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你!今日,文官們是打定主意要將沈瑄參到除爵,興寧伯自己跳出來,就別怪他們順便一起拉下馬。都是武官,也都是跟隨今上起兵靖難,據聞同高陽郡王也交情不匪。想到高陽郡王,少數人雙目微閃,正愁找不著機會,興寧伯自己找死,可怪不得別人!趙緯等人如看死物的眼神并未激怒孟清和,龍椅上的朱棣也沒發話,顯然不打算如了趙緯等人的愿。孟清和仍然在笑,只是笑中帶了更多的冷意。站在沈瑄身邊,用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用不著生氣,找死的是誰,很快就能見分曉。“對太-祖高皇大不敬?”孟清和搖頭,反問道,“趙給諫親耳聽到了?”“本官親耳所聞,當殿同僚也是一樣!興寧伯還想否認嗎?”“趙給諫當然聽錯了。自始至終,孟某只詢問了諸位參奏沈侯的條陳,哪一句提及了前定遠侯?”“興寧伯曾言定遠侯之長輩……”“對,孟某的確提及定遠侯之長輩,但諸位如何認定孟某說的一定是前定遠侯?”孟清和笑了,笑得很是純良,“既然再次提到這里,那不妨多問一句,趙給諫及諸位參奏定遠侯立身不正,有長輩不教之故,沒錯吧?”“這……”言官們有些猶豫,只要不傻的,都能發現孟清和死咬住這句話不對勁。反應更快的,如楊士奇和楊榮已是臉色驟變,想要出言挽回,已經來不及了。不等趙緯點頭,一個愣頭青已經代他出言,“便是如此,興寧伯有何話說?!”“哦……”孟清和拉長聲音,意味深長的看著出聲的愣頭青,“敢問這位,姓甚名誰,什么出身?”說著,故意敲了敲腦袋,“孟某對無關緊要之人一向沒多少記性?!?/br>“你!”愣頭青大怒,憤然道,“吾乃建文二年進士,二甲十六名!戶科給事中……”“建文二年?”在孟清和憐憫的目光中,愣頭青終于察覺到不妙,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臉色發白。“陛下,臣不是,臣……”自靖難起兵,朱棣就不再采用建文年號。登基之后,更是詔令天下,改今年為洪武三十五年。當殿說自己是建文二年進士,還自以為得意,這是沒有擺正心態,犯了嚴重的思想錯誤!往大了說,是不是懷念建文,對今上不滿,想造反?愣頭青抖如篩糠,還想解釋幾句,永樂帝卻沒給他這個機會,冷聲道:“拖下去?!?/br>殿外的大漢將軍如虎狼一般奔入,鎧甲摩擦聲似直接砸在言官們的心頭。右班武將們各個摩拳擦掌,眼帶殺意。若非顧忌身份,他們很樂意替代大漢將軍的工作,把殿中蹦高的言官全都拖下去,大嘴巴子招呼!愣頭青被拖走了,從其慘叫程度來判斷,大漢將軍們對工作相當盡職盡責。奉天殿中,言官們都有些愣神,很多人開始后怕。他們只是一股腦的想要參倒沈瑄,壓制武官,壓根忘記了今上不是個能被輕易左右的天子!如果朱棣好說話,也不會舉旗造反和侄子搶皇位了。被拖下去的愣頭青明顯是個警告。皇帝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他的地盤,他做主!管你是給事中還是御史,惹怒了他,該拖不耽誤。不少人萌生了退意,趙緯心中不祥的預感也愈發強烈。可有人不容許他們后退,一步也不行。“趙給諫,”孟清和的聲音清朗,說話的語速不快也不慢,聽著十分舒服,可話中的內容卻讓趙緯等人慘白了臉,“趙給諫知道定遠侯是什么身份?今上義子,太-祖高皇帝義孫!”“趙給諫參奏定遠侯上梁不正下梁歪,到底是對誰有意見?”“定遠侯違制,修身不謹?定遠侯年少從軍,隨今上出征漠北,靖難除jian,被今上多次夸獎麒麟兒!且家宅府邸均為今上所賜,府內護衛之數由今上親定,何來違制一說?又何來不正不修?”“相反,”孟清和冷笑,“趙給諫身為從七品,府宅三門三架,門上不是鐵環,而以黑油錫環,違制的到底是誰?!”“太-祖高皇帝中典例記載,官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以趙給諫所行,剝皮充草亦不為過!”說到這里,孟清和刻意頓了頓,目光掃視殿中言官,尤其是剛剛叫囂最歡的幾個,高聲道,“太-祖高皇帝明令典章,官員品級俸祿,家宅妻眷,詳列條目。諸位在次參奏定遠侯種種,想必都是修身齊家,兩袖清風,沒有任何污點可查?只不過,孟某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某些事,卻和諸位的君子之風極不相符啊?!?/br>“興寧伯……”有人出聲,想打斷孟清和的話。聲音不算陌生,掃一眼,解縉?孟清和撇嘴,轉頭,壓根不理他。他是打定主意讓這些文官吃個教訓,敢找別人麻煩,就要做好被反撲的準備。在河邊走還想不濕鞋?想得美!孟清和平舉朝芴,再對朱棣行禮,然后照著朝芴上做好的小抄一條一條往下念。六科都給事中和左右給事中,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沒落下。府邸違搭亂建,只能開一個門的卻開三個門,參!角門?角門也不行!是門就參!后宅不寧,妻妾數量嚴重超額,參!婢女?那也不行,婢女生的孩子管你叫爹?問題更嚴重,必須參!下班后不回家,流連風化場所,簡直視太-祖法令為無物,一定要參!曹國公武陽侯也去?呔!證據確鑿,人證都有了,還是自己供出來的,不參你參誰?至于曹國公和武陽侯深入風華場所體察民情一事,再議。車轎用的布料不對,參!不下雨在城內打傘,參!公服尺寸不對,參!瘦了,衣服來不及改?孟清和搖搖手指,這不關他的事,總之,證據在手,就參你了,你能怎么著吧!一路參下去,從頭到腳都能被孟清和挑出毛病,且有真憑實據,還有和太-祖成法為依仗,相比之下,言官們對沈瑄的各種捕風捉影,各種據說,完全站不住腳。不過是一個人,朝堂上的局勢卻在頃刻間發生了改變。文官傻了,當真是傻了,眼前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