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定的,也微微的笑了一下,然后躡著腳,一點一點輕輕的走到了槐樹下,一把抓住了德言的小手,然后得意的道, “我抓到meimei了!” 那德言正埋著頭暗暗喜悅,忽然聽到了顧攸寧的一嗓子,再加上緊張,也不知是嚇得,還是被抓住有些懊惱,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正在說話的張氏跟鄭氏聽到了哭聲,忙趕過來,鄭氏見德言哭的可憐,以為攸寧欺負了她,欲要斥責,張氏卻哄著德言,德言這才哭哭啼啼的說了出來。 “葡萄哥哥,你好厲害!” 那花花的小臉上,這邊一道那邊一道,德言的小眼睛上還掛著淚珠,甚是好笑,那攸寧本來也不知道德言為什么會哭,正煩悶著meimei好麻煩的時候,就見德言又歡天喜地的靠過來了,還崇拜的望著他,攸寧又覺得小meimei也不錯了。 張氏看著喜笑顏開的德言,對著鄭氏道, “都是德言,太淘氣了!” 鄭氏也怕攸寧上了脾氣,忙囑咐道, “攸寧,記得讓著meimei!” 可是即使鄭氏再三囑咐,攸寧終歸是個孩子,接下來,她們又聽到了好幾次德言十分生動的哭泣,可是,哭完了又乖巧的靠在了攸寧的身邊,那攸寧似乎也明白了,便將鄭氏的囑托忘在了身后,兩個小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自此,十來天,顧攸寧都會到德言家中玩耍,然后童念臨走的時候會給他將一些的注釋,顧攸寧聽的及其認真,看的站在一旁的德言抓耳撓腮,那時候,顧攸寧也不會注意,只是默默的將童教學講的記在心中,然后這才跟德言玩耍。 只是鄭氏過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好幾次都是顧攸寧一人過來,有時候趕上童家吃飯,攸寧也會吃些,然后在童家一呆就是大半天。 不久,他和德言便越發的熟悉起來,德言喜歡吃葡萄、春餅,顧夢來問他想吃什么的時候,他便回答葡萄,待到買來的時候,他就吃上幾口,剩下的便放在一個小竹籃里,等到去童家的時候,捎給德言吃。 剛開始玩耍,德言總會玩一會兒就厭倦了,因為攸寧并不懂得如何去哄著她玩,可是后來,他知道,配合著德言玩,她會玩的很是開心。 德言也會哄攸寧開心,她知道攸寧喜歡看書,于是每次攸寧來的時候,她也會裝模作樣的念上兩句,每每聽到她軟聲軟氣的說話,攸寧都會喊著,“meimei,meimei!” 德言把那幾聲meimei當作了最好的獎勵,咯咯的笑著,然后挪動著小小的步子,走到攸寧跟前,撅著小嘴,親了一下。 攸寧的小臉頓時紅了起來,那邊張氏看到這樣,也是緊張,只不過德言又轉身親了她一下,然后睜著明亮的小眼睛看著她,張氏竟然很難說出,小姑娘不能隨意去親別人。 好在,也就那么一次,可是張氏仍然心有余悸,便越發的下定決心要好好的教德言學。 于是在童家的涼亭中,童念給攸寧講,槐樹下,德言拿著春餅,聽娘親讀,清脆的讀書聲,為這雅致的小院平添了幾分的瑞和。 這日,德言跟攸寧兩人玩的有些無聊,便有些淘氣,那張氏想著不若帶著他們去了隨州學堂看看,德言聽后,期盼的看向了攸寧,攸寧聽了可以見到童教學,便點點頭, 張氏收拾好了東西,便想著去問了鄭氏,于是又敲了那顧家的大門,不一會兒,才開了門,只見鄭氏雙眼烏黑,極為憔悴,看到張氏,還有些恍惚道, “已經過了午飯了嗎?不好意思,又麻煩你把攸寧給送過來了!” 兩只手還不停的搓著,被張氏瞧見,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收回了手,那張氏見狀,不由的關懷道, “可是最近沒有休息好?” 鄭氏還未回答,便聽攸寧悶悶不樂的道, “這些天,我娘總是在不停的刺繡,” 鄭氏聽了攸寧的話,心中對于他有著萬分的歉意,可是想到王氏,她又壓住了那些小情緒,更何況,昨夜因為刺繡的事情,顧家大伯還跟王氏吵了一架。 顧夢來見王氏總是不停的安排鄭氏繡東西,便說了幾句,可是不知王氏是不是心情不好,一向溫善和氣的她,又回了顧夢來幾句,兩人說著說著差點吵了起來,她出言相勸,反而又被攪和進去了,直到攸寧從童家回來,兩人才停了下來。 今日早上見他二人和好如初,她才放下心來,卻也不愿再提這刺繡之事。 張氏又勸了幾句鄭氏,然后說明了來意,那鄭氏一聽,忽然來了精神,說著這會也可以去學堂看看, 于是,張氏和鄭氏帶著德言攸寧順著天華街,穿過了清暉橋、廣北橋,又復復轉轉的轉了兩個彎,這才來到了隨州學堂。 此時鄭氏來到隨州已有月余,這是第一次出來閑走,眼前的繁華景致如走馬觀花一般,看的她心情漸好,那種壓抑在內心的壞情緒也消散不少。 然后她遠遠的便瞧見了一個匾額掛在了隨州學堂的正門上,“耕親孝友”,蒼勁的四個大字,可以看出提筆著的書法的深厚功底, 張氏見她望著那匾額愣神,便解釋道, “這個匾額是沈家老爺沈香親筆書寫的!” 鄭氏沒有說話,只是笑了一笑,那德言已經歡快的拉著攸寧進去了。然后順著正門走了進去,看到眼前一景,鄭氏又是一愣。 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往里則是大院,有大株玉蘭兼著銀杏樹。右面墻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院前,盤旋竹下而出,直到那四五間的學房前,雖是學堂,卻有著曲高和寡的高貴。 第11章 第十一章靜好 隨州學堂當初為沈家所建的一所私學,后來沈香學了孔夫子的杏壇授學,而逐漸廣收隨州城內的普通人家子弟,只要上交很少的束修,便可以在隨州學堂讀書,學堂訂立學規,凡講課、考試、勸督、賞罰,皆有立法;休假、探親時間,亦有規定,如今隨州學堂有教學三名,學童二十余位。 當年□□皇帝深知“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而后“杯酒釋兵權”,此后,宋朝開始盛行讀書風氣,婦孺皆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景德元年,真宗皇帝與遼軍簽訂澶淵之盟之后,結束了長達25年的宋遼戰爭局面,宋朝百姓休養生息,經濟穩步上升,首要功臣便是文官宰相寇準,而后,真宗皇帝依照先祖的舉措,“重文輕武”,并做了一首,鼓勵學童考取功名,忠孝朝廷。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這首勸學詩便篆刻在了隨州學堂的正墻上,每一個學童都須做到耳熟能詳。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