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山拱上宰輔之位,恐怕是安家與并肩王內里早有勾連了?!?/br> 柳柱國捋須,沉吟一番:“當年陛下要將并肩王的十萬兵馬均撥在老夫麾下,那明妃愣是三言兩語轉圜了天子心思,令老夫折損四萬人馬。那時老夫便知此女乃是禍患,未想竟是如此命大!” 管事回道:“今載春日出獵,王家的堂小姐與表家的三公子……” “三郎在侄輩之中箭術極好,怎會事情不成反被獸虎咬死,此事十分蹊蹺?!绷鶉烈饕宦?,“明妃的確是個妖孽,她在一日,朝政不安。何況我家安然自幼蕙質蘭心最不會諂媚,容此妖女在后宮興風作浪,于我柳家是大患?!绷鶉鴵芰藫苁?,“你再遣人去探聽一番安家的風向。我安南都護府山高路遠,倘若真讓安家在朝廷的得勢……后果不堪設想?!?/br> 那管事便應下了,卻又道:“將軍,二小姐的家書到了?!闭f著從手中抽出一張書信。 見得女兒的書信,柳柱國的眉頭松緩了一些。柳家沒有庶子庶女,柳安然是他最小的一個孩子,他素來是寵的。伸手接過書信,柳柱國展閱了兩行,眉頭又皺起來了。 僅僅是后宮斗爭,若非是月牙與安畫棠一路獻策相扶,柳安然的確是斗不過枕春的。慕北易外表演著乃一勤勉正和的賢帝,私心里卻放狂不羈得厲害。他立柳安然為后,大多還是為得柳家勢力支持。比起中規中矩又三從四德的柳安然,慵懶明艷的枕春的確更有攝魄的好處。 何況如今正是要起用安家的好時候了。 故而柳安然的皇后日子過得并不那么舒心,尤其是枕春自冷宮別院里出來之后,風頭一時無兩。但柳安然并非淺薄只知一味抱怨的人,她略提了幾句后宮黨派根系,問父親母親膝下安好。又說……已飲了十余張方子的藥,還是沒有好消息。 沒有親生兒子,這是柳安然心口一塊兒重重的石頭。月牙生的四皇子固然得用,但那只是為得一時利益而求來的東風。如今皇后之位已經在握,有一個親生兒子,才是最要緊的。 柳柱國愁眉不展,見得王夫人從門前奉茶進來。 王夫人倒滿一杯熱熱的紅茶,奉給柳柱國,柔聲問道:“安然那孩子可還好嗎?” 柳柱國將手上書信拍在案上,揚眉頗有幾分怒氣:“安家那個妖女作祟,處處在天子面前占得先機。安然賢德溫和,遇上這等妖禍,豈會好?便是你當時要她二人同時入宮選秀,還說有個照應,如今倒好。反目成仇,自成禍害!” 王夫人略嘆一口氣,勸道:“夫君莫要動氣,妾身同安家當家夫人涂氏頗有交情,可以去信一封,說不得便開解了呢?” 柳柱國見她不懂其中政事緊要,連聲斥責:“婦人之仁!婦人之仁!便是你們女子這些姊妹交情,最是無用了!” 王夫人聽得心中也急,想起那年大選,她帶著未出閣的柳安然上安家做客,兩個女孩兒豆蔻年紀,手挽著手玩耍說話兒。又想著自個兒年少,也曾與安家的涂夫人如此這般親密。 想著抽出帕子抹了抹眼角,委屈得垂淚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安靈均 此后的數月,樂京勉強還算得安寧?;蚴怯胁话矊幍牡胤?,枕春沒有聽到罷了。 便是枕春自泰安錦林歸來后,沒有機緣出言挑唆,柳家發生的數件事情,也讓天子心中略有介懷。 端陽節的時候,光祿寺卿嫡女王氏出嫁高棉國。她自是不肯的,說是上轎前哭聲震天,言語中又有咒罵皇族的意思,十分不吉。儀仗隊伍催不動驕子,便勞動了禮部尚書親自前來送親。 又因端陽節的時候,天子也要浴蘭、出宮登高。因這一耽擱,王家出親的隊伍要出城,因遲了時辰竟然阻擋住了天子鑾駕。據說出城的時候,王氏仍舊一路嚎啕慟哭,聲音直傳慕北易耳中。樂京百姓議論紛紛,自然又說枕春長袖善舞的,也有說天子聽信耳旁風的。 慕北易雖也未說,到底覺得王家這一遭,鬧得有些不識抬舉了。 復又一月,恰恰好安南都護府那一處也出了些問題。雖也算不得大事,問題出在流言蜚語之上。樂京坊間據說,南方諸郡流傳著一首兒歌,唱作:“英明神武大都護,鎮守南疆護安寧。前有柱國爾朱氏,今有安南鎮太平?!?/br> 唱得十分顯而易見,乍聽之下,是稱頌柳柱國的豐功偉績。只是詞中的“柱國爾朱氏”卻算不得是賢臣,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與柳柱國有所相似的地方是,爾朱柱國的嫡女兒,也做了皇后。 史書中記載的爾朱皇后非同一般,先后三嫁,也算是史書上濃墨重彩地記了一筆。 這樣暗藏深意的兒歌童謠不算好聽,甚至有些不清不楚的意思。南方諸郡山高皇帝遠的,本不應傳來樂京??蓸肪┯心接楞X這一位在南方世家之中首屈一指親王,什么不好聽的歌謠,都可以傳進天子的耳朵。 慕北易在麗嬪處休息的時候,偶聽宮中踢毽兒的小宮女唱過一次,本也未過問的。后頭忽見枕春無事在絳河殿與端木若踢毽兒,便想起此事來。遂將此曲說給枕春聽,問她如何看。 枕春一壁在落花紛飛的八重黑龍下拾毽,一壁不經意地笑著,嗔道:“陛下說的,臣妾聽不明白。只想來,書中常寫爾朱柱國罵名滾滾,卻也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悍將,功高震主。如今后人說起那段歷史,也只知道為國掘墓爾朱氏,不知臨朝孝莊帝了?!?/br> 慕北易的臉色,便也陰沉了兩日。 祈武九年的雪來得早。當第一片雪花落在十八州以北的營房頂上時候,雁門有了異動。 事情來得非常突然,枕春自己也嚇了一大跳。 十一月初一日,雁門的統帥——鎮北大將軍策反。據說是在北方的一個晨起,天蒙蒙亮的時候,有人發現雁北都護府的大都護被毒死了,七竅流血。大都護是天子的眼睛,用來盯守北邊的動向。因大都護與鎮北大將軍素有齟齬,眾人都是知道的。 鎮北大將軍不服慕北易管教,也是一件舊事,沒人敢說。偏偏這回,雁北大都護的死,人人都說是鎮北大將軍做的。鎮北大將軍也是固執,怒起打殺了兩個嘴碎之人,便又落了“殺害忠良”的話柄。如此慕北易便示意都護府捉拿鎮北大將軍,治他十八條大逆不道的罪名。 便也不知是真反還是逼反,索性便真策反了。鎮北大將軍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