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1
南處,這里離那條小河很近,河水就是冬天里的取冰之處。這里地下水位較低、滲水良好都是建造冰窖的有利條件。由于王爺的資金雄厚,馬平設計的冰窖全部采用石塊砌墻,雙層的石塊中間填充稻殼之類的材料保溫。從窖內邊柱往里縮進五尺挖一個寬一丈、深兩丈的長方形地溝,溝底用石塊壘成平面,同時還挖有一條排水溝通向窖外的滲水井,以便冰融化之后能夠及時排水。窖頂用磚砌拱,并覆蓋秸草等隔熱材料。窖的兩端開設拱形窖門,便于裝冰。門外設緩沖間,以防熱氣直接侵入。王爺對馬平的冰窖設計圖給予充分的肯定,補充了窖門水泥抹面等處大清沒有的建筑材料的使用。這個冰窖外表并不華麗,也沒有任何的裝飾。冰窖就是裝冰的,不需要和工部的冰窖那樣還用琉璃瓦當裝飾,別給自己添麻煩招來一個逾制的罪名。 按照這個設計圖就正式開工了。馬平是冰窖的第一負責人,王爺是總指揮,田亮是技術監督。施工人員都是府上的親兵,輪流挖土方、砌石壁。桌子們又發揮了應有的立體梯子作用。王爺最擔心的是這個期間下大雨。一個是下雨就不好施工了。挖出來的坑被雨水灌滿就會增加施工的難度,起碼是挖土方變成挖粘泥;再一個是下雨就可能地下水位上漲。 王爺和田亮在十二號府庫里找到了紅藍彩條的大苫布,在要挖土方的地方四周架起鋼筋架子,上面蒙上苫布,土坑邊上整齊地摞著裝滿土的編織袋,一個是以防突如其來的大雨將雨水灌進地坑。一個是給挖土方的親兵遮陽,另外,還把幾根短圓木固定在坑邊的木架上,圓木上纏繞繩索,索的一端固定在圓木上,另一端懸吊土籃,轉動圓木就可以把土提上來。王爺和田亮琢磨出來繩索兩端都可以懸吊土籃,一筐土提上去,另一個土籃往下降落。這個是轆轤式滑輪。只要繩子纏繞得當,就可以使轆轤不停的工作。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把坑里的土吊上來。如果地坑很深,挖土方的人上不來,也會按上滑輪給吊上來的。這個轆轤不是王爺、田亮發明的,公元前十一世紀,也就是商末周初就已經發明使用了。周武王時代,有人以轆轤架索橋穿越溝塹的記載。唐朝有一種叫座“機汲“的提水器械,就是把轆轤和架空索道聯合并用,以便把山下流水提上山頂。這個方法用來澆地非常省力。雖然老祖宗發明的這個科技產品很好,但是平時大家還是用原始的笨方法。別的府上有建筑施工的事情,沒聽說誰利用滑輪了。而且,瑞王府的滑輪是來自兩百多年后。 馬平這方面是內行,他說挖坑的人太少了。王爺就增加了十幾名親兵來挖土方。反正這個冰窖今年也使用不上了,到冬天的時候怎么也能竣工裝冰。挖土方的人太多還不行,親兵還要站崗、還有巡邏的任務。 王爺挖了第一鍬土,冰窖的地基工程就開始了。抽調出來的親兵、侍衛們輪番作業,十米深的地坑不是三天兩天就能挖好的。那就盡力而為吧。但是一定要搶在汛期之前就把地面的石塊壘嚴。然后兩邊、中間都砌了石柱,窖頂是人字形起脊雙坡形,非常堅固,杜絕了一切垮塌的可能。 至于以后的采集冰塊可以有很多渠道:皇上從紫禁城的冰窖運給,各皇室宗親的捐集,冬天河里的冰,有硝石凍成的冰。還有秘密武器冰柜制冰。 王爺的冰窖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著。有馬平這個皇上的陵寢都能設計的專家督導,進展很快。這個冰窖的空間很大,如果裝滿了冰塊,完全可以把一年的冷飲用冰問題解決了。 冰窖和地宮有相象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功用不同。地宮是裝死人的,不能透空氣,冰窖是專門制冷的,不透空氣還不行,外面的人進來,里面沒有空氣不就糟了? 王爺的這個冰窖從外面看一點都不顯眼,但是里面卻是很洪大,王爺打算,如果裝冰塊用不了這么大的地方,儲存蔬菜也好啊。還有從異域買來的白糖、糖果都是怕熱的東西,碘鹽裝在冰窖里也會延緩板結的時間。 馬平是第一次看見水泥這種建筑材料,向王爺請教。王爺告訴他水泥的特點就是抹墻抹地干了之后會變得非常堅硬。 “那您做做好事,在咱們大清建立一個制造水泥的工場或者是……” “不行!生產水泥的過程是很復雜的,人家異域有生產水泥的大型設備,有電力還有技術過硬的工程技術人員。是個大學問和大價錢的投入。就算是設備、原料、人員都有了,沒有電力等于零?!?/br> “讓皇上出錢買電?!?/br> “呵呵呵,你這大清的科技人員怎么凈說外行話?你當電是一堆煤炭?那是高端技術,是抓不著、摸不到的東西,就象天上的閃電,你能抓住嗎?敢抓嗎?不學個二三十年是沒有能力掌握的。而且造水泥會污染環境,咱們就是小打小鬧的利用一下?!?/br> 馬平這才沒話了。在“養生”的幾天里,馬平親自領略了王爺說的水泥特點,確實是那樣,干了以后硬的和石頭也差不多了。這樣才能結實、穩固。在四壁、地面、立柱徹底干透以后,由馬平監督,給冰窖上蓋。 對冰窖這樣一個并不復雜的建筑,馬平還是很有把握的。所以冰窖的建造在馬平的監督下進展速度很快也很順利。 馬平知道,王爺除了有自己這個冰窖工地,還有一個暖棚工地在施工。非常感興趣,找了一個機會到暖棚工地來了。 感覺是暖棚工地比冰窖的進度早了一些,親兵們正在挖好的地基上搭地炕。 王爺在異域買了五個暖棚的框架,一個用來育秧,一個培養盆栽花卉,一個養金魚,一個種植反季蔬菜,還有一個種植南方蔬菜。 在異域,王爺一直和農業專家鐘先生學習農業方面的各種技術。臨近回來之前,鐘先生給王爺設計了一個專門育秧用的鋼管裝配結構的地熱式暖棚。 王爺買回來的建棚材料在異域也是高檔次的了。表面看很簡單,就是一個玻璃房子。根據鐘先生的圖紙,要事先挖地坑,建造地下熱網。這個熱網就和農村的磚炕是一個道理,形成一個既通風又散熱的地下熱面。王爺的暖棚是根據異域全國各地幾年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棚長一百米,棚寬十米,棚高三米,面向正南、東西方位,全天見光最多。 王爺的第一個建造的暖棚是專門用來育秧的,新年前的臘月里就可以下種,到了二三月天氣變暖,秧苗就已經長得很高了,那個時候移栽到大地里不是比在大地現播種要提前幾個月收獲嗎?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有新鮮蔬菜上市,那個價格是可以成倍提高的。 這是一個大型的、全日光照射的玻璃暖棚,方形無縫鋼管的框架,螺絲釘連接。玻璃是鑲嵌在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