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3
震,難道這是靈氣升級后所帶來的功能? 不過還沒等莊睿去細查靈氣的變化,他就被升級后的靈氣所“看”到的第一件物品給震驚住了,這……居然是一方玉璽。 玉璽從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謂璽,玉璽是御璽的俗稱,專指帝王所用。 帝王墓中發現玉璽,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們,都有將隨身印章陪葬的習慣。 而考古人員往往就是通過墓葬中的璽印,才能判斷出墓主人的身份,這實在是墓葬中最為常見的東西了。 但是這方玉璽,卻是讓莊睿雙目圓睜,嘴巴張得足以吞下一枚雞蛋下去,滿臉的驚駭之色。 整塊玉璽通體雪白,雖然藏于棺木之中,卻是沒有任何沁色流入其中,底座印章處呈四方形,長寬均為二三十公分左右,上面是螭獸鈕,雕琢著虎形龍相五蟠螭,惟妙惟肖,猶如活物一般。 而讓莊睿吃驚的卻是他透過玉璽所看到的八個鳥篆書字,上面分明篆刻著:“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這幾個大字。 “莫……莫非……是傳國玉璽?” 饒是莊睿見慣了各類珍稀古玩,但是此刻,仍然感覺到嘴唇發干,不是他眼窩子淺薄,實在是這玩意,意義過于重大了。 “莊哥,怎么這幅表情?見鬼了???” 正當莊睿想進一步勘查的時候,彭飛的聲音突然在面前響起,這就像小孩子做壞事被抓住了一般,嚇得莊睿猛的打了個寒顫,連忙將靈氣收了回來。 縱然是心急如焚,莊睿也不想被彭飛發現什么端倪,定了下心神之后,半真半假的說道:“沒錯,剛才見到一個千年蒙古老鬼,他告訴我這附近有蒙古帝王的墓葬……” “切,莊哥,您考古考傻了吧?這光天化日……不,月朗星明之下,哪有什么千年老鬼?得,您幫忙生火,我把這兩只兔子的屁給剝掉……” 彭飛對莊睿的話呲之以鼻,伸手揚了揚,露出了兩只身上插著箭矢肥碩無比的野兔,一只估摸著都有五六斤重,足夠兩人食用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傳國玉璽(下) 莊睿笑了笑,一邊把收集到的枯枝聚在一起引火點燃,一邊說道:“嘿嘿,千年蒙古老鬼就沒有,不過這里地勢起伏,山丘連綿,像是一處龍脈所在,說不定就藏有蒙古帝王的陵墓呢……” “得了吧,莊哥,就算是有,您也找不到,不是說了嘛,這蒙古人的墓葬習慣很獨特,就連他們的子孫后代都找不到,別說您了……” 彭飛撇了撇嘴,對莊睿的話頗是不以為然,他雖然對于考古一竅不通,但是這段時間一直跟著莊睿和任博士廝混,耳熏目染之下,也了解到一些常識。 像是蒙古帝王陵墓,除了埋葬極深之外,就連施工的匠人們都會被滅口,這還不算完,那些滅口匠人們的士兵,在返回地面之后,也會引頸自刎。 如此一來,不但絕了盜墓賊的念想,就連其子孫后代都摸不清祖宗墓葬的位置了,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的方位。 所以彭飛對莊睿的話是呲之以鼻,如果這樣都能被莊睿找出來的話,那這千年間的盜墓賊真可以羞愧而死了。 “彭飛,你小子還別不信,莊哥的感覺什么時候錯過???” 聽到彭飛的話,莊睿有點急眼了,在他發現這座墓葬而又難以發掘之后,這心里委實憋屈的慌,是以才和彭飛說這番話的,不料卻是熱臉貼了個冷屁股,這哥們根本就不搭理他。 “還真有?莊哥,那這墓葬在哪里???我可聽說了,成吉思汗那老小子滅宋滅金滅西夏,搶掠的金銀財寶多了去了……” 彭飛見到莊睿面色嚴肅,也認真了起來,不過說出的話卻是不那么靠譜,讓莊睿有些哭笑不得。 “行了,和你小子談考古,那純粹是對牛彈琴,我告訴你,宋朝不是成吉思汗滅的,而是他孫子干的,去去去,整你的兔子去……” 莊睿沒好氣的對彭飛揮了揮手,轉過頭來卻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彭飛的話雖然錯的離譜,但是卻提醒了莊睿。 公元1206年的時候,成吉思汗在斡難河源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國成立后,不斷發動侵略戰爭擴張其疆域。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滅西遼、1219年西征中亞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東歐的伏爾加河流域,于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不過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死亡。 但是蒙古滅宋的時間,則是公元1276年,直至1279年的時候,才消滅宋朝的殘余勢力,統一了中國。 不過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莊睿剛才所猜測的這個墓葬,極有可能不是成吉思汗而是其三子孛兒只斤.窩闊臺的陵宮。 大家看到這里可能不理解,1276年滅宋,那會窩闊臺早已死了,而是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當政時期,這墓葬怎么說也應該是忽必烈的呀。 但是歷史在這其中曾經有一個拐點,是大家所不知道的,那就是傳國玉璽并非是在南宋,而是在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時,“傳國璽”就已經被大金國掠走了。 而率兵滅金的人,正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當政時期所為。 說到這里,就有必要追溯一下傳國玉璽從誕生到失蹤這千年來所經歷的磨難。 朋友們都知道,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后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是用歷史典故中“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所雕琢出來的。 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最重要信物,在秦之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之為國之重器。 得到傳國玉璽的皇帝們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天下共可伐之,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公元前207年的時候,沛公劉邦行軍灞上,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于咸陽道左,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 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外戚王莽篡權,時孺漢帝年幼,傳國玉璽被藏于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不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