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3
“不去?!敝旄哽萃且簧硇柮?,隨意撥開冕前垂下的玉珠,似因陽光太過刺目,瞇起雙眼,“父皇下旨給皇兄,孤不必湊熱鬧?!?/br>斟酌片刻,孟清和認為,不接話最妥當。“父皇贊興寧伯聰慧機敏,遇事有謀略。孤也這樣覺得?!敝旄哽菔栈匾暰€,道,“興寧伯是聰明人,孤從興寧伯身上學到不少,獲益匪淺?!?/br>“殿下謬贊,臣不敢當?!?/br>“當得?!敝旄哽菪Φ?,“孤早年不喜讀書,做事任憑心意,只圖自己快活。多行魯莽,尚不自覺。自遇到興寧伯,孤回想以往,頗感汗顏?!?/br>“殿下此言,臣愧受!”“孤所言均發自肺腑?!敝旄哽菪Φ檬终嬲\,“孤辦互市,王兄領兵屯田,父皇重視起商稅,許商人購買交趾土地,穩定西南諸州,一樁樁,一件件,都少不得興寧伯?!?/br>孟清和臉色發白,汗順著鬢角滑落,不知是熱的,還是被嚇的。今天的趙王殿下,明顯不太對勁。這是什么節奏?表揚,提醒,亦或警告?莫非是他最近風頭出得太大?看出孟清和很不自在,朱高燧略感無奈,“興寧伯不必多想,孤只是偶發感慨,并無他意?!?/br>孟清和擦擦汗,換成旁人,他或許不會多想,話是老朱家人說的,不多想成嗎?不過,以他對朱高燧的了解,警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表揚的可能也不大,十有八--九是好意提醒。他最近風頭太勁,有國公爺在前,也擋不住旁人的目光。一旦朝廷出兵草原,看他不順眼的怕會更多。他倒是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反正被瞪幾眼又不會掉塊rou??梢潜欢⒗瘟?,隔三差五麻煩上門,著實是煩人。惹不起躲得起,等回到南京,還是繼續“養病”為好。再不成,草原開打,立刻上疏請求隨軍。排兵布陣不是專長,沒多大本事,負責后勤總沒問題。況且,他也該回北疆了。離開這么久,大寧三司的事仍是一團亂麻。天子將他留在南京,未嘗沒有讓大寧布政使司盡快站穩腳跟的意思。無奈,派去的官員不給力,吃香又太難看,盡出昏招。天子想讓他們辦的事,一樣沒辦成,仗著皇令,和大寧都司掰腕子,得罪了朵顏三衛,隨時有被壯漢們套麻袋的危險,更甚者,試圖-插-手互市,掌管課稅司,朝皇帝的錢袋子下手。每每想到這里,孟清和都不免嘆氣。分明一手好牌,卻打成這個樣子,該說能力非凡,果真奇葩?今天朱高燧給他提了醒,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人情總是要領。天子是否會一不做二不休,另派人鎮守大寧,暫時兩論。低調點,避開眼下的麻煩才是根本。當初,永樂帝下旨,令他居住北京,孟清和心中已有了計較。永樂帝重用他,信任他不假,可大寧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不遷都則可,遷都之后,再如之前一般,大寧都司一家獨大,除了鎮守,旁人的話一概不管用,問題就大了。論政治-斗-爭,朝堂經驗,一打孟清和也比不上半個朱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永樂帝也是在保護他。與其引來滿朝-鞭-撻,不如提前交出部分權力。正如他想找機會把免死鐵券上交,以退為進,未嘗不是處理此類事的最好辦法。該慶幸朱棣沒有大殺功臣的習慣,換成朱元璋,退到墻角,該收拾也照樣收拾。孟清和想了許多,明晃晃走神。朱高燧知道他把話聽進去了,也不在意,又看向高臺上的朱高煦,神情微變。他沒有說謊,能有今時今日,的確與孟清和有莫大關系。如果沒有孟清和出現,沒有同他的幾年相處,此事此刻,朱高燧不會心平氣和的站在臺下,仰望高臺上的兄長。朱高燧從孟清和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該他的,就是他的,誰也搶不走。不該他的,日思夜想也沒有用,絞盡腦汁,不過徒增煩惱。朱高燧想得明白,所以,他才輕松,豁達。日正時分,鄭和王景弘等陸續登船。朱高煦翻過酒盞,杯口朝下,清澈的酒水-潑-灑-在地。海風從吹過,卷起-濃-烈-酒香,好似在祝福遠行的船隊,一路順風。最后一艘商船離港,朱高煦步下高臺,對身旁文武并不熱絡,只有面對朱高燧同孟清和時,臉上才浮現出幾分笑意。看著身著袞冕的朱高煦,孟清和有些晃神,仿佛見到了年輕二十歲的朱棣。只不過,比起朱棣,朱高煦身上還是少了些東西?;蛟S是歲月的沉淀,也或許是塞外風沙的磨礪。但是,孟清和確信,只要朱高煦不會突然腦袋冒氫氣,而是繼續沿著目前的方向走下去,他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大明的未來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沒有了仁宣之治,或許是歷史的遺憾。但能避免土木堡的恥辱,即使在史書上留下惡名,孟清和也甘之如飴。回到下榻處,朱高煦和朱高燧換上常服,溫熱的巾帕覆在臉上,痛快的舒了口氣。放下帕子,朱高煦道:“才七月就熱成這樣,再這樣下去,今年恐怕會有旱災。聽說河南山東等地有些日子沒下雨了?!?/br>“應天下轄州府上奏,已有蝗災跡象,賑災糧都存在府庫里,難怪戶部要叫著沒糧?!?/br>說完,朱高燧端起茶盞,咕咚咕咚,一盞涼茶下肚,火燒火燎的感覺總算好了些。朱高煦眉頭深鎖,有些時日沒回宣府,不曉得今年的糧食會不會豐產。北疆的軍屯會不會受旱災影響。臨近秋時,韃子會不會突然犯邊。坐在一旁,孟清和喝茶吃點心,不問到頭上,輕易不開口。“興寧伯以為,若有旱災發生,該如何應對?”“???”孟清和嘴里還咬著點心,頗有些狀況之外,“殿下,下官不通賑災之事。當地事,當詢問當地官員,方才有更好的解決之道?!?/br>事事都靠中—央-下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還要地方官員做什么?見孟清和獨自吃完了半盤點心,朱高煦的視線不由落在手旁的瓷盤上,真那么好吃?“京城地動,事后賑災,夏司徒直言,多項舉措都為興寧伯提議,且果有成效?!?/br>孟清和不語。“孤也是擔憂,近年水旱蝗災頻發,希望能集思廣益,整理出最好的應對辦法?!?/br>“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