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
出去不是真的去踏青,只是借這個名義行事,準備的工作自然要她自己來。 南朝的民風算不得有多開放,在街上幾乎看不到獨行的女子。大戶人家的女眷出門在外,馬車與轎子是必備的,身邊從來少不了丫鬟婆子,而窮人家的女眷,出門在外也大多會有父母兄弟陪同。古代的治安不太好,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還是因為名節這個原因,但凡是個女子,只要名節有損,這一生都可以說是就此毀了。閨閣女子再難嫁人,已婚婦人可能會被夫家休棄,即便沒被拋棄,從此只會活得更加低賤,因為對方重情重義沒有休棄你,所以你做牛做馬來報答都是必須的,即便對方有天大的錯,你敢說一句,就都是你的錯。 在這個世道里,女人沒有人權,哪怕你貴為皇后也是如此,一生生死富貴都掌握在男人手里,半點不由己。 盡管沈姝對此不屑一顧,但是這個問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蕙姐兒。她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但是蕙姐兒不行,她帶著蕙姐兒出去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就要原樣把人帶回來,若是有半點差錯,責任都是她的。 沈姝這些日子里散漫慣了,如今因為這事,難得認真起來,對待每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此認認真真的準備了兩日后,她便于第三日一早帶著兩個孩子出門了,去往城外踏青。 隨行的不只有兩個伺候的丫鬟,沈姝還帶了兩個家丁,這兩人連帶著車夫都是些會拳腳功夫的,對付三五個尋常人完全不在話下的那種。 這幾個人自然不是普通的家丁,而是謝長寧的人手,是沈姝向他借的,謝長寧問及原因的時候,沈姝如實回答了,果不其然受到了嘲笑,好在他雖然嘲笑著沈姝膽小,但還是把人借給了她。 一行人出了縣城,沿著官道慢慢前行著。 春來萬物復蘇,道路兩側萌發綠意,偶有不知名的野花夾雜在其中,田間種下了糧食,放眼望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路上遇上了好幾撥趕路的人,孤身一人的有,拖家帶口的也有,大多身負重物,朝著縣城的方向前行。 當遇到一個帶著一筐子皮毛的婦人時,沈姝便“天真”的問道,“琉璃,這么大娘背了這么多皮毛是要做什么?” 琉璃沒想到沈姝會問這個問題,愣了一下之后,回道,“夫人,她這定然是要拿去縣上賣了換錢的?!?/br> 沈姝又問,“我瞧著那些皮子毛色不錯,她為何不留著自己用呢?” 琉璃聽了,有些哭笑不得,“夫人,這些都是窮人家,如何舍得用這些東西,便是家中一兩個雞蛋也要攢著買了換錢,若是遇上收成不好的年頭,怕是吃飯都成問題?!彼f及此,頓了頓,又繼續道,“不瞞您說,奴婢便是因為家中遭了災荒,才賣身進了謝府,只求有一口吃的來活命,賣身得來的銀子能讓家中堅持過下去。但是對于人牙子來說,卻是他們最喜歡的年頭,因為上頭有賣米糧的商人屯著糧食不賣出來,借機抬高糧價,家中沒有存糧的人家只能去挖田間山里的野菜,到后來野菜挖完了實在熬不下去了,平日里舍不得賣兒賣女的人家,為了活命,也只能把孩子賣給人牙子。他們不僅買到了人,還能借機壓價,只需要付出極小的代價,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br> 沈姝是真的被驚到了,她原本還準備了一系列的備用方針,以便完成預計目標,但是她萬萬沒想到琉璃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就這么把她不知道該怎么不著痕跡的提起的話題簡單直白的給說了出來,要是早知道這樣,她又何苦這么麻煩…… 不過心塞歸心塞,她卻是抓住了這次機會,問道,“那琉璃你會恨那些人嗎?趁機壓價的人牙子,哄抬糧價的商人,天災固然是所有不幸的起源,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人在后面推波助瀾,情況也許不會變得那么遭?!?/br> 沈姝這話問得直白,琉璃沉默了一下,最終搖頭道,“我娘跟我說過,這就是我們窮人的命,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爺怎么安排?!?/br> 在她說話的同時,沈姝拿視線余光去看蕙姐兒,只見她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之中又夾雜了茫然。 見她對此不是無動于衷,沈姝也算松了一口氣。 第020章 蕙姐兒原本還在為沈姝主動邀請她出來踏青而開心,此刻聽到琉璃的話,她整個人都懵了。 蕙姐兒上輩子的確過得苦,但是那種苦是也是相對來說的,即便最難過的時候,也不過是被送到了莊子上,可也依舊是衣食無憂吃穿不愁,身邊伺候的人也有,相比琉璃說的那種連飯都吃不上,即便狠心賣兒賣女也不一定能堅持著活下去的苦,根本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她的一生,無論風光還是落魄,都僅限于深宅大院內,從未見過人世疾苦。 上一世她活到二十九歲,在莊子上“病故”后,一朝又回到了八歲。在別人眼里,她只是生了一場大病,雖然看著兇險,卻還是安穩的渡過了,事實卻是時光在她身上回溯了二十余年,八歲的事對她來說是太過遙遠的回憶,即便努力回想,也只記得因為年少不懂事看不清人而留下的悔恨,刻骨銘心。 除此以外,也就是剩下不久之后那場席卷了整個柳州的水禍了。因為謝長寧管轄的全州也囊括在內,那場水禍不僅害了底下的百姓,后來還引出了一連串的禍事。不過蕙姐兒會對這件事還有印象,原因不僅于此,還因為她后來嫁了一個一無是處的紈绔,那人抬進門的一個姨娘就是柳州人,雖是商戶之女,在府上日子卻是過得不錯,蓋因陪嫁時母親給了大筆的體己錢。 伺候的丫鬟曾以不屑的口氣同蕙姐兒說起那位姨娘,說她家中以前不過是個普通的商戶,之所以能發家,全靠柳州那場水禍。她家因意外屯了不少米糧,發大水后以又積壓了一段時間,之后以數倍的價格賣出,積攢了不少銀錢,后來又靠這筆銀錢起了家,成為江南一帶有名的富商。 而這個姨娘,又是最后“送”她走的人,所以蕙姐兒才會記得這件事,才會想起拿這個先機來賺錢。 可是她怎么也沒想到,對她來說只是賺了一些銀子,對下面的百姓而言,卻是要了性命。 —— “蕙姐兒,怎么了?”沈姝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蕙姐兒聞聲回過神來,看向沈姝,微微咬著唇,欲言又止,“母親,我……”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