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4
曾經舌尖除了苦澀,再品不出其他滋味。 這就是她未曾被拐時的幼年的味道。 后來她忘記了這些,卻記住了那種幾乎讓舌尖發麻的味道,無論經歷了多少苦難,都不曾忘記。 “是何人擅闖我的——” 猛然間一聲呵斥。 蕭杏花木然地回過頭,透過一雙淚眼,望向那站在不遠處的人。 那人著一身淺青緞衣,面龐清雅,神情冷厲,身材頎長。 蕭杏花此時的視線是模糊卻又清晰的,籠罩在眼底的淚光仿佛破碎了的湖面,將眼前的一切分割為數個清晰而搖晃的畫面。 這人看樣子是有五十多了,下巴已經有了半黑不白的胡子,眉心處也有了些許痕跡。 可是不知道為何,也許是那淚光形成的鏡面使她產生了幻覺,她竟仿佛能看到三十年前,那個尚且年輕的他。 他身形頎長,于她而言,是仿佛松柏一般的存在。 年幼的她,曾經仰起臉,去望著這么一個人。 “爹爹,我不想吃了,好苦好苦,我要吃飯飯!” “好寶寶,飯飯是要吃的,藥也是要吃的,不吃藥,你怎么當神醫???” “爹爹,我們去聽娘彈琴好不好?” “洙蘅啊,你娘這不是睡著了嗎?來,乖,跟著爹去看看后院的草藥發芽了沒,爹今日教你認一個新藥?!?/br> “爹爹,為什么我們要熬這么多藥???他們都病了嗎?” “是啊,他們這么多人都要死了,所以爹才要帶著你來,我們一起熬藥藥,救活了他們,給寶貝洙蘅行善積德,這樣洙蘅才能長命百歲?!?/br> “爹爹,你慢一點,洙蘅走了這么多路,好累累,好累累!” “爹爹,你在哪里?爹爹快來救我!放開我放開我,我要爹爹!” 那個軟糯稚嫩的聲音,從她那模糊微弱到幾乎連夢里都不會復現的記憶中,掙扎著破土而出,穿過了三十年的歲月縫隙,就這么在她耳邊響起。 “你,你是——”夏九寒之前呵斥的言語只說了半截,便被眼前的這個人影驚呆了。 這些年,他走過了千山萬水,見過了不知道多少和他的妻子極為相似的女子,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剛剛收下的那個假女兒佩珩。 可是她們再怎么和自己妻子相似,他都知道,那并不是他的女兒。 他的女兒,從出生時就被他抱在懷里,悉心呵護,耐心教導,從未離開過他半步。他怎么可能看不出,那些無論多么相似的,都不可能是他的女兒! 他明白,只要他的女兒站在他面前,不需要多說一句話,也無論她變成什么模樣,他都會一眼認出,那是他親生的骨血,是他曾經捧在手心的女兒。 此時此刻的他,望著這個呆立在他的藥罐前兩眼含淚的婦人,眼睛也竟然漸漸地被淚水模糊,嘴唇甚至不由自主地顫抖著,根本問不出自己要問的。 “你,你可是……洙蘅?” 作者有話要說:【存稿文求預收藏】By女王不在家 秋雨連綿,夜色朦朧,她帶著兒子開車在山路上 不小心蹭到一個男人。 男人不說話,也不要錢。 沒辦法,她只好把他帶回家。 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APP讀者,可以點開作者專欄,最上面那個就是 第128章 夏九寒是夏家第三十八代排名第九的孩子,自小性子孤冷怪奇,不喜文,不喜武,更不喜與人交道,滿心只喜擺弄他那些花花草草,最愛聞藥香。夏家最年長的老太爺子甚至說,九寒是可以藥做飯的。 待到十七歲,定親洛南隨家嫡長女,夫妻恩愛,婚后一年生下一女,取名洙蘅。 生產之時隨氏失血過多,落下病根,從此不能孕育。 夏九寒對于自己這唯一的女兒,捧在手心,愛若珍寶,并寄予厚望。 據傳夏洙蘅周歲便開始隨父嘗遍百草,每每以藥為食。夏九寒越發喜愛女兒,矢志要把女兒栽培為天下第一神醫。 怎奈夏洙蘅三歲時,夏家宗長夏懷庵為族中男女定命,待定到洙蘅時,卻是,此女與我夏家緣薄,與父母緣薄,必不能久留,且注定半生坎坷。 夏九寒乍聽之下,真是猶如晴天霹靂,抱著自家女兒,不知道如何是好。 傳聞夏懷庵批命,從未有差,深信不疑的夏九寒,不知如何是好。 后來還是族中堂兄,找出解命之道,便是讓夏九寒行善積德,為夏洙蘅改命。 夏九寒深以為然,恰當時振安府遭遇水災,瘟疫綿延,夏九寒遂帶著年幼的女兒,離開南疆北上,前往振安,矢志要救萬民于水火,為女兒積德改命。 彼時夏九寒探查了當地疫情,并調配了靈藥,為百姓治病消災。他還用自籌銀兩,運送大批藥草到振安府,并架起大鍋來熬制,分發給災民。 不知多少百姓因他而僥幸存下性命。 夏九寒自以為救死扶傷,必能為女兒積下功德,免除女兒半生厄運。 怎奈何,一切終究逃不過命數。 就在振安府疫情即將消退時,夏九寒發現他曾經救治的一位百姓,在幫他熬制藥草分發給大家時,竟然偷偷地藏匿了藥草,并在熬制之中弄虛作假,缺斤短兩。 夏九寒生于富貴大家,不問俗事,并不知世間竟有此等蠅營狗茍之輩,當即憤而告官,要將那人繩之于法。 誰曾想,他到底是太過輕看了這世間人心險惡,那人知曉他要告官,驚惶倉促之下,竟抱了他的女兒逃離。 當他發現時,帶著人馬去追,可是卻根本無從尋起。到了這個時候官府一查,這才知道,此人原本慣偷,也做些拐賣拍花的買賣。 女兒被人偷走,消息傳出,隨氏大慟,病情隨之復發,夏家派了人手,不知道尋遍了多少地方,卻再也找不到夏洙蘅的半點蹤跡。 夏家的這個女兒,仿佛已經不在人世一般。 夏九寒跪在夏家宗長面前,痛哭流涕,悔恨交加,他并不明白,為了免除女兒半生厄運,這次出夏家,前往振安府,為百姓免除災疫,救下不知道多少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