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17
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國歷朝對此都有許多相應的禮制規范。 這種方式直到現在還在中國保留著,就比如說是喜喪,喜喪一般分為全福,全壽、全終,全福是指生前自家門內人丁興旺,形成一大家族,全壽說的是亡人的年齡,一般滿八九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最低也須超過“古稀”(七十歲)之年,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的條件。 全終就比較好理解了,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民間以為,死者生前積德行善,廣做功德,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 一般符合上面這三個條件死亡的老人,家里都要大肆cao辦,熱熱鬧鬧的將老人安葬入土,要知道,農村可不流行公墓,即使火化之后,還會按照嚴格的遵循各種流程,讓老人入土為安。 上面說的是殯,而作為葬形式的演變,最突出的是厚葬,它表現在墳墓、墓前擺設、陪葬物等方面,它所極力要顯示的是社會等級貴賤的區別。 夏、商、周三代以前,中有說“墓而無墳”,即墓上不起墳堆,也不立碑,但墓中的陪葬品習俗則早已有之,至春秋戰國之際,開始出現墳普遍流行墳丘式的墓葬,而且越修越壯觀。 描述當時的厚葬是“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隴必巨?!?/br> 各國君主、貴戚為了示威、示尊、示富于天下,也紛紛在墳丘上大肆炫耀攀比,載:秦始皇動用72萬人為自己建造墳墓,“墳高五十丈,周回五里余,號曰‘皇陵’,至今尚在。陵者,山陵也,后世奢侈帝王皆效法之?!?/br> 為了限制墳墓規模的無限制攀比,并使“貴賤有差”,各朝代也在禮、法上予以規定,如規定:“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币幎ǎ阂黄饭倏痈咭徽砂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減二尺,六品以下八尺。 宋、元、明、清大體沿用此規定,同時,帝陵的墓中建得如同宮殿,稱為“地宮”,地上也修有宮殿式建筑,如同皇宮,明十三陵和清東陵,就是迄今保存得較完好的帝陵及其宮殿式建筑。 由于隆喪厚葬需要有相當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故歷來的中國社會隆喪厚葬都是由皇室、貴戚、富商大賈率先推動的。 如秦始皇陵,目前出土的還只是陪葬墓之一,已出土的陪葬俑、步兵、車兵、騎兵陶俑就多達近萬件,馬俑五百余匹,木質戰車一百三十多輛,而且,兵、馬之俑與真人、真馬的高度大小相當。據有人推測,象這樣的陪葬墓的秦始皇陵的前后左右應各有一座(已挖掘的位置在正東)。如果將秦皇陵全部挖掘,其陪葬品還不知有多少。 漢景帝時洛陽的賭徒劇孟,其母死,參加送殯者多達官富豪,光所乘的車子就有一千多輛,轟動洛陽,時人乃至以此觀劇孟的交際能力和為人們所尊敬程度。 這一隆喪厚葬之風歷代沿襲,迄至明、清,即便今日亦大有熱衷者,就像前段時日爆出的某地富豪出動上百輛豪華轎車為母出殯的事情,其實和劇孟葬母的心態差不多,都是在彰顯自己的能力和財富。 當然,由于隆喪厚葬浪費人力、物力,鼓起社會的鋪張奢侈之風,因而歷代都有反對者。早在春秋時墨子就極力反對,并提倡“節葬”,并反對鬼神之說。 各朝代開國之初,民風儉相,社會經濟極待恢復,朝廷為休養生息,故歷朝開國幾代帝王都能大力提倡簡喪薄葬,并大體能行之效。如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高宗等都提倡過“薄葬”。 但朝代進入中,后期,隆喪厚葬這種風氣,就伴隨著整個社會的奢侈之風一同成長起來,直到該朝代垮臺,新朝代建立,新一輪循環又重新開始。 所以每一座隆喪厚葬的大墓,幾乎都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研究墓葬內的殉葬品已經墓葬形式,就能對數百年甚至數年前的文化形態有直觀的了解,這也是考古學的深深吸引著莊睿的魅力所在。 不過可惜的是,河南雖然墓葬眾多,但莊睿走了一路,大多墓葬都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就算莊睿有眼中異能,可以看透地下墓xue,但是完整的墓葬還是一座都沒有發現,這也說明了財帛動人心,千百年來有無數的盜墓者在大發死人財。 “我說莊睿,安陽西北的那座墓葬,十有八九就是高陵,你怎么也沒有興趣???” 任博士所說的高陵,就是歷史上三國曹cao的墓葬,前天在經過安陽的時候,當地考古部門正在準備發掘這座東漢大墓,不過莊睿對那座曹cao墓興趣不大,這讓任博士有些不解。 “呵呵,師兄,曹cao有七十二疑冢,哪里會這么容易被發現?” 莊睿笑著搖了搖頭,那座墓葬的規模是不小,但是莊睿通過眼睛早已發現,里面的陪葬品卻是不多,想必早已被盜墓賊光臨過了,即使發掘出來,意義也不是很大。 第一千八十四章 華清池 曹cao生性多疑,并且生前為了籌集軍餉,組建了第一個專門負責盜墓的軍隊,摸金校尉一職也是由那時傳開的,東漢末年,曹cao的軍隊幾乎盜遍了東漢之前的歷代大墓,這也是歷史上最早的官盜。 俗話說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而那位三國梟雄恰恰相反,他是生前虧心事做的太多了,死了之后自然也怕別人來盜掘自個兒的墓,所以曹cao下葬之前,一共安排了七十二疑冢,七十二疑冢的典故從東漢至今一直廣為流傳,歷代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莫衷一是,到現在也沒有個定論。 不過在河南地區盜墓成風,莊睿在安陽附近探查了好多地下帶有古物的墓葬,發現全部都被人盜掘過,從盜洞上來看,近的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遠的估計都能追溯到明清時候,實在是沒有多少發掘的必要了。 按照這種情形,莊睿推斷,別說曹cao布下七十二疑冢了,就是布下七百二十座疑冢,恐怕也難逃盜墓者的瘋狂盜掘,是以他對尋找曹cao墓完全失去了興趣,在河南逗留一周之后,還是離開了。 莊睿的這次野外考古,不僅想發掘一個有考古價值的大墓,也是想將河南陜西包括甘肅新疆以及內蒙等省份的墓葬分布好好考察一番,將其寫入到自己的博士論文里。 尤其是甘肅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