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1
了。 “你不必說了!你這樣的小眼神兒,老頭子我行了一輩子醫,難道還看不出你的想法?你放心,我一定會盡全力的,不看你的面子,我也得看新寧郡主的面子??!” “那就拜托您了!”周琛只有感激的份兒了。 從徐尚那兒出來,周琛就來到了慈寧宮,他想探探太后的口風,想通過太后來勸阻啟泰帝。 可是他在慈寧宮只坐了一小會兒,話題還沒有引到這上面,就有宮人急跑急顛的進來,不顧錦瑟和綠絳的喝斥,大聲道:“啟稟娘娘,皇上下了旨,禪位于太子殿下了?!?/br> 第四百零一章 密旨 啟泰二十五年,啟泰帝禪位于新帝,定年號為永平。 與此同時江浙傳來捷報,先鋒將軍張晨力挫東印蠻夷,迄今為止已經斬殺東印兵士六萬人之眾,東印殘兵乘船逃離大周國境。一時間舉國歡騰,百姓們都說這是新帝圣君的好兆頭。 永平帝收到的戰報上,還有這樣一段不為人知的事。 被打散的東印人四處流躥,一路擄掠、無惡不作,甚至跑到了金陵。有人組織了一群武林人士,包括一些少林寺的和尚,專門追擊截殺東印散兵,一路打一路追,直追至嘉興境內,將幾百名東印人盡數殲滅。 將這群武林人士組織起來的人有名有姓,正是雙生子張旭和張陽。 永平帝龍顏大悅,大赦天下的同時,封張旭和張陽為昭信校尉,并給張旭和唐灡以及張陽和鐘枚賜婚,命寧榮公主下嫁張旭。 尚主和下嫁的區別,就在于尚主的駙馬依據大周祖制不能在朝為官,但公主下嫁之后駙馬仍舊可以在朝中擔任官職。 因為張旭和張陽是雙生子,太后說了句好事要成雙,永平帝又封鐘枚為靜寧縣主,以使雙生子的身分和親事更加對等。 后來定國公張家一門雙爵、三皇婿的美名多年之后被提及,還會令人咋舌唏噓羨慕不已。 永平帝登基次日,召寧國公世孫周琛進宮,將之封為京衛指揮同知,同時給了他一道密旨。 “朕的身體狀況你知道,”永平帝看著周琛說道:“這道旨意也可以算是朕的遺詔,朕死后,你再將之拿出來,以正天下?!?/br> 雖然周琛希望唐瀠的身體能夠恢復如前,但他理智的知道唐瀠現在留下遺詔是最明智的做法,登基之后,唐瀠根本不能安心靜養,家國天下,唐瀠的身體只會更糟。于是他沉聲應是。 “對于儲君,不知皇上有何安排?”他問道。既然皇上將話挑開了,他干脆問清楚,日后也好方便行事。 永平帝長舒了一口氣道:“朕問過徐先生,皇后懷的是男孩兒,所以,密旨里已經寫明,皇后的孩兒繼位,你和于成悅為主政大臣。若是皇后的孩兒養不大或者也遭遇不測,那你就從四皇弟的孩子中挑一個繼承皇位?!?/br> 周琛眉頭一跳,蹙眉問道:“皇上為什么不選您的子嗣?” 聽說后宮中的端妃和一位美人現在都身懷有孕,唐瀠為什么要將皇位傳給唐渁的孩子?如果皇后的孩子養不大,唐渁的孩子必定年紀也不大,那么唐渁豈不是成了太上皇? “朕不想讓側室生的孩子做皇帝,”永平帝說道:“端妃和李美人都不是能獨撐大局之人,她們母家的人也格局不大。若是真有那么一日,四皇弟如果想讓他的兒子繼位,他就必須去西北就藩,此生都不許出藩地一步。如此,大周朝的天下才能長久安定?!?/br> 周琛終于明了永平帝的苦心,他跪地俯身,以對永平帝從所未有的態度恭敬的說道:“臣遵旨,謝陛下對臣如此信任?!?/br> 信任他不會手持密旨野心大起,謀害皇帝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將所有身后事宜盡數交給了他。 “這份信任是你與你祖父自己博來的?!庇榔降鄣曊f道:“以你手中的秘密人手,若是你們祖孫真有異心,也不會等到今日?!?/br> 周琛手下那一批人手的來源,啟泰帝和永平帝都心知肚明。 先帝還沒有被封為太子時,先帝的三皇兄吳王比先帝的名望更高,曾經帶著一支隊伍去西南平息匪患,那支隊伍就是當時名噪一時的三禁軍。 那時先帝的父皇高祖更屬意于立吳王為太子,但吳王志不在朝堂,并極力向高祖舉薦先帝。高祖見先帝英明寬仁,頗有吳王之風還十分受吳王喜愛,便將先帝立為太子。 但云空和尚那句讖語卻徹底改變了先帝與吳王之間的關系,究竟吳王有沒有圖謀不軌,已然過去了這么多年,根本無從知曉。但吳王確確實實是死在了先帝的手中。 吳王死后,先帝念及與吳王的兄弟之情,留下吳王獨子的性命,并封他為東平郡王,交由馨平大長公主撫養。 吳王身故,三禁軍兵士不服新將軍管束,又對吳王之死耿耿于懷,紛紛逃離,三禁軍名存實亡。那些逃兵后來私下里聯合到一起,帶著他們的子嗣后輩,稀圖追隨東平郡王揭竿而起,為吳王平反,并想擁立東平郡王為帝。 東平郡王雖然對吳王之死心中有怨,但他卻不想因私人恩怨而使得黎民百姓遭受戰亂之苦,而且先帝大可以被稱為圣主明君。于是他將三禁軍逃兵的事悄悄告訴了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的啟泰帝,希望通過啟泰帝將這群人收編,成為正式的兵士,為大周所用。 可年輕的啟泰帝想出了辦法還沒來得及動作,那些人的動機就被先帝時期的錦衣衛發現,先帝一怒之下將東平郡王貶為庶人發配邊疆。這一道旨意更加激怒了那群逃役三禁軍,又要造反又要救人的,最后先帝下旨,命錦衣衛于發配途中將東平郡王暗殺,對外只說是病故。 東平郡王臨死前,將他深愛的吳鳳怡托付給周放,并將要造反的三禁軍頭領勸住。周放不敢向先帝言明自己的想法以及三禁軍的不想投靠朝廷的決定,只得也找到了啟泰帝。 當時的先帝已經有些跋扈專權,啟泰帝為了那些三禁軍不遭受屠戮,只得將這件事悄悄的瞞下來,讓周放和周令先暫時接管那些三禁軍。 啟泰帝登基之后,曾經起意收攏那些三禁軍,但是那些三禁軍雖然已經不想造反,卻不愿意被朝廷招安,啟泰帝只得從長計議。到周琛出生時,三禁軍頭領忽然找到周放,提出跟隨周琛,原因無它,他們覺得吳鳳怡的兒子,不管與東平郡王有沒有關系,他們也算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