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2
也帶不走。我們去的那個地方,物資上比咱們大清朝豐富,所以師父要我們購買一些咱們這里沒有的、能夠接受的東西帶回來賣出去,換來的銀子給下一個皇上用來建功立業。這件事情可能要做很大,你、陳先生兩口子都要參與,因為咱們都是師父的弟子。你還要擔當很重要的角色,先生和陳夫人也都是挑大梁的人。另外,師父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不能和任何人說我們到二百多年以后去了,還有那些物資的事,對你、對先生可以說,連陳夫人和魚兒都不能知道?!?/br> “這個您放心,繡兒絕對不會和任何人提半個字。佛門中的人講修口,不該說的話臣妾一定會守口如瓶?!?/br> “王爺,臣妾不明白,你們帶回來這么多的東西是什么時候運進府里的,那么多的東西總得有人卸車吧?” “東西是師父給帶回來的,要是用車拉得多少車???那么多的東西給人看見了還不吵得沸沸揚揚的?也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事情也是天機?!?/br> 福晉的嘴張開老大看著王爺。半天才說:“啊,怪不得!您放心,繡兒絕對不會和任何人說的?!?/br> “再就是明天進宮給皇上、太后送禮,皇上和太后都會問到我們去的那個地方是什么樣子,皇上是因為年輕、好奇,太后就有可能是探聽虛實了。我出門一年沒給你一點消息,她想不懷疑我有二心都不可能。所以很可能對咱們搞突然襲擊,讓人回答不上來?!?/br> “臣妾就不說話,問到臣妾頭上臣妾就往您身上推。剛剛回來,誰能一下子就知道很多呢?” “我是說白天咱們倒騰東西的事情很可能都被太后安插在府上的眼線給匯報到太后那里去了。太后很可能會問到咱們帶回來什么東西了,怎么運回來的?路上走多少天?等等?!?/br> “您買回來的東西都是咱們府上自己的財產,關他們什么事?” “太有關系了,萬一我們帶回來的是武器呢?很可能還要來府上看看。咱們得有個應對的方法,既不能全都實話實說,也不能隨口亂編。這樣……”王爺把師父告訴他的方法告訴了福晉,就是不能一味地躲避問話,否則會引起他們的疑心。雖然不能想到他們會問什么,但是也不能慌張,見招拆招。一定要穩妥,別給以后落話柄。 福晉是經常被太后請到宮里說話的,在所有的親王、郡王、國公這些皇室宗親的福晉們之中,太后和瑞王爺的福晉佟氏是最能談得來的。佟氏福晉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女強人,反而溫和柔婉,女人味十足。來到宮里和太后所談也都是吃喝穿戴,丈夫兒女,并不涉及朝堂上的任何一點事情。但是,在太后的心里,對佟氏福晉的評價卻是非常高的。就是面對多爾袞的威逼,佟氏的大義凜然和堅貞不屈。為了丈夫的尊嚴和自己的貞潔以死抗爭,甚至主動要求到宗人府的大牢里陪伴丈夫。這可不是一般的高風亮節,誰都知道宗人府大牢是個什么地方,叫地獄也是合格的,那么一個美女進到那個地方,面對的是可能是什么,提起來都不寒而栗! 福晉對太后卻是一百個小心、一千個謹慎。 在后世的評論里,有關這位孝莊皇太后的溢美之詞還是很多的,大多是正面形象,尤其是在康熙年間,她的生活很是簡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來,犒賞出征的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的積蓄拿出來賑濟災民,全力配合、支持孫子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使康熙皇帝對他增加了十二分的敬意和孝順。 崇德七年三月,清軍俘獲明朝的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承疇押解到盛京,派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說,洪始終不屈服,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孝莊看到這個情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參汁,喻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數天的努力,終于說服洪承疇,投降了大清。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極突發腦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人沒有留下遺囑,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都虎視眈眈于皇位?;蛟S是多爾袞從大局出發,為避免內亂作了退讓,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歲的福臨身上。促成這一結果的,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孝莊的幕后活動。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都演繹了孝莊和多爾袞的愛情故事,說多爾袞為了愛情放棄皇位。但是官修的史書實錄并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私家著述也沒留下更多的記錄。 但是,順治親政以后對嘔心瀝血輔佐他的母親卻沒有康熙對待孝莊那樣孝順,而是處處跟母親頂牛,其中不乏孝莊對兒子的嚴厲、對權柄的熱衷,但是很多書上都說順治對母親和多爾袞的戀情感到恥辱。再就孝莊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也有說是多爾袞給指的婚,所以順治無法容忍。后來因為這位皇后善妒和奢華、蠻橫等原因,順治皇上堅決要求廢后另立。到了順治十年的八月,孝莊見兒子實在是沒有回轉的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為了消除這一舉動可能帶來的消極政治影響,孝莊又選擇了蒙古科爾沁多羅貝勒之女博爾濟吉特錦氏進宮為妃,后冊立為后。但是順治對這位蒙古包里出來的漂亮姑娘同樣地不感興趣。 后來,董鄂氏進宮被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后,甚至要冊立董鄂氏為皇后。這一舉動造成了母子間的隔閡。后來董鄂氏去世,順治把一切罪責都歸集到太后的身上,連太后病倒,也不去問候。 歷史的真相撲朔迷離,對于太后的褒獎也說法不一。 對孝莊的正面形象有利的還有她對貼身侍女蘇茉爾的主仆情深。孝莊皇后與蘇茉爾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六十余年,倆人的關系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一般的主仆關系。 還有就是孝莊下嫁攝政王之事,也是后世對清宮秘聞的關注點。關于太后下嫁,最早引起史學家關注的是明朝遺民張煌言的,其中一首:“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碧笙录拗f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中之一就是多爾袞被順治皇上尊稱為“父皇攝政王”,其中之二是蔣良騏的中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還有其“親到皇宮內院”;其中之三是在孝莊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有難言之隱。當然還有種種考證說太后下嫁純屬子虛烏有。 雍正皇帝評價孝莊太后是“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皇太極把她看作是一位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賢內助;順治皇帝則把她看作是惡毒殘忍、了無親情的仇人;在康熙的眼中,她又是一位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