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5
鄭智雍似乎處于困境。沾了“吸毒”這個詞的藝人,不死也要像朱智勛那樣脫層皮,“違禁藥”其實也沒有好多少,參加樸春。但是就像當初他涉嫌“暴力”和“逃兵役”依然坦坦蕩蕩、因為他被酒駕車撞成了殘疾是事實一樣,鄭智雍有板上釘釘的事實作為依托,這一次同樣沒有什么好怕的。他要擔心的無非是有人渾水摸魚地坑他一把,讓事情迅速發酵到脫離掌控,但既然這一切的開端是鄭智雍所設計,這類人即使有,也不會及時地做出反應,并用足夠強力的手筆實現這一目標。 鄭智雍也不會給他們留起歪心的時間,er的那條ins發布四個小時以后,鄭智雍的ins就更新了,一張照片,里面是放在桌上的筆狀物體,只是體積看起來龐大了點,附了文字: “音頻我去聽了,理解大家的擔心或者懷疑。我在通話里說的是圖里的東西,腎上腺素注射筆,過敏反應發作時急救用的。想知道更多的自己查吧。仍然懷疑我的話請舉報,怎么檢測都沒關系?!?/br> 緊接著他又更新了一條ins: “我這通電話是今天在家里打的,聽過音頻,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我家里被安裝了竊聽器。你自首,還是我報警?@er” 鄭智雍輕飄飄地脫身而出,而那位不遺余力地anti他的“困境”,自己走入了更深的困境里。 第232章 232.對戰 鄭智雍說自己被竊聽, 是有充分的依據的。音頻中他說話的聲音時大時小, 還時不時地摻入在地板上走動時一輕一重的腳步聲, 如果竊聽工具安裝在他的手機里, 不應該是這個效果,也不應該錄不到與他通話的那個人的聲音。這一點有心的網民都能想到。不過從隱藏攝像機之類的節目長盛不衰便可以看出來,網民們對待藝人并不怎么看重程序正義,鄭智雍如果真的沾染毒品或者藥癮,他的隱私是否被侵犯便無關緊要。 但如果鄭智雍清白無辜, 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腎上腺素注射筆”是個讓人意外的答案, 但是查閱相關資料以后,人們不得不承認,這與鄭智雍的話居然都對得上。確實是進口產品更優質, 確實打了以后極度興奮過后又極度萎靡,確實能不用就不用因為它是治療過敏的,確實要自己注射這東西的設計就是過敏的時候自己往大腿上一扎……只是大家對它不太熟悉,所以一時想歪了而已。 根據鄭智雍在他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 既然鄭智雍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更說出了“有本事來查我”這樣的話,基本就可以確定他沒有問題了。唯一小小的不和諧恐怕是人們此前并不知道鄭智雍有什么過敏癥狀,但是鄭智雍當初能對他身體殘疾和做過s.m.練習生的事閉口不言, 不主動說他過敏也不奇怪。 懷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四個小時的時間還不足以讓太多人做出鄭智雍有罪的推測。而現在, 鄭智雍已經給出了合情合理的回應, 并轉而聲討起er來, 人們也跟著轉移了視線。 居然是在家里打電話被竊聽了,真可怕啊……thinker還是那么敢作敢為,居然直接和anti干上了,不要慫我們會為你加油的! 一方面是圍觀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藝人和anti光明正大撕起來而不是通過公司發聲明,這非常具有圍觀價值,另一方面,粉絲群體盼望著anti被狠整一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回鄭智雍的anti居然做出了竊聽這種事,鄭智雍也有心追究到底,不支持一下怎么行?各家飯圈的態度達成了大體上的統一,積極關注,踴躍支持。 壓力頓時轉移到了er那里。 er在下午兩點左右發布了音頻,鄭智雍在晚飯時間回應,er的ins更新又過了三個小時。 “今天結算了工資,我應該不會再去上班了?!?/br> 這不意外。韓國是一個網絡實名制的國家,就算不是,除非er有高超的黑客技術,或者竊聽的人在國內,發言的人在國外,否則鄭智雍報警之后,警察能夠輕而易舉地揪出他的真實身份。做出竊聽這樣的事,除非自己給自己當老板,不然有哪個雇主會接受呢? 但er的下一條ins就有點“石破天驚”的效果了: “報警就不用了,我沒有在你的房間里放竊聽裝置,你忘記在你接電話的時候,還有人在給你搬快遞嗎?” 這就自曝身份了?節奏有點快,圍觀群眾們不是很適應。而且er的真實身份居然是給thinker送快遞的快遞員?距離居然那么近嗎? 驚詫之余,他們心里也隱隱地有了幾分期待。而er沒有辜負他作為快遞員的“職務之便”,接連更新。 “不是你要我把那堆東西都給你搬到屋里才簽收,我會聽到這些,還有機會錄下來嗎?@thinker_j” “我忍耐你很久了@thinker_j?!?/br> “要不要讓我介紹一下你從網上買的那些東西?覺得一切道理都在你那里的thinker?那些情趣用品好不好用?成箱的化妝品和香水你是一個人全用了還是送給了別人?來找你的是哪個公司的練習生?@thinker_j” “身體健康但沒有文憑的人在你眼里算什么?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你作為一個殘廢還成功了,我這樣身體健康還只能給人送快遞的就是沒用的人?@thinker_j” …… 什么什么什么? er以兩分鐘一條的速度發著ins,每一條還都@了鄭智雍。圍觀群眾被里面勁爆的內容嚇得夠嗆,er更新一條,他們就跑到鄭智雍的ins下面看他有沒有回應。不知道有多少上晚自習的學生被老師逮到偷偷玩手機,也不知道有多少夜班員工開起了小差。 這都是真的嗎? er到了后面頻率有所放緩,人們便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到了鄭智雍身上。er所說的東西很刺激,而路人們在圍觀的時候,天生容易對刺激的東西心向往之,不止一個人產生了“啊,原來是這樣”的想法,只是沒有急著說出來。不管心里傾向如何,他們至少要先等一等鄭智雍的回復。 鄭智雍的回復慢了一點,距離er再度上線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er的ins更新了快十條了。 對此鄭智雍有話說:“去辦了點事情,你居然編了這么多?!?/br> “我曾經看過一本講謠言的書,一類典型的謠言是:內容十分刺激,能夠滿足很多人的猜測或者好奇,同時消息來源模糊不請,沒有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