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4
傅庚抬起頭來看了面前的女兒一眼。 傅珺的神色十分平靜。 雖然心中已是驚濤駭浪,但傅珺知道,現在的她不能亂。否則,許慧的胎氣動得便太不值了。 這般想著,傅珺的心又是一陣揪痛。 那個陪伴著她度過了生命中最黑暗時光的人,如今雖與她隔著重重宮門,卻仍在盡最大力量地守護著她。 傅珺的心中涌出說不出的酸痛。 她忽然有些害怕,怕許慧這一次出什么事。 許慧本就是高齡產婦。又是早產,民間還有“七活八不活”的說法,萬一她…… 傅珺立刻用力搖了搖頭。 不會的,一定不會的。許慧的聰明穩重傅珺知道得很清楚。說不定這也是她計劃中的一部分。 “我兒勿要擔心,為父離宮之時,皇后娘娘一切安好?!备蹈崧暟参康?。 他在宮里的眼線報來消息說,許慧的情況尚可,倒是皇帝受了些驚嚇,咳嗽之癥重了好些,正在由太醫署的幾個醫正輪流施針?,F在已經控制住了。 吳貴妃自知有罪,現在還跪在承明殿外呢?;实奂s摸是病得重,無暇顧及于她,也沒人叫她起來。 如果吳貴妃不能把自己跪出一場重病來。只怕今天這件事是無法抵消過去的。 劉競大約也要陪著跪一跪了。 許慧這一步棋行得雖險,然收效甚佳。 思及此處,傅庚的眉間閃過了一絲篤定。 許慧實際上已經懷孕九個月了。 太醫署的魯醫正與鄭醫正,可是傅庚與劉筠分別經營多年之人。而少報一個月的月份是許慧自己的主意。 當時傅庚還覺得,這完全是多此一舉??稍S慧卻說有備無患,多準備一些總是好的。 如今倒真是被許慧一語成讖。 懷孕八個月便即早產。與吳貴妃爭執動了胎氣,為了護著傅珺,許慧的姿態放得極足。 如果生產之時歷些風險,生下的又是皇子的話,想必皇帝對吳貴妃的那一點歉疚,也要被對許皇后的歉疚所覆蓋了吧。 如今就看許慧的命數了。若能誕下皇子,整個朝堂的風向都要變一變,彼時皇帝應也不會把眼睛只放在二皇子劉競的婚事上頭。 傅庚眼中的篤定變成了淡然,臉上又恢復了面無表情。 傅珺轉眸望著車窗上的流光紗,心中想的卻是另外的事情。 許慧生產是一個極好的機會。還有,她聽說西北又遭災了,在看邸報的時候,她還分析出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國庫里的銀子正流水一樣地花出去,而進項卻日益減少。 皇帝需要錢,西北賑災乃是大事。而此刻許慧又正好誕下龍嗣,無論是公主還是皇子,這也是一件大事。 兩件大事合在一處,傅珺覺得,她想要做的那件事,如今正是一個極好的時機。 她抬起眼眸看著傅庚,輕聲語道:“爹,女兒覺著,時機差不多了?!?/br> 傅庚蹙著眉頭沉吟了片刻,語意有些遲疑:“提早了些,為父需要安排一下?!?/br> “無妨?!备惮B淺淺一笑,“女兒可在前頭鋪排一番,不過,這件事仍需與父親并外祖父商議。一些細枝末節上的小事,女兒已經處置好了,但那些大的事物,女兒仍需父親與外祖父幫忙。主要是那些人員的安排,女兒不想叫這許多人一下子失了依仗?!?/br> 傅庚凝目看向傅珺。 他忽然覺得,女兒此刻的表情,有一種說不出的凜然與肅殺。 他一直覺得女兒像王氏,可是,此時此刻他才驚覺,他的這個女兒,其實并不像王氏,也不像他。 他的女兒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一個殺伐果斷之人。她的堅定、冷靜與果敢,在王氏身上沒有,甚至在他的身上也很欠缺。 他的女兒,是真的長大了。 傅庚忍不住苦笑了一下。 所以說,他是攔不住她的。 也罷,此事原就是計劃中的一環,如今不過是時間提前了些而已。只要布置得當,他相信這一步定能取得如期的效果。 ☆、第513章 元和十八年十月初五,經過了一整夜的艱難生產,許皇后在清晨時分終于誕下一子。 是時,雪霽天晴、云破日出,朝陽絢麗如虹,整個天空都鋪上了一層瑰麗的紅霞。那金紅色的冬日陽光傾灑在滿是白雪的宮殿之上,泛出琉璃般的光澤。一道彩虹凌空而降,自東向西,橫跨于壽成殿與承明殿之間,宛若一道七彩的橋梁。而在彩虹之上,便是耀眼的萬丈霞光。 整個皇宮的人都為之震驚,紛紛佇足觀此奇景,更有人跪地拜倒。圣上龍顏大悅,當即為三皇子賜名“彥”,并宣布加開恩科、大赦天下。 大漢朝的第三位皇子降生了。 三皇子的降生,讓整個金陵城都為之沸騰。 皇子降生本就是大事,更何況劉彥出生當日,朝陽驟升、瑞彩祥云,冬天居然還出現了彩虹,不少百姓而言之鑿鑿,道親眼見一條金龍于彩虹上盤旋,簡直傳得神乎其神。欽天監上表是為大吉之兆。京城百姓更是將此作為奇談,議論不休。 比之坊間熱鬧非凡的議論,高門貴族們的聲音便小了許多。 許皇后產下一子,母子平安,然她孕期不足九個月,這可是確確實實的早產,為什么? 還有吳貴妃,在劉彥出生后便即重病不起,劉競也染了極重的風寒。 于是,一些小道消息便開始在高門中瘋傳。 頭一個消息便是,據說吳貴妃母子是同時病的,而病的原因卻是因在承明殿外自罰請罪,雙雙感染了風寒。 而更為勁爆的消息是,許皇后早產的原因便是因為與吳貴妃起了爭執,急怒之下動了胎氣。若非許皇后福澤深厚,三皇子天生祥瑞,只怕就得一尸兩命。 還有一個隱約的傳說,說是兩位娘娘起爭執的原因,與劉競的婚事似是有些關系。但具體這關系達到了何等程度。卻是眾說紛紜。 不過,其后不久的幾道圣旨,卻是讓最后一個消息變得更為可信。 圣上下旨,二皇子劉競封“忠王”。賜忠王府,并下旨令王宓與另一位側妃先行入府完婚。 眾人至此相信,傳言只怕非虛。忠王與吳貴妃只怕還真就是為了婚事與帝后二人打饑荒來著,皇帝為安撫這母子二人,便先行讓忠王的兩位側妃嫁了進來。也算是聊作安慰。 忠王成婚,京里自然又是一場熱鬧。只是納側妃不比迎娶正妃,婚禮的格局小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