妝容吧?!?/br> “咦?”柳娘子一陣驚奇,正待要問劉嬌嬌的親事,就聽得樓梯上一陣腳步響,二木頭老遠就嚷嚷著:“來了來了……” “來了?!绷镒于s緊住了話題,把莫娘子一陣收拾,又扭頭看了看阿愁一身齊整,忙拉著阿愁出了里間,充著莫娘子的親人,迎上那把個白凈面皮漲得通紅的季大匠…… 作者有話要說: 嗚嗚嗚,明天冇…… 理由嘛…… 好吧,不找借口了,實話實說,就是我懶了那么一下下,沒能碼出新章……頂龜殼逃遁…… 第一百零三章·置業 之前瓏珠定親時, 因阿愁還在夫人府里受訓, 不好請假, 所以她并沒能參加瓏珠的定親禮。那盼弟雖然已經跟男方交換了庚帖, 可因她大jiejie的婚期在即, 王家一時應付不來兩場喜事, 所以兩家早約定了,等忙完招弟的婚事, 十月里再給兩個孩子正式下定。 因此, 莫娘子的定親, 竟是阿愁自穿越過來后, 頭一次親身參加的、原汁原味的本土定親禮。 也是直到這時阿愁才知道, 對于大唐本土人士來說, 后世最重視的婚禮,在這個時代里竟只是整個結親過程的最后一步。比起那最后的迎親儀式, 于古人眼里, 竟是定親禮的份量更重一些。甚至這種在后世可以隨時解除的婚約,于這個時代里,只要交換了庚帖,哪怕還沒有走到下六禮那一步, 這門親就已經是受法律和輿論的保護了。 王家阿婆和王師娘一人一句地給阿愁“科普”著有關定親的常識時,那種帶著同情和憐惜的眼神, 看得阿愁莫名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于是阿愁這才明白,為什么王家在盼弟遭遇韓家老二韓柳兒橫插一刀后,還能那么不緊不慢地籌備著盼弟的定親禮。且那韓二明明看著滿肚子的酸水兒, 竟也不敢再有任何動作——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