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3
為朝廷官兵,甘州一地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也沒有山匪繼續鬧事了。無論是朝廷,還是甘州,或是博陵侯府都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楚博也憑借此次大捷,得到了朝廷的爵位,庶出的他也有了立身的資本。 “北地的流寇是因為糧荒、旱情引起。你去了地方,不要參與到當地的政事中?!背豪^續叮囑著,這個兒子雖然是庶出,但才干還是有的,他也十分欣賞,“如實將地方上的所見報給朝廷便可?;噬献畈幌驳木褪瞧鄄m,知道嗎?!” 最后一句說的極重。 楚博連連點頭,心里卻道都不知道欺瞞了多少次了。 214、二一四章 朝見 隨著旱情的加重,各地的春耕比往年提前結束了, 各地諸侯王與列侯們也要準備今年的入京朝見。當一封封奏折遞往京城后, 陳睿喜憂參半。 諸侯王中,永安王依舊令人放心。封土內的春耕全部順利完成, 另外還提出了應對流民的方法,這讓陳睿頗為滿意, 也不枉費他將永安王郡主賜婚給了池寧褚家。而吳王就顯得十分平庸了,不僅春耕只完成了六成, 對邊境的防御政策也不曾提及。 “吳國地處要塞, 吳王卻偏偏如此無能?!标愵?蓻]忘記兩年前吳國的敗仗。自開國后,那可是朝廷的第一次大??!這第一場大敗,就發生在陳睿在位期間, 皇帝的臉都讓吳王給打腫了! “丞相曾建議各諸侯國的任命權,朝廷應從兩千石擴大到六百石以上都由朝廷任命。旁的叔伯哪里不好動手, 但吳王既然守不好吳國, 那就由朕來替他守吧!”陳睿心中默想,已經打定主意今年內一定要找個借口再次削藩。 又拿起楚博的軍情奏折, 陳??吹氖终J真。楚博詳細寫了北部三郡的情形, 認為北部三郡是有實力擊潰流民的,但由于三郡軍隊糧餉不足,故而士卒戰力不強。陳睿想了想, 當地糧倉可以向郡尉大營打開數座,今年的稅負依舊減三成,權當做是糧餉了。 陳睿低聲道:“與其讓流民沖擊了糧倉, 不如喂了朕的官兵?!绷⒖探o楚博寫了旨意,許他對當地糧倉便宜行事,旨殲滅全部流民,匪首不需要活的,斬下首級送入京城即可。 做完這一切,陳睿拿出陳曄的奏折,第四次翻閱。陳曄的奏折寫的很長,首先感謝了皇上替他在到封地之前做的種種考慮,如果不是皇兄考慮周全,他不可能在齊地過得很舒適。每當他用著皇兄賜下的碗、杯等器物時,都會想到皇兄的關懷。然而他資質平庸,面對封國也不知如何治理。在奏折中寫了很多問題,仿佛離開了皇兄,他就宛如一個智障。好在皇兄給了他許多屬官,皇兄挑的這些屬官都很能干,替他打理封國,如果不是皇兄這般關心他,他恐怕一日都無法在齊地生活。所以他現在每日都感受著皇恩,這讓他這個無能的皇子十分惶恐,望今年春朝能允許他入京,當面表達他對皇兄的思念與敬仰之情。 看著這封奏折,陳睿不自覺的揚起嘴角。自己的弟弟從小就是養在深宮,也沒接觸過什么政事,自然需要依靠自己了。起初他還擔心陳曄去了齊地會培養自己的官吏,從這封奏折和往日的密折來看,自己派去的官吏的確把持了齊地的政務。這樣很好,藩王就應該這樣乖覺服從朝廷政令才是! 陳睿大筆一揮,允許陳曄今年回京,以全兄弟之情。 自家親戚們的奏折批完后,陳?;顒踊顒邮滞?,斜眼瞅一眼桌上言官們的折子,打頭的便是攻擊易陽督郵霍文鐘行事莽撞,依仗世子之威,欺壓當地官吏。 陳??粗^疼,拿起折子笑道:“霍文鐘?欺壓官吏?” 一旁的內侍頭領見陳睿不像是生氣,也跟著扯了一個笑意,說道:“霍家大郎一向忠厚老實,這種事老奴也是第一次聽說呢?!?/br> “呵……”陳睿道,“恐怕是不敢說舅舅,只好拿著我那表哥做文章了?!?/br> 涉及博陵侯,內侍也不敢吭聲了。 陳睿對霍文鐘是十分同情的,上面頂著那樣一個老子,還能勤勤懇懇地當官報效朝廷,著實令人欣慰。 “陶廣志竟然也有這樣的折子送來?!”陳睿冷著臉,訓斥道,“縱然他與博陵侯不和,何苦牽扯其他朝廷官吏。這豈不是以公謀私了?!朕廣開言論,可不是讓一些宵小污蔑朝廷官吏的?!敝皇茄怨俚降撞缓迷趺刺幜P,陳睿決定心里記上一筆,找個由頭將這言官調個崗,又給陶廣志寫了秘折,讓他專心盯著博陵侯,別扯些其他的,若是再要公私不分,必有重罰! 好不容易批完了一些重要的折子,陳睿也累的夠嗆。今年是個旱年,全國各地都不太好過,官吏們害怕朝廷處罰,有的開始互相攻擊。陳??吹男臒┎灰?,最后擱了筆,決定去后宮轉轉。 內侍道:“陛下打算去……” 陳睿腳也不停:“走,去高美人那里?!?/br> 內侍立刻示意宮人趕緊去通知高美人做準備。說起來,皇上已有七日沒去皇后哪里了…… 柴彥安得知陶廣志的那封奏折不但沒有讓皇上訓斥霍文鐘,還打算調換一位言官。虧得他擔心只有陶廣志一封折子太過醒目,還暗示一名言官也上折,沒想到皇上對霍文鐘如此信任。 這真是…… 不知該同情霍文鐘有那么個爹,還是該羨慕了。 “博陵侯與博陵侯世子,皇上分的很清啊?!辈駨┌厕壑?,對柴七郎道,“讓你的人去與陶廣志說,不必在霍文鐘上下功夫了,博陵侯才是首位!” “是?!辈袢牲c頭。 陶廣志對柴府表示出好感,但還不至于讓柴彥安這位當朝丞相與接觸。柴三郎一個大司農去與陶廣志商議,已是給夠面子了。 京里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各地。 接過旨意,吳王一聲長嘆,他大約徹底被皇上給厭棄了啊。 吳國今年的春耕實際只完成了四成,到了年底收成如何還要看天意,此番入京,已做好了挨削的準備。然而一道圣旨下來,命吳國鎮守吳國,不得擅離封地,以提防北部草原的入侵者。 “父王,朝廷不撥糧草,難道就靠著我們吳國一地之力,替朝廷抵抗整個北疆嗎?”世子陳澤憤憤不平。陳睿的算盤打的也太精了吧。風險都推給吳國,好處都是朝廷的。 吳王癱坐在王座上,嘆道:“這是我吳國的封地,按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