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
的書架中間傳來刺啦一聲響動,緊接著又是刺啦刺啦的聲音絡繹不絕。 楊嗣源心里那個疼啊,心都跟著這刺啦刺啦的聲音揪了起來,趕忙凝目去看,卻發現竟然是自己的寶貝女兒正拿著一本書正在很認真的刺啦刺啦的撕。 “妍兒,放下,放下,你這是在干啥?” 楊嗣源趕緊撲上去將楊妍娥手里的書搶在手里。 “爹…” 楊妍娥笑靨如花,撒嬌道:“爹,原來是您來了啊,快來幫幫妍兒的忙,還有好多好多的書要撕呢,我叫那個二狗幫我撕,那個沒用的東西,連個書的封皮都不敢撕,被我趕去城東養豬去了…” “養豬?” 楊嗣源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在這一屋子的狼藉上掃了一眼,長長的松了一口氣:“這些都是你干的?” “是??!” 楊妍娥那雙美眸眨了眨,脆生生的說道:“女兒也是想著這些書都是咱們楊家幾代人辛辛苦苦收集來的,可都是寶貝呢,爹您看看,這些封皮真的不能再用了。 還好那二狗管理咱家藏書樓這幾年還算是盡心盡力,要不然,肯定都壞到里面去了,這封皮,不換新的是真不行了,咱們趕緊的都把這些封皮撕了,回頭再請個匠人來好好把這些書都換上新的封皮… 爹,你現在沒什么事吧?趕緊來幫妍兒撕一下,那些個沒用的下人,我都叫了好幾個了,沒一個敢撕的,全都被我趕去城東養豬去了…” “哦…原來是要換新的封皮?” 楊嗣源的目光很認真的地上的書上掃過,發現正如楊妍娥所言,確實有好多書的封皮都已經開始腐朽了,這時候換個新的封皮,確實有利于書的保存。 想到這里,楊嗣源臉上的神色頓時舒展了開來,大手在楊妍娥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甚是欣慰,言語溫和道:“妍兒心細,萬事都替爹想著呢!你也真是的,堂堂的大小姐,哪里還要你親自動手…” “爹,他們都不敢撕,女兒不動手,誰來弄啊,您看看,還有這么多呢…” “哈哈…他們敢,咱們楊家可不養閑人…” 隨即,楊嗣源又滿是溺愛的擦了一下楊妍娥臉上的灰塵,拉著就往外面走。 來到門口,看見楊正文還在外面假惺惺的嘖嘖道:“哎,多好的書啊,這些可都是寶貝啊,咱們楊家的氣運,可全在這藏書樓里了,那個小畜生怎么就狠心下這么狠的手,咱們楊家對他可不薄啊,楊九,你去給我找,一定要將那小畜生給我抓回來,本少爺要問問,我楊家到底是那點對不起他了,他要這么來報復主家!” “哼…” 楊嗣源眼睛瞪得銅鈴那么大:“不像話!堂堂的楊家大少爺,不好好的讀書考科舉,整天和一個下人較什么勁!今兒這個事情,回頭老子再好好收拾你...” “爹…”楊正文委屈道:“不是孩兒要和下人較勁啊,是那是小畜生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不管教可不行,藏書樓…” “管教個屁…”楊嗣源恨其不爭的嘆著氣,指著身后一片狼藉的藏書樓:“今兒個誰也不能幫,你進去給我撕,不把全部的封皮都撕掉,不準吃飯,沒用的東西…” “啊…” “哼…沒用的東西,什么事情都沒弄清楚,就跑來給我亂嚼舌根子,我楊嗣源怎么就生了你這么一個廢物!” 沒有人知道,其實楊妍娥此刻的額頭上早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冷汗。 正愣神間,忽然又聽楊嗣源的聲音傳來:“妍兒,我們走,你可不能幫你哥哥,今兒個不撕完了,看我不家法伺候,真是個沒用的東西,有精力不知道用到讀書上面,你就是多給我參加幾場文會,結交幾個朋友也好啊,你到好,目光短淺,盡和下人較勁去了…” …… ☆、第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第六十六章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從落河縣城的東城門出來,翻過三個山頭,步行大約六七里的樣子,從路彎處轉出來,視野一下變得開闊起來。 綠油油的油菜地如兩條長龍匍匐在靜靜流淌的落蒼河兩岸,一直延伸到了視野的盡頭處。 領路的下人指著這一片望不到邊的田地,臉上浮現出一種不明與有榮焉的驕傲:“二狗,你看,正個落河兩岸,只要是你能看見的土地,全都是咱們楊家的…“ 楊家的! 整個落河縣都能排進前三的大戶果然不是吹的,走出了楊府,陳平才更真實的感受到了楊家的富有! 陳平舉目看去,緩緩流淌的落蒼河面,零零散散的幾只野秧雞悠閑的在河里蕩起好遠的波紋,走得近了,秧雞撲打著翅膀,或是奪天而去,或是扎進水里消失不見,好一派的田野風光。 楊家莊分散在緩緩爬升的落河東岸,阡陌小道如一條條的長蛇,瑩瑩繞繞的交織在進莊和出莊的四周。 田梗上毫無規律的立著幾棵柿樹,偶爾可以看見幾個駝背的莊稼人背著竹簍行走在田野間,拉長的脖子,在明媚的陽光下扯出了好長好長的影子,好像是一個個背著山在行走的巨人。 順著河堤上爬,緩緩走進莊子,可以看見稀稀拉拉的幾縷炊煙飄飄渺渺縈繞在莊子上方,還偶爾能聽見幾聲狗吠從村子深處傳來。 孩兒在田野里追打著剛剛破繭而出的蝴蝶,陳平恍然,才發現春陽已經催開了早春的野花。 莊子的入口有一棵很大的槐樹,帶路的下人指著這棵大槐樹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這棵樹的槐花可以飄滿整個莊子,好像是天女在散花,可是美著呢!” 楊家莊在落河縣算不上大,也就一百多戶,人口不到一千,走進莊子,腳下是青石板鋪成的小道,中間都已經磨出了一個個光滑的凹槽,踩在上面,莫名的有一種歲月的滄桑。 泥巴鑄成的院墻擋不住視線,木屋連片的小院安靜得不像有人居住的樣子,若不是偶爾能看見幾個躺在路邊上曬虱子的莊戶,陳平有一種走進了太平間的錯覺。 或許是看出了陳平的疑惑,前面領路的下人指著前面一個正在幫孩子抓虱子的莊戶說道:“冬天的時候莊戶們沒什么事情做,動得少,還少吃些糧食,不僅咱們楊家莊這邊是這樣,別的莊子里也都是這樣,等到農忙來了,莊子里就熱鬧了…” “哦…” 陳平應了一聲,眼睛在那一個個窮困的莊戶人身上掃過:“咱們楊家這么有錢,怎么楊家莊的佃戶們都這么窮,還要連飯都省著吃…” 領路的下人一臉的傲色:“春種稻谷,冬種油菜,一年就這么兩季,一畝地最多也就能產個三百斤糧食?有四成的產出都還要交給主家,沒被餓死就算不錯了?就這,還要是咱們家老爺仁慈,皇家有三成的公糧是咱們家老爺來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