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8
書迷正在閱讀:[戀與制作人]始與終、劍仙、(韓娛同人)娛樂圈之思考者、業余修仙者、余生不相負、舒氏婦夫的日常、重生之贖愛、親吻兔子、朝暾夕月、一望情深
是買的,而是撿別人的半新衣服而已,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也還是穿著去年的衣服。 班里的氣氛開始凝重起來,一些同學瞪向呂鳳思。 呂鳳思看到大家的目光,也瞪回去,說:“我又不是說你們,你們瞪我干嘛?” 那些同學心里對這個說法還是挺懷疑的,不過還是把目光收回了。 夏小語暗暗地嘆了口氣。雖然呂鳳思這次說的是自己,但是她的話里已經包含著對所有窮人的輕視,這是怎么也摘不出去的。 自己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對那些極品的挑釁和輕蔑還是有一定免疫力的,但是別的比較敏感的同學,說不定就會被傷到。 夏小語正在想著,突然張文杰來到自己身邊,問道:“我有一個問題,可以請教一下嗎?” 夏小語抬起頭,只見張文杰把一本書的一道題指給自己看。 咦!這不正是自己帶回來的那五道題中的一道嗎?那五道題,自己思考了這么多天,只是解決了三道題,還有兩道沒什么頭緒,張文杰問到的,是解決了的那三道其中的一道。 夏小語奇怪地問:“你的書上不是有答案嗎?” “答案說得太簡略,不是完全的,不信你看!”張文杰把書翻到后面。 夏小語看了那個答案,確實是不完全的,缺少的那一塊,沒學過相關的知識是弄不明白的。 接著她就把自己的解答方法說了出來,張文杰是個聰明的學生,茅塞頓開。 見他弄懂了,夏小語問道:“你只買了這一本書?” 張文杰說:“買了幾本?!彼\統地說,并不希望夏小語知道他把全部的書都買了。 夏小語點點頭,說:“我還有兩道題沒有做出來,回來的時候新華書店沒有開門,就沒有查過書本,不知道它們有沒有在你買的書中。我把它們寫下來,你幫我留意一下好嗎?” 張文杰說:“當然可以!” 夏小語拿出一張紙,飛快地把那兩道題寫下來,遞給張文杰,說:“謝謝了!” 張文杰揮揮手,說:“不用謝!”之后就離開了。 呂鳳思在后面看著,臉上那不甘又憤怒的表情怎么也掩蓋不住。 第六十八章 晚會 過了兩天,張文杰把一本書遞給夏小語,說:“那兩道題恰巧就在這本書里,你看看!” 雖然看答案沒什么成就感,但是算了這么多天,那兩道題還是算不出來,就只能到書中尋找答案了。 夏小語翻開書,直接看解題方法,發現這兩道題是用中學的知識來解答的。 范圍廣了,方法也就多了。人的思維,往往是自己給局限了。 看完后,夏小語就走到了張文杰的座位,把書還給了他,并道謝。 回到自己座位的路上,經過呂鳳思的座位,聽到她“哼”了一聲。夏小語看都沒看她。 班上的人都看得出來,呂鳳思是喜歡張文杰的,平時夏小語除了學習上的問題偶爾會和張文杰說兩句話之外,都沒什么交流。假如呂鳳思會為了這個而記恨她的話,那也是她自尋苦惱。 解決了這兩條題目,就不用惦記著以后還要到城里找書了,又省了一事。 隨后的日子,還是像之前那樣過,夏小語把高中的英語課本和那些英文雜志報紙都讀過兩三遍了,感覺自己的速度比之前快了。 有時讀過一段文字,夏小語會閉上眼睛,回憶它的大致內容,剛開始時,就像是水過鴨背不留痕跡,一點兒也回憶不起來。練習得多了,漸漸地就有了進步。 夏章喜寄過一封信過來,講述了伯父家里的一些新發生的事情,說是她希望快點再見到夏小語。 她卻不知道,夏小語已經打定主意,除非是紅白喜事,否則是再也不去伯父家了。 當然,在回信里,夏小語沒有這樣說,只是講述了自己的一些平常事。 某個趕集日,恰巧也是周日,夏小語到鎮上去,看見有人擺攤賣舊書,就去那里尋找著。 沒想到還真被夏小語找到了一些適合的書,有英文報紙,是和之前夏小語買的那些不同時段的,還有幾本英文原版書籍,一本是,一本是,一本是,還有一本是。這些都買下來,本來擺攤的老板要收十八元,夏小語和他講價,花了十元錢。這個老板收書是按斤收的,賣這個價也能賺不少。 買完這幾本書,夏小語是再也不打算買英文舊書了,貪多嚼不爛,能把這些書吃透就很不錯了。 到郵局寄信時,夏小語到旁邊的雜志小攤看了看,都是自己熟悉的雜志,、和等等,夏小語還沒看里面的內容,就被各種廣告吸引住了。 后世的廣告,大都是在電視上和電腦網絡上面,這個年代的廣告,大都是在各種報紙和雜志上面。 各種致富廣告,例如教捉魚的,讓人加盟種植包回收的,上面都有,至于真假,就無從得知了。 把視線移到雜志的內容上面,這些文章還真是不錯,文筆好不說,每一篇的內容都是故事性很強的。 夏小語挑選了一本校園雜志和一份本土校園報,既然重生了,那就做好學生這個角色。 回到家里,夏小語把買到的東西放好。舊書攤上買到的書報都要處理干凈再。 在晾曬舊書報的過程中,夏小語翻看著那份新的校園雜志和校園報。 雜志和報紙上,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生投的稿。 上輩子的夏小語,雖然從來沒有投過稿,但是也覺得在雜志報紙上成功投稿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在周圍愛好文學的同學當中,還沒有一位成功投過稿。 既然這樣,對于只愛好數學的夏小語來說,就更是不會讓自己去找這個麻煩了。 在讀中專時,倒是知道一位文筆很好的學長,成功在報紙上投過許多稿,有名得很。 快畢業的時候,他投了一篇新聞稿,在本土的報紙上面,說是某個村莊有一只母豬,生了一窩小豬,每只小豬都長了四只耳朵。 報紙上刊登了,他也收到了稿費。 這件事引起了電視記者的興趣,當記者們扛著攝影機跑到那個偏遠的村莊后,才發現根本就沒有這一回事。 可惜他一世英名,晚節不保。 這件尷尬的事情后來是如何解決的,夏小語就不知道了。 寫作要靠靈感,太不容易了!夏小語之前冒出那么一絲絲想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消散了。 平時她喜歡記手賬,在本子上記錄下發生的一些事情和想法,基本上就是流水賬,和那些故事性強的文,半點不沾邊。 夏小語不喜歡刻意寫文,一切還是隨意為好。 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