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
前等著吃早飯。 進灶房盛豆花之前,丁小甜站在院子里大聲喊:“三妹!四弟!起來沒有,吃早飯了!” 屋里很快傳來他們的聲音:“起來了,就來!” 丁小甜轉身進灶房,給秀琳盛了一小碗豆花,在上面撒上些白砂糖。 至于她自己和三妹四弟,都是用的吃面的粗瓷碗盛的豆花,一大碗要抵得上秀琳三碗還多。 大碗里的豆花更多,撒的白砂糖也多。 丁小甜看看自己裝白砂糖的瓶子,糖已經快見底了,看來要買白砂糖了,然而,買白砂糖也要票的,丁小甜沒有買白砂糖的票。 于是,她給自己今天制定了一個任務,那就是想辦法弄到幾斤白砂糖票,買幾斤糖回來。 丁小甜和秀琳母女,丁建國和丁小蘭四個人圍坐在桌前高高興興地把自己碗里的甜豆花都吃完了。 這是丁建國和丁小蘭在丁小甜回娘家之后第一次吃到她做的甜豆花,一吃,都哇哇贊嘆這個甜豆花好吃得不得了。 丁建國最先把自己碗里的甜豆花吃光,接著端起碗往灶房里跑,不一會兒他端著半碗甜豆花回來了,說:“二姐,我把你鍋里的甜豆花,還有瓶子里的白糖都舀光了,你不會怪我吧?” 丁小甜聽了搖頭,接著她笑著說:“怪你干嘛,你能吃就都吃了?!?/br> 丁建國樂呵呵地坐下,拿起瓷勺子,一邊把豆花上的白砂糖攪散,一邊時候:“二姐就是大方,我覺得二姐的手藝越來越好啊,做的什么東西都好吃。這個甜豆花簡直太美味了,我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甜豆花。姐,我覺得你的手藝可以去做那些國營單位食堂的大廚師了。 不,甚至是給大領導做廚師?!?/br> 丁小甜:“承蒙夸獎,不過,你姐我暫時不想去當廚師,我的手藝是為家里人服務的,只做給你們吃?!?/br> 丁小蘭這時說話了,她說:“二姐,我覺得老四說的不錯啊,要是你以后不當代課老師了,完全可以去那些國營單位做廚師,也比以后回婆家去,還要種地好吧?!?/br> 丁小甜:“嗯這個嘛,讓我考慮考慮?!?/br> 她覺得吧,自己三妹說的話未嘗沒有道理。 真是,自從有了隨身空間,有了里面水質優良的泉水,還有了神奇調味樹葉之后,她一下子多了很多種選擇,每一種都可以讓她有能力帶著秀琳獨自生活,而不是像重生之前那樣在婆家忍氣吞聲,憋悶地過日子。 吃完早飯,丁小甜把碗和鍋洗了,鎖好門,抱著秀琳去隊部借自行車,然后把孩子放在自行車后座,推著去新屋那邊。 每當這個時候,秀琳都情緒很高,常常嚷嚷著:“坐車車咯!坐車車咯!” 小臉笑得像朵花似的。 丁小甜看見也會笑得唇角翹起,內心感覺非??鞓?。 她問秀琳:“幺女,你喜歡坐車車嗎?” 秀琳點頭:“嗯!” 丁小甜又問她:“那你喜歡騎小車車嗎?mama跟你說,小車車有三個小輪子,有紅色的藍色的,你可以騎著下車車在院壩里跑,你想要嗎?” 秀琳聽了連聲說:“要,要,要?!?/br> 丁小甜:“下個月,我們一起去部隊上看爸爸,看完之后我就給你買小童車?!?/br> 秀琳:“好?!?/br> 可能一般人都不太理解,為什么丁小甜在手頭并不寬裕的情況下要給女兒買一輛價值五六十元的小童車。而不是把錢攢起來,或者拿去買一輛大的自行車。 其實,這基于丁小甜的兩點考慮。 第一,重生之后的丁小甜懂得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有兩種人是不能拖延善待的。 這兩種人,有一種人是父母,常常不是有句話說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在,老年人經不起等待,他們過一年少一年,做子女的孝敬父母不能說等我怎樣怎樣再怎樣。等你功成名就時,你的父母很可能已經不在了,他們享受不到你帶給他們的一切。絕大數人卻是一年又一年,功不成名不就,也沒有陪伴父母孝順父母。所以,要在父母在時孝順他們,善待他們,那樣你才不會后悔。 還有一種人就是孩子了。孩子一年又一年在長大,他們也是需要陪伴的人。三歲時,她喜歡某種玩具,但等她六歲時,你說你給她買她三歲時喜歡的玩具,她基本上會不喜歡了。在哪個年齡,就給她那個年齡她喜歡的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又或者陪伴?;谶@種理解,丁小甜才會想要給女兒買一輛小童車,讓她騎著玩。在農村,院壩比較寬敞,小孩子騎輛小童車,一定會帶給她不少快樂。這是她這個當母親的簡單心愿。當然,對自己的母親,丁小甜也想要盡量孝順她。等手上的物資和錢再多一點兒,她也會給母親買些吃的穿的,盡心盡力孝敬母親。 第二,她不買大自行車,是覺得大自行車太招搖。況且她也沒有想要長期做換雞蛋的生意,她想得是在當代課老師的半年內,一直騎大隊的自行車,就算賺了錢,也不會引人關注。 買小童車還是去部隊探親之后回來買,村里的人還是外村的人知道了,都會以為是秀琳在部隊上當連長的爸爸給的錢買的。何忠燦升為正連長之后,每個月的工資達到了八十元,部隊上吃飯穿衣又不要錢,一個月的工資也夠買一輛小童車了。 因此,丁小甜覺得在去部隊探望丈夫之后回來買小童車一點兒毛病沒有,很穩當。 這一次去部隊探親,丁小甜除了要跟丈夫說一說關于分家的事情,還有就是他的工資了。 何忠燦升為連長之后,工資就從寄回家的四十元變成五十元了,那個時候他的實際工資是八十元,也就是說他自己只留了三十元在手里。 丁小甜對自己的丈夫很了解,知道他是個在物質生活上很節儉的人,他又不抽煙喝酒,留下的三十塊能花掉十塊都不錯。 想當初他還是個排長時,每個月只有五十元的工資就寄了四十元回家。 然而升為連長了,工資變成八十元了,往家僅僅多寄了十元,這里面的原因,在重生之前,直到丁小甜隨軍后才了解到。 何忠燦有個戰友名叫孫延慶,也是宜南這邊出去參軍提干的,在同一個部隊,是某團長的警衛員。 這個孫延慶老喜歡跟何忠燦借錢,他也不多借,每個月向何忠燦接個十幾二十元。他說他家里人口多,非常困難,爸媽又有病,家里開銷大。 所以,總是錢不夠用,要靠他這個唯一的在部隊上當兵的孩子寄錢回家,維持家里的生活。 何忠燦是個老實人,跟孫延慶平時關系不錯,又加上孫延慶是老鄉,就借錢給他了。 這些錢借出去后,孫延慶一年還上一些,下一年又借。 借來借去,這錢就成了大數目,直到丁小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