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
多等一等?!?/br> 路征站起身來,恭恭敬敬:“伯母說的是?!?/br> 第94章 夫妻之間 路征心里苦笑。 他之前的確想著,先不要過早成親。畢竟周暄年紀小,他多等兩年也無所謂。周暄的年齡是他心里的一道坎兒。 可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發現,訂下婚約后,先不成親,并不是什么好事。周伯母一句“有了婚約的人成婚前不宜見面”或是一個“避嫌”,就能讓他們長時間見不著面。 有誰愿意一直見不到自己的未婚妻?——他們有婚約后,見面的頻率明顯比有婚約之前要低很多。 明明他們以前也曾在分開過很久啊。他初時還覺得幾日不見面也沒什么。年紀輕輕的,沒道理天天膩在一起,以后的好日子還多著呢…… 但是,那想法只是過去啊。 現下他為自己當初擁有那種想法而詫異不已。他怎么蠢到覺得離她遠點也無所謂呢? 事實上是他只要一天見不著周暄,他心里就癢癢的,就想找了借口到周家去,想見見她。 可偏偏有時即使到了周家,也不能如愿看見她。而且,即使是見到了她,也不一定能說上幾句話。真說了話,也不會太久…… 所以,這么久了,他和她真正說話的次數屈指可數,更別提像以前那樣談心說笑了。 別人家的男女朋友之間都有說不完的話,天天膩歪在一塊兒,而他只能努力抓住一切機會,才勉強見她一面。 老實說,這樣的日子真不好過。遠不如早早娶了過來,養成雖然不大道德,可也是一個選擇啊。 然而如今周暄身上有孝,婚事只能再往后推遲。 楊氏說的明白,路征也能理解,只是這心里著實有點不是滋味??伤植荒苷f什么,還得恭恭敬敬地應下,不敢有一絲怨懟。 他態度謙恭,楊氏也很滿意,確實沒看錯人。當然,對路征她也有點同情,溫聲道:“別怕,伯母不會虧待了你們。是你的,早晚是你的?!?/br> 路征點頭笑笑。心說,不然呢?難不成還再過兩年后突然告訴他,媳婦兒沒了? 楊氏猜測他可能心里不大舒坦,也有心安撫一二,就輕聲道:“親戚之間,不妨多走動?!?/br> 路征還未回答,路隨玉就含笑接話:“征征,還不快謝謝母親!” 知道了路征不是自己的親弟弟,她對路征的婚事不但沒了反對,反而還生出一絲期待來。她希望這婚事可以毫無波折直到順利完婚。 但是,她心里也清楚,年輕的小兒女,兩情相悅,哪有不想膩在一塊兒的?可偏偏,歷來有了婚約的未婚夫妻,在成親前不能見面。 她希望路征可以如意一些。 路征微愕,忙道:“多謝母親?!?/br> 他與周暄婚約已定,稱楊氏一聲母親,也不為過。 楊氏和顏悅色,只點一點頭,又叮囑他幾句,便揭過此事不提。 周恕叫路征去了書房,兩人說了會話,路征才告辭離去。 周氏夫婦對路征很好,路征心里也有數,他們也不是要棒打鴛鴦,路征自也明白。只是他如今不能與周暄時時處于一塊,他難免遺憾罷了。 不過楊氏既說了可多走動,他也就常常借了機會,到周家來,期待偶遇。 兩人時常能見上一面,仔細想想,其實也不錯。 到了六月,忠勇侯遺孀高氏病了,外間有人猜測說是兩人情意甚篤才會這樣,說老太太這是悲傷所致。 而只有周家人知道,事實并非如此。周家忙著求醫問藥。不知怎么,這事竟傳到了宮中久不問世事的太后耳中。 高氏同懿文太后是本家,當今的太后也出自高家。太后倒是隱約聽說過當日這個族妹的一些事跡。知道族妹曾反對父母的許婚,也略略知曉忠勇侯與高氏感情算不上和睦。 高太后年紀大了,一心向善。即使是對沒多少情分的族妹,她也大生憐惜之情。 高太后讓太醫去給高氏看診,又賜了名貴藥材。甚至是帝后向她請安時,她也忍不住念叨了幾句,說是這族妹命苦,忠勇侯去世也才半年,就病了…… ——高太后自覺做太后比皇后舒坦得多,又知道高氏與忠勇侯不睦。推己及人,覺得高氏這個族妹,大概跟她是同樣的想法。 如今高太后言下之意,自是高氏剛過幾天清凈舒坦日子,就生了大病,還真是可惜。 而這話聽在帝后耳中,卻是另一番意思了。 皇帝猶可,皇后朱氏已經忍不住道:“太后有所不知,這是因為周家反了規矩,逆了天意,才會有這樣接二連三的事端……”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厭惡之色,待要出聲呵斥,太后已然饒有興趣地問:“哦?他們家逆了什么規矩?” 朱皇后沒忽略皇帝的厭惡,她既委屈又心酸,但是見了太后感興趣,她又挺了挺腰桿兒,一字一字道:“這樣從頭說起了,忠勇侯那個生母不詳的兒子,有個女兒,卻是許給了她嫂子的娘家兄弟。這不是換親是什么?” “皇后糊涂了!”皇上出言喝道,“這是朕賜的婚,皇后可是覺得朕的所作所為反了規矩,逆了天意?!” ——他不喜歡皇后,對于這個相貌平凡,性情耿介而略顯迂腐的發妻,他委實沒有好感。當初他就沒看上她,做了幾十年夫妻,他依然沒有看上她。 他喜歡的女子,要有芙蓉一樣的面龐,楊柳一般的腰肢,要活潑潑,會笑會鬧,明眸善睞,笑語如珠。 所以,他無法對整日把規矩放在嘴上的皇后,產生一點旖旎心思。 在皇帝看來,若說朱皇后還有一點可取之處,那就是她生下了大皇子。 人人皆說,皇帝寵愛田貴妃以及其所出的二皇子,將來是想讓二皇子繼承大寶的。他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就是為了找個合適的機會,直接立二皇子。 而皇帝自己卻不這么想,他雖然不愛皇后的一口一個規矩,但他心里明白,這等大事,得按規矩來。 論嫡論長,都該是大皇子繼位。而且大皇子本身并無過錯。雖然不比他老子英明神武,但做個守成的君主,也足夠了。 至于二皇子,皇帝的確很疼愛他,真心實意地疼愛他??上н@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