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
便也罷了。 見她如些小心警惕,這書生也不惱,隔著門與她交談了幾句便離開了。 原以為二人的緣分便到此為止,卻不料數日后,一盞兔兒燈再次將二人聯系到了一起。 “那日你未去燈會,想來有些遺憾,我見這燈有趣,便將這燈帶回,希望你能喜歡?!睍@話說得溫柔,直叫錦繡有些不知所措。 最終錦繡還是留下了那盞兔子花燈,倒無關其他,純粹只是小女兒對于那盞燈的喜愛,以及對不能逛燈會的遺憾而已。 蜀地民風淳樸,對于男女倒也不太束縛,二人又住的近,一來二去地便熟絡起來。 出眾的繡藝讓錦繡沒有太多的時間像其他小娘子一般外出游玩,但每每到了私塾下學的時辰便會不自覺地守在那野,隔著那道門,與書生閑談一二,便覺得分外滿足。 書生見她日子過的乏味,便專挑有趣得見聞講與她聽,從煙雨朦朧的江南到風沙遍天的塞北,從熱鬧繁華的都城講到安寧平靜的村落,每一樣都讓足不出戶的錦繡新奇不已。 錦繡暗暗羨慕他知道得那樣多,于是忍不住開口詢問書生,若是可以,書生可愿帯她一起走遍南北? 這話便是極大膽了。 知道自己失言的錦繡有些惴惴不安,唯恐讓他覺得自己輕浮,看輕了自己。 然而書生卻是微微一笑,雖未開口應允,但也沒有拒絕。 書生眼中的歡喜輕微而淺薄,卻被錦繡抓個正著。 這樣的認知卻讓錦繡心中歡喜。 情竇初開的錦繡仿佛明白了什么,仿佛又什么都不明白。 日子便如流水過去,直到有一天,書生期期艾艾地將一包東西交給她,希望她能幫自己制一方被面,好作母親生辰之禮。 等母親壽辰,我請她托人來你家提親。 話未說完,書生便先紅了臉。 情竇初開的少女除了快步離開,似乎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然而回到家,錦繡還是乖乖打開了包袱照著圖樣繡了起來。 布料針線皆是尋常,錦繡并不意外,書生并不富有。 既然是心上人的母親,錦繡自然是愛屋及烏,描圖配色落針皆是小心謹慎,絲毫不敢怠慢。 她繡得是洪福齊天的圖樣,既吉利又喜慶。 因著書生,錦繡繡得格外認真,一針一線,無不精巧絕倫。 忙碌地日子總是飛快,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壽禮未成,書生的母親便離開了人世。 書生與母親地感情很好,自然是傷心欲絕。 書生不是本地人,自然要將母親的靈柩帶回故鄉的。 家鄉遠在江南,這一走,便不知何時能夠相見了。 書生不愿意耽誤了錦繡,一紙書信,斷了二人的往來,讓她另尋良配,莫要空守誓約。 未曾想,這外表嬌弱溫順的錦繡是個極有主意的,打聽清楚了書生離開的日子,不顧爹娘的勸阻,就等在了出城的路口。 那日風大雨大,一路泥濘,同樣狼狽地兩人站在風雨中,相視無言。 面對錦繡的執著,書生不知該如何勸她打消念頭,或許是存了私心,不愿斷了二人之間的緣份,書生唯有感卿情深,定不相負。 終于,書生打破沉默,留下隨身的一枚玉佩,告之若是待他三年過后,若卿還未嫁,便托人來信,天涯海角,生死相隨。 錦銹身無長物,便以一枚鴛鴦繡枕贈他,權當定情之物。 這繡枕自他說出提親便開始動手,一針一線,繡盡相思。 “三年之期,望君勿忘?!?/br> 說罷,錦繡便目送他離去。 離別苦,再不舍,也有離開的時候。 錦繡便是這樣,帶著不舍,看著他漸行漸遠,連同那最后帶著靈柩繼續前行,再也沒有回頭看她一眼。 錦繡眷戀地看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直到徹底消失在了風雨之中。 轉眼間兩年時光已過,可是柳家卻看中了自己,要聘自己過門沖喜,父母勢利,自然不愿意舍棄到手的金銀,一口應下這門親事。 三年之約未滿,錦繡卻不能再等了,鴻雁托書晚風急,連連催,唯盼君守約不負。 等待的日子總是難熬,可是再難熬的日子總有盡頭。 錦繡滿心期待,堅信情郎不會負約。 只是錦繡本就是弱質女流,相思入骨,愁腸難解,日復一日的等待耗損了她的生命,很快便纏綿病榻,奄奄一息。 這下可急壞了社家父母,急忙請了大夫來瞧,可是連連換了五六個大夫,都說這是心疾,是普通藥石治不了的病癥。 藥石無靈,錦繡的身體逐漸衰弱,父母親除了焦急,也于事無補。 云郞啊,我的云郞。 即便是在纏綿病榻的時候,錦繡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個賴在心底,遲遲不肯離去的人。 第4章 卿卿紅顏多薄命 婚期將至,錦繡終是沒有等到她的云郎。 那柳家員外見她病體纏綿,自然是不肯娶這樣的姑娘進門,免得沾了晦氣,親不成,聘禮自是要退,這可戳到了杜家夫婦的心窩子里,眼看女兒就要不好,錢財也要不保,說什么也不肯答應退親。 無奈之下兩家只得商定,將婚期延后,若是半個月后錦繡還不見好,杜家必須自己主動退了這門親。 這邊是父母親的唉聲嘆氣,那邊是女兒家的心急如焚,一時間杜家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 終于,錦繡等來了一個人,一個陌生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被杏兒領著,來到纏綿病榻的錦繡面前。 一枚玉佩,一只繡工精巧的鴛鴦荷包。 除此之外,竟再無只字片語。 當看到年輕人所持之物時,錦繡只覺得天旋地轉,一腔相思頓時化作怨恨之情。 錦繡認得,玉佩是書生的。 這玉佩本是一對,另一半在錦繡身上,當時二人便是以此為憑,相約不負。 而那只鴛鴦荷包則是自己日夜趕工,在離別前送出去的定情之物。 而如今,信物俱在,人卻未能守約而至。 面對這樣的結果,錦繡再也承受不住,當即一口鮮血噴出,不過半日, 竟到了性命垂危之境。 杏兒不敢托大,急忙向社家爹娘報了信,只盼他們能救一救自家姑娘。 誰曾想,連請了七八個大夫,都說錦繡這是油盡燈枯之象,讓其準備后事。 眼看著這值錢的金疙瘩便要沒了性命,社家爹娘急了,重金掩了大夫的口,一邊對老員外瞞著,一邊請人醫治。 人急了什么事都做的出來,此時的社家老兩口也不顧忌什么了,但凡有些神通的道婆相士都被請來為女兒醫治。 燕笙便是在社家老兩口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來到社家的。 燕笙來得時候,錦繡已是纏綿病榻,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