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
溫含章心里頭有些復雜,既惱怒鐘涵沒有與她商量便自作主張,又覺得有些愧對他全心全意的愛護和信賴。 若是鐘涵現時站在她面前,溫含章必要好好抽打他一頓才善罷甘休。 這些人做事怎么都這樣不按牌理出章! 就像溫微柳,就像鐘涵,古人不是都應該十分懼怕這等類若鬼神的詭異之事嗎,怎的一個個都把先知之事不當一回事了。 溫子明還在說呢:“大jiejie,以后要是大姐夫回京了,你可不要被他的甜言蜜語蒙混過去,一定要給他一點臉色看才行!”他大jiejie就是對鐘姐夫太溫柔和善了,要是大jiejie對鐘姐夫有半分對著他時的威嚴霸氣,鐘姐夫必定不敢如此專斷獨行。 溫子明面色憤憤,神情鮮活真實,溫含章卻突然就不惱怒鐘涵了。不僅如此,心中還滿是后怕。 若是按照鐘涵信中所寫的,溫子明在來年十二月初將會因伯府富車院失火,被沖天大火焚身至死。但,溫含章知曉,當年為了防火防風,她爹爹曾經下令,在府中諸院落建造防火隔墻,每隔五間屋子就空一間,里頭屯滿了長寬約兩丈的夯實厚土,就是為了防止大火無情,舔舐整個院落。況且除了防火隔墻外,府中也常備水缸,在她和溫子明溫子賢三人的院子周遭更有一條常年不斷的人工溪流。 這般嚴密的防火措施,溫子明竟然會在府中被火燒至死。溫含章是絕不信有如此巧合之事。唯一的解釋,就是因著蝴蝶效應,虎符這件事提前爆發,這個傻孩子跑去質問大哥,然后就被溫子賢給滅口了。 想著前些日子做的夢,溫含章突然有種荒誕之感,難道壞事是這么容易預見的嗎? 還是這個世上當真有人深受老天喜愛,先知先覺易如反掌?溫含章總覺得這事不能想得太深,否則她會離唯物主義越加偏遠。 她嘆了一聲,就算是看著溫子明,她也氣不起來了。至少鐘涵信中所語,證明了溫子賢無情起來,真的會對溫子明下手。 京中虎符事件隨著時間一日日過去,當時參與族會的族老族人們心中的膽怯不斷發酵。這時候西邊若有大戰發生,溫子賢必定事發。 怕張氏出事,溫含章最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小,但這時候接到了鐘涵的來信,她知曉未來一兩年伯府仍會安穩,心中的確松了一口氣。 鐘涵身著麻衣素服,看著手中的粗瓷茶杯,心中也在嘆息。 事情都趕在一塊了。按著時間發展,李副將至少還能活到后年才是,但不知為何,他這輩子卻突然生了一場大病,當時就讓初到汶縣的鐘涵抽了一口冷氣。 他心中就算曾經有過借著這番扶靈在汶縣尋找李副將的念頭,當溫含章懷孕的消息爆出來時,所有心思也都消失殆盡了。 只是世事不能盡如人意。 鐘涵想著昨日清明打聽到的消息,李副將纏綿病榻許多日子了,日日吃藥,卻是毫無效果。若是他這一番熬不過去,鐘涵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一空。 想了一回李副將,鐘涵又拿起溫含章先時送給他的端午百索,突然做了一件蠢事,他比劃了一番自己的肚子,想著平素見到的懷孕婦人,猜想著溫含章現時的身子應該有西瓜那般大小了,良久他才將手放下。 不能陪在妻兒身邊,鐘涵閉著眼睛,長長呼出一口氣,只覺得心中滿腔歉意。 正文 第70章 第七十章發動 老太太的墳塋建在一片青山綠水之間,墓冢和背后的托山約占一畝之地, 圍墻高高矗立, 墓前石橋、望柱、石像生精致威武, 志銘石碑由鐘涵和寧遠侯所書,千字銘文, 大氣磅礴,分立左右兩座碑亭之中。神道前甚至還有一座由帝王親自題字的石牌坊。 墓冢相鄰之處, 便是鐘涵由祖墳中遷過來的父母衣冠冢, 一墓二xue,均是按著公侯規制建造的墓場。 鐘涵這些日子就住在老太太墓前的茅草屋中。每日里看著外頭隆重的墓葬, 他心中卻是沒有多少感覺的。老太太一輩子享盡榮華富貴, 到頭來遺愿卻要讓萬嬤嬤代為出口, 若老太太先時知曉會有如此結局,不知道她會不會對當年支持二叔承爵一事追悔莫及。 但無論如何,老太太最后的選擇,終究耗盡了鐘涵對她僅剩的祖孫之情。 此時山中秋色正好,墓邊的茅屋中, 鐘涵的對面卻坐著汶縣的高縣令。高縣令是親自過來跟他商議一件事的。 鐘涵面上有些猶豫,高縣令希望他在守孝期間能在當地開館授課。汶縣師資有限,好幾十年都沒出過一個舉人,高縣令在文教上的考評一向不佳,這回逮著了一個從京城過來的探花郎, 當真是如狼似虎。 見鐘涵似有為難, 高縣令又加了一把火:“探花郎不知, 咱們汶縣慘啊,上回有人考中秀才還是六年前的事,那個老秀才考了整整二十一年才得到了功名,當時就高興得傻了過去。在下原本還指望著縣上多一個秀才能多一個學館,一下子就沒了指望。就連縣城附近駐防的幾個將軍家的孩子都只能送到州府去上學,若是汶縣能有跟您一般才高之人教書治學,這些孩子就不需要山重水遠到外地求學了?!?/br> 鐘涵看著面前這位高縣令,夢中這個時候,汶縣縣令一職應是鐘涵接任才是。他接到了吏部的任令時,高縣令已是因政績不佳被打發到大理邊上一個偏遠的縣城。 鐘涵在汶縣總算也待了一年多,對這里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汶縣雖然山水幽美,但山多匪亂也多,博學多才者多不會選擇在這定居,文教上確實讓人苦惱。對著高縣令的愁眉苦臉,鐘涵沉吟了一番,答應了下來。 高縣令沒想到,天上居然真的砸下餡餅了!他還以為要說服這位天之驕子需要更長時間。 高縣令這一次也是硬著頭皮而來。寧遠侯府老太太的身后恩榮實在令人咋舌。 鐘涵一行人還沒到達汶縣,高縣令已經接到了上頭的暗示,讓他大開方便之門盡力協助,因著如此,寧遠侯府來人才能在短時間內召集起一批墓工民匠修建墳塋。等著扶靈隊伍過來時,老太太的塋地上已是有模有樣。這些居多歸功于高縣令調度有方。 可惜鐘氏族人在京城里頭便隨心所欲慣了,來到汶縣這等小地方面上也都是一派倨傲之色,對著小官小吏更是動輒呼來喝去。高縣令不過寒門出身,在汶縣十幾年都無法挪身,心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