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
書迷正在閱讀:[戀與制作人]始與終、劍仙、(韓娛同人)娛樂圈之思考者、業余修仙者、余生不相負、舒氏婦夫的日常、重生之贖愛、親吻兔子、朝暾夕月、一望情深
之前的那個棉麻布袋中,拉好拉鏈,看起來也還是薄薄的一層。 夏小語想了一下,把自己上學用的帆布背包拿過來,翻開。這個背包在剛開始放假的時候,就被夏小語掏空,洗干凈曬干了。 夏小語找到一塊麻本色的布,在背包的夾層里面小心地縫上去,細心地縫了三面,再把放存單和存折的布袋放在里面藏好,再把剩下的那一面縫好。就這樣,四周完全縫好了。不上手仔細摸的話,是發現不了夾層里面還有封閉夾層的。 手上還有五十多元的現金,夏小語把這些錢放進平時使用的錢包中,打算隨身帶著。 這次到城里,夏小語可是要呆好幾天的時間,之前和林奶奶一家說好了,到時就讓林小燕幫忙喂兔子和雞,因為剛賣了小兔子,不用捉母兔給小兔子喂奶,照料起來不會很復雜,只需要喂養和清潔一下雞舍和兔舍就可以了。 不能讓林小燕白幫忙,之前換下來的老兔子,夏小語也送了兩只給林奶奶一家,鄰里之間禮尚往來一番,互相幫忙,就更好辦事。 到時夏小語把里屋和廳堂鎖上,把院子門的鑰匙交給林小燕就行了。 想了想,夏小語拿來花鋤,揭開房間里位置比較隱蔽的紅方磚,挖了一個坑,因為是年末,下面的泥土很干,并不潮濕。夏小語把奶奶的玉鐲和平時記賬的小賬本放進南乳壇子里,蓋好蓋子,再用包裝用的泡泡塑料紙包住,再用布條扎起來。 做好這些,夏小語就把南乳壇子放進坑里,再小心地埋上一層土,然后把地面弄平整,把方磚蓋好,挖出來多余的泥土,夏小語放在一個小桶里,放到廳堂的墻角,再放一些雜物,這樣就不容易被人懷疑了。 吃完晚飯,夏小語把曬干了的衣服折疊好,新衣服留到春節那一天穿,要帶上。書包里放上那套新衣服和一套校服,還有一套打底的衣服和一雙襪子,再放上用一個小布包放著的內衣,內衣是夏小語自己買棉布做的。把明天要穿的一套衣服和打底的衣服準備好,放在一邊。 第二天,夏小語跑完步,洗漱,吃完早飯,就去割甘薯苗喂兔子。冬天樹木葉子都落了,就沒再采樹氣了。 喂完兔子和雞,澆灌了一遍菜園,夏小語把家里收拾了一遍,關好窗戶。 然后,夏小語穿上準備好的那套衣服,再穿上襪子和自己一直穿著的一雙運動布鞋,帶上之前準備好的帆布包,把里屋和廳堂的門都關緊了,鑰匙放進背包里。 夏小語檢查了一下廚房的放著的碎米和糠,旁邊也有一些細小的甘薯,都是夏小語從甘薯地里翻出來的。這些都是喂雞的。確認無誤才關上院子門,向林小燕家走去。 夏小語敲了敲林小燕家大門,喊了聲:“小燕,我來了!”馬上聽到林小燕走出來的聲音。 林小燕打開門,對著夏小語說:“你們今天就到城里去?” “是的?!毕男≌Z回答,同時把鑰匙遞給林小燕,說:“這幾天就麻煩你了,除了碎米和糠,還有甘薯,你有空的話,可以煲一些甘薯喂兔子和雞,那里有柴,沒空的話就算了?!?/br> “現在放著寒假呢,我的時間多的是,你就放心吧!”林小燕接過鑰匙,爽快地回答。 夏小語點點頭,說:“謝謝了!”然后揮手和林小燕告別:“再見!” “再見!”林小燕也揮手說。 夏小語背著背包,向奶奶家走去。 一個背包就可以出發了,真好! 憑經驗,牙刷和毛巾,伯父家就有很多新的,不用帶去。 奶奶早就收拾好了一切,只等著夏小語過來。夏小語來了,她就提了一個布包出來,關上門,和夏小語一起往鎮上走去。 奶奶提著的布包看起來很沉重,夏小語猜想,里面應該放著各種豆子之類的農作物,帶去給伯父家。 夏小語伸出手,對奶奶說:“奶奶,我幫你提一下吧!” “不用你提,我還提得動?!蹦棠潭懔艘幌?,拒絕了。 到了鎮上三岔路口處的客車站,祖孫倆等了三十分鐘左右,才等來一輛客車。 夏小語憑借著自己個子小,身手靈活,車門一打開,就鉆進去選了比較靠前兩個位子,自己坐一個,背包占一個,等奶奶上來的時候,就把背包拿回來,座位給奶奶坐。 等所有人都上車了,車也開動了,乘務員就過來收車費了,大人一元錢,小孩五角錢,祖孫兩個人一共是一元五角錢。 不是所有人都有座位坐,還有好多人是站著的。車中的空氣不是很好,靠近窗邊的人都把窗戶打開了。 車剛開出沒多久,就有人暈車了,要拿袋子吐,免得弄臟車里。夏小語上輩子也是暈車一族,重生后因為每天鍛煉身體,就再也不會暈車了。 夏小語是可以找離車頭近的位置坐的,因為靠近車頭的座位不容易顛簸,就不容易暈車;而車尾的座位,顛簸得厲害,就很容易暈車。 沒過多久,有人在車里吸煙,夏小語頓時感覺不好了。這個時候,人們還沒意識到在車上吸煙的危險,司機和乘務員也不會刻意要求顧客不能吸煙,不能帶易燃易爆物品之類的。還要很多年之后才開始規范起來。 可見,文明,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夏小語一直留意著奶奶的情況,生怕她暈車。好在,一直到了目的地,奶奶都沒有暈車。 伯父家附近的站點,就在一座橋的邊上,夏小語和奶奶就在那里下了車,然后向伯父家走去。 第三十三章 住處 從那個站點到伯父家,走路要十分鐘。夏小語和奶奶慢慢地走著,因為奶奶提著東西,又不肯讓自己分擔一下,夏小語便可以放緩步伐,免得奶奶走得太累。 夏小語看了一下路邊的建筑,大都是青磚,有一半還是瓦房,有些房子從門口看進去,是往下的階梯,下面的房子也就是地下室。都是青磚,環境看起來非常清幽,古色古香。 原先夏小語非常不解,為什么城里有這么多地下室,難不成大家都從地里挖泥做地下室? 上輩子,夏小語長大后,才從一個城里的原住民的口中知道了原因。 城市剛開始建立時,第一批房子都是一樣高的,建在平地上。 第二批建房子的人家,把地基建得比旁邊第一批的房子高一點,哪怕一點點也好,取意“高人一等”。 第三批建房子的人家,地基又比鄰居第二批的房子高一點。 …… 就這樣,新建的房子總是比旁邊的老房子高一點,漸漸地,最先建的那些房子就被別人房子的高地基壓下去了,成了地下室。 夏小語在農村生活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對這種情況沒什么認知,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