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2
“滾滾滾……” “是,小人退下了?!?/br> “回來!” “???”黃捕頭一個轉身。 青蘿眼含殺氣:“我問你,誰讓你跟陳主簿借糧食的?” “大人您??!”黃捕頭理直氣壯道,“您不是說,絕對會幫助災民渡過難關,不會讓他們餓肚子嗎?那天我去看他們,看到他們糧食快沒了,我就趕緊回來搬運過去?!?/br> 他說完還一臉的自豪,一副等著知縣大人夸他的嘚瑟表情。 青蘿深吸一口氣,一把抓起桌上的驚堂木筆墨紙硯亂七八糟的東西,劈頭蓋臉就朝他扔去,邊扔邊罵:“混賬玩意!我讓你假大方!我讓你搬糧食!你家大人我水深火熱的差點吃土,你倒沒忘記跑去給災民獻愛心!你怎么這么能啊你!你怎么不上天!” 黃捕頭被砸的一臉懵逼,想要解釋吧,發現他家大人已經陷入暴走狀態,于是他做了個明智的決定:掉頭撒腿就跑! 跟女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就算是縣令大人,可她也是個女人??! 懷抱這樣樸素三觀的黃大捕頭,一出衙門大門,就瞧見一個二十來歲的婦人,還背著個孩子,伸手去拿登聞鼓上的木棍。 “喂,那小娘子!” 黃捕頭開口喝止,“這里可不是你來玩的地方,沒事走遠點!” 那婦人臉色凄苦,聲音卻很柔和:“官爺,小婦人不是玩耍,是來告狀的!” 黃捕頭皺眉:“登聞鼓一旦擊響,縣令大人就會升堂見你,若你的案子不合實際,你可是要挨板子的,知不知道?!” 婦人垂頭:“這個我自然知曉?!?/br> “那,那你擊吧?!?/br> 黃捕頭搖搖頭,轉身走回衙門,準備把皂班的衙役們都叫出來升堂。 正坐在公堂上的青蘿一看他居然還敢回來,一本賬冊沖著他的臉就飛了過去。 “大人大人!”黃捕頭邊躲邊喊,“有案子??!” 話音剛落,外面就響起一陣急促的咚咚聲。 青蘿微怔,停下了動作。 擊鼓鳴冤? 這還是她上任以來,頭一次聽見,不禁覺得有點新奇。 她伸手想要拍驚堂木升堂,結果找來找去沒找著。 “咳,大人,在這……”黃捕頭笑的跟只黃鼠狼似的,把東西都撿起來,送到她面前。 青蘿瞪他一眼,一拍驚堂木:“升堂!” 按她原本的想法,她這驚堂木一拍,兩邊就得涌出兩排高大威武的衙役,手機拿著水火棍,口里喊著威武。 然而事實是—— 七八個衙役吊兒郎當走出來,懶懶散散分成兩排站好,就連“威武”倆字,也是有氣無力。 青蘿瞥了他們一眼。 黃捕頭大怒:“你們這幫混蛋!人呢都?沒吃飯是怎么著?!” 幾個衙役相互看看,沒吱聲。 只有馮甲小聲說:“大人,咱們好幾個月沒發餉了,有的兄弟確實餓肚子,回家種田去了……” “這……”黃捕頭看向青蘿,有些為難。 青蘿道:“先升堂?!?/br> “是?!秉S捕頭大聲道,“升堂,帶人上來!” 婦人很快被領上來。 她先跪下,然后抬頭看見上面稚嫩清美的小縣令,就愣了一下。 青蘿注意到她的眼神,也沒在意,問道:“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冤屈?” 婦人遲疑了一下,才道:“回大人,小婦人名叫羅衣,是西鄉莊上的?!?/br> “哦……”青蘿點頭,忽然覺得好像缺點什么。 黃捕頭低聲提醒:“大人,應該讓師爺把過程記錄在案的……” 青蘿恍然。 她還奇怪呢,怎么好像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她還一個師爺都木有啊…… 難道讓她一邊審案子,一邊低頭刷刷記錄? 這也太有損她父母官的威嚴了??! 羅氏說完半天上面沒反應,她抬頭看看,發覺那小縣令臉上的神情……似乎有點尷尬? 啥情況? 知縣大人不說話,羅氏也不敢繼續往下說。 于是公堂里的氣氛就有點詭異起來。 這時外面又進來兩個人,一個身材欣長,留著小胡子,一臉書生氣。 而另一個則是個看起來十分精明的圓臉男人。 他們一進來就向青蘿行禮:“小的見過大人?!?/br> “你們……”青蘿看著他們臉上似笑非笑的神情,詫異道,“林四林六?你們倆怎么跑來了?” 說起來,自從她第二次進京考試后,就沒見過這兩個人了。 他們也沒再拿莊子里的事煩她。 如果不是他們主動出現,她都想不到這倆人。 林四嘿嘿笑:“大人,您現在不是正需要我們嗎,所以我們就來了啊?!?/br> 林六優雅一彎腰:“本人非常擅長刑名方面的事情,愿意為大人效勞?!?/br> 青蘿挑眉,看向林四。 林四依舊一臉圓滑:“小的我擅長錢糧方面的事情?!?/br> 這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啊。 正想什么,什么就送到門上來了。 于是林四退下去,林六拿起紙筆就準備立即走馬上任。 偏偏林六還不安分,湊到青蘿耳邊說了句話:“是二爺傳信,讓我們倆來幫您的??炊攲δ嗪?,您準備什么時候嫁給他?” ☆、385.第385章 過河拆橋 “升堂!”青蘿瞪他一眼,一拍驚堂木,把林六給嚇了一跳,訕訕下去了。 這林四林六哪都好,就是有一點,有事沒事就跑到她面前夸他們家二爺。 好好倆大男人,搞得跟拉皮條似的…… 且說青蘿拍了驚堂木,刑名師爺就位,就算正式開始審案了。 跪在下面的羅氏看了半天,心里就有點覺得這位縣令大人不太靠譜。 有哪個縣令,會連自己的師爺都沒有,臨時喊兩個過來的? 這也太草臺班子了…… “羅氏,你到底有什么冤屈?如果不是有關性命的大事,你可是要被轟出去的!”縣令大人發話了。 按規矩,在每年的耕種季節,縣官最應該忙活的,是勸耕和賑災事宜。 除非刑事案件,一般是不開堂審理的。 敢在這個時候擊鼓鳴冤,她就得做好挨板子的準備。 羅氏面無懼色,言語清晰道:“民婦羅氏,相公是西山塘的楊大志,在鎮上開了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