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85
國家帶回來的。那里也是咱們中華民族同一個祖先的后代,文化、服裝、語言、文字都和咱們大清有所差別。但是相互之間還可以交流,畢竟是同一個祖先嘛??梢哉f,那里比咱們大清發達,物產豐富、人的文化水平也高。國土面積和大清差不多少,人口卻有十三四億?!?/br> “???十三四億?那也太多了吧?具體在什么地方呢?” “在下的岳父說,他們是坐船去的,上船不久就睡了。因為不睡覺也睜不開眼,船行速度太快了。也不知道在船上睡了多長時間,醒了就到了。師父在那里有個很好的朋友,把在下的岳父托付給她就辦自己的事去了,就讓岳父、岳母還有舅舅幾個人在那里等他。他們三個人都是閑不住的人,看人家那里的生活富足,就力所能及地跟人家學了幾樣技藝,這些個戲劇什么的就是岳母帶回來的?!?/br> “怪不得、怪不得,在下再孤陋寡聞也不至于連家鄉的戲都不知道吧?很冒昧啊,在下很想跟您學那么幾段,不知可否?” “可以呀,學幾個片段好像不是什么問題吧?” “費用上,該怎么算就怎么算?” “您這么說可就外道了,這些歌曲也不是我們寫的,還朝你們要費用?就算了吧?!?/br> “免費?不是吧?就算不是你們也的,也是您的岳母在那里辛苦學回來的,那在下該怎么感謝您呢?” “是咱們有緣分,不是說‘有緣千里來相見嗎?您就不必這樣客氣了?!?/br> “真的?趙班主您也太豪爽了吧?” “這有什么,也不是全部教給你們。你們有興趣可以學幾段,不是問題。不過呢,在下可能明年,內人生產之后,再闖江湖一次。在府上太過享福好像有點要生銹?!?/br> “極好、極好!年輕人正是出去闖蕩的時候。如果您的仁義班能定下來南下,我們李漁班就等您到明年一起離開京城,不知是否有所不便?” “這有什么不便?搭個伴兒也好。但是太具體的日期就不敢定了。內人的母親,就是在下的岳母了,就生了她這么一個女兒,肯定是舍不得讓她走?!?/br> “您的內人不是先皇封的公主嗎?讓公主跟您一起闖江湖?別說是公主的身份,就是平民的女子有幾個闖江湖的?” “您說的有道理,但是呢,內人的父親瑞親王,現在正在如火如荼地給圣上賺錢,我們也想在外面闖一闖,想有可能給他老人家找到幾個貨源什么的?!?/br> “這倒是了。原來老朽還以為,煊親王、趙班主那說不定得是多大的譜兒呢,結果如此平易近人,真沒想到?!?/br> “煊親王自然是天然的富貴,在下卻不能跟他相比。從出身上也差了很多。十來歲的時候,家父遭誣陷發配到黑龍江的二十八站牢城服刑,我們母子幾千里跟隨。后來家父又被抽調到烏蘇里江邊巡江,我們母子只能回京住在外祖家里,可是不久外祖又被鰲拜冤殺……” “您可是蘇納海蘇尚書的外孫?” “正是。抄家那天,鰲拜侄子塞本得帶著鑲黃旗士兵進了尚書府,就跟土匪進了家門一樣。在下正在房里練字,聽見吵嚷的聲音,想開門看看,一伸頭就給打暈了,醒來的時候就給賣到濟南府了。沒了飯碗只能江湖賣藝了,很有幸碰到一個好心的大叔收留了在下,然后一路南行,碰上了被鰲拜劫持的潤玉公主,就是現在的內人。我們救出了公主,就帶著她順馬由韁,反正是沒家了。到了云南,不長時間就被吳三桂強行帶回京城。后來才知道,他把我們仁義班當成他的戲班子送給了皇上!我們是從濟南出來的好不好?跟他一個毛的關系都沒有,這個人,人品太差?!?/br> “我們也有這種遭遇。世界上真是什么人都有,想想也好笑,瞪著眼睛懲霸道。算了不說了?!?/br> “如果李班主有空閑,在下還想請李班主看看我們的評劇。 “評???您說是評???老朽也是從來沒聽說過,您能給簡單介紹一下嗎?” “我就給李先生簡單介紹一下。評劇的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形式活潑自由。評劇唱腔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種板式?!?/br> 李班主再一次見識了仁義班的新劇目,好像掉進了藝術大河的滾滾波濤,覺得有些嗆水——他是一下子接受不了這些新的東西了! 這位年輕時就被人譽為奇才的李老先生,覺得自己在夢里都是那些悠揚婉轉的唱腔,很多天如癡如醉,不能自已。 仁義班班主趙仁義用一張很精致的請帖請李班主挑選幾位班子里的年輕演員,記憶力好、嗓子好、接受能力快的人來仁義班分別學習越劇、黃梅戲、評劇和京劇。 李漁并沒有看到過仁義班的京劇表演,顧名思義京劇就是京城的劇目。當然瑞王爺去過的是那個遙遠的京城,那就肯定不屬于大清了。沒有一個國家有兩個京城的。也沒好意思提起京劇是怎么回事,就帶著四名年輕演員去學戲了。 不是冰兒不想把京劇展示給李漁先生,實在是唱京劇最好的是苦妹??嗝蒙撕⒆雍驼煞?、公公回濟南了。班子里唱京劇的演員都是剛剛培養起來的,是福晉從光碟里學了教給戲劇教習李嬤嬤,李嬤嬤再轉教給班子里的年輕演員的。冰兒把情況告訴了李漁,對他說:“非是在下藏私,班子里先前只有一名女孩唱得好,已經成親生子,跟著丈夫回老家濟南去了。這個劇種比其它幾種似乎是難了那么一點,還是岳母教給了府上戲班子里的一位教習嬤嬤,演員們也剛剛開始學唱階段。在下覺得挺好聽的,先請您聽一段,如果喜歡,就由府上戲班子的人教給您帶來的四位師兄、師姐?!?/br> “趙班主能否給在下介紹介紹這個京劇的來龍去脈?” “可以呀,在岳父他們去過的那個國家里,把京劇當成他們五大戲曲劇種之首,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國粹、戲曲三鼎甲榜首。它的前身是徽劇,原在南方演出,后來,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月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形成后在那個國家的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到后來的繁榮,以致傳出國門?!?/br> 李漁老先生非常認真地聽著冰兒的介紹,覺得這個京劇肯定會更好聽。果然冰兒站了起來,對休息室那邊拍了幾下巴掌。立刻有兩個十四五歲的孩子跑了過來,先行禮然后問冰兒:“額駙有什么吩咐?” “你們兩個,練得怎么樣了?” “回額駙,已經學會了?!?/br> “可以伴奏唱給這位李老先生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