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7
眉深思,到底是什么?突然,隊伍停住了。一名身著青色公服的文官攔在了燕王駕前,從公服上的白鷴補子判斷,應該是五品。護衛車輅的燕軍立刻長刀出鞘,沈瑄朱能等將領也打馬上前,盯著突然跳出來這位,眼神很是不善。若非見他沒有手持兇器,早就一刀劈過去。突然跳出來,想干什么?文官臉上沒有一絲懼色,中規中矩的大禮參拜,道:“陛下可曾拜謁孝陵?”孟清和一拍腦袋,他總算想起自己忽略什么了。燕王也是神情一變,馬上下輅,扶起跪在地上的文官,慚愧道:“虧得先生提醒!”打著老爹的旗號靖難,登皇位之前不到朱元璋的神位前做一個思想匯報怎么行?傳出去天下人會怎么議論?敢把老爹用完就丟,名聲能好聽嗎?于是,車架中途轉道,先去孝陵拜謁朱元璋,哭一場再說。一路之上,孟清和都在打量攔住燕王車輅的文官。年過而立,相貌說不上英俊,卻是中正平和,看上去就是一個正人君子。暗中記下他的樣子,稍后一定要打聽一下這人是什么來歷。拜謁過孝陵,朱棣再入皇城。這一次,他不再是客人,而是成為了這里的主人。皇宮有了新主人,朝廷六部官員便如擦了潤-滑-油的齒輪,重新開始運作。欽天監推定吉日,禮部,太常寺,光祿寺官員忙著安排新皇登基的相關事宜,宮中尚衣監督制皇帝冕冠,另有皇后冠服,親王冠服需要趕制,一時之間,也是忙得不可開交。燕王有三子,皆為嫡出,除世子外,朱高煦和朱高燧應封親王,按洪武帝定下的規矩制作即可。臨到世子的冕服,內侍和女官們卻犯了難。論理,朱高熾身為燕王世子,燕王登基后是應封太子。問題在于,燕王似乎沒有冊封太子的意思,在朱高熾抵達南京之后,只是按規矩召見他兩次,態度十分的冷淡。倒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經常被朱棣帶在身邊,父子之情溢于言表。燕王妃勸說了兩次,朱棣嘴里答應,行事未見更改,仍舊對朱高熾采取-冷-暴力,就像刻意對朝臣表明態度,他對長子并不滿意。朱高熾的地位愈顯尷尬,但他不能抱怨,更沒法抗議,因為造成這一切的是他的父親。燕王妃察覺到情況不對,在北平時,朱棣對朱高熾的態度已有好轉,為何突然又如此冷淡?三番兩次詢問,燕王終于吐口。“高熾膽子大,手伸得長了些?!?/br>說話時,朱棣表情中帶著幾許諷刺。兒子在老子身邊安排人,當真是膽大包天!自己當初和宮內官宦做朋友,按人頭派送禮品,為的不過是探聽侄子的消息,對洪武帝是一點不敢沾。朱高熾倒好,探聽兄弟消息不算,竟然敢在他老子身邊插釘子,真以為做老子的不會教訓他?燕王妃臉色有些發白,她明明教訓過兒子,別在他老子的眼皮子底下玩花樣,他怎么就是不聽?!“陛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誤會?”“誤會?”朱棣搖頭,“起初朕也不愿相信,可證據確鑿,容不得朕不信。鄭和!”“奴婢在?!?/br>“把楊鐸叫來,還有那個紀綱?!?/br>“是?!?/br>燕王妃知道朱棣此舉是讓她明白,朱高熾已經觸及到他的底線。之所以還沒處置朱高熾,只因為他是朱棣的長子,嫡長子!“陛下,世子一時糊涂,臣妾有失察之責?!?/br>“責不在你?!毖嗤鯎u頭,咬牙,狠聲道,“在朕?!?/br>“陛下?”“依朕看,還是鞭子抽得不夠多,才讓這混小子如此大膽!等朕騰出手來,給他幾頓鞭子,不老實也老實了?!?/br>燕王妃:“……”還愿意揍,說明沒失望到底。不過,這頓揍能不能捱得過去,就要看世子自己了。燕王妃暗自舒了口氣,心下琢磨,是不是該多備些傷藥?還是給兒子通個氣,哪天他老爹甩鞭子抽他,千萬別躲?聞聽燕王召見,楊鐸不敢耽擱,立刻動身。在宮門前見到紀綱,楊鐸心頭一動,對朱棣此番召見的原因有了猜測。世子在燕王身邊插了釘子,事情可大可小,單看朱棣如何處置。人是紀綱發現的,也是他帶到楊鐸跟前的。有沒有人幫忙,楊鐸不清楚。但明著把功勞送給自己,實際上,卻有把世子怒火往他身上引的意思。目前天下局勢尚不穩,仍有建文舊臣逃逸在外。一日不坐穩皇位,燕王便不會徹底廢掉朱高熾,最多是小懲大誡,給兒子一個警告。紀綱想得到這點,楊鐸自然也能想到。想踩著自己上位?楊鐸冷笑,目光如刀子一般刮在紀綱身上,小心摔得粉身碎骨!朱棣父子之間的官司不是一般人能插手的,連燕王妃也不行。朱高煦和朱高燧眼見老爹對世子冷淡,意外的沒有趁機落井下石,反而在朱棣面前說了不少世子的好話。朱棣愈發喜歡這兩個兒子,對朱高熾卻越來越不待見。消息傳出去,文臣武將對朱高煦兄弟有了新的認知。不過,朱棣尚未舉行登基大典,現在也不是站隊的時候,朱高熾兄弟間的爭奪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擺上明面。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仍能維持一段時日。比起皇宮里的暗潮洶涌,到南京后,堅持住到寺廟里的道衍卻躲起了清凈。造反的追求已經達到,燕王登上皇位,大和尚突然變得清心寡欲起來。除了朱棣宣召,大部分時間都在寺廟中念經,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同孟十二郎探討佛學。雖然孟清和很想擺脫道衍這個大號蜜蜂,無奈燕軍上下一致認為他是道衍的高徒,連朝中官員都有耳聞,孟清和腦門上早就蓋上了鮮紅的大戳,想擦?已經來不及了。坐在大和尚面前,孟十二郎很是郁悶。看樣子,當真是甩不掉這塊牛皮糖了。實在不行,等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他也跟去?最好把沈瑄也拉上。公-費-旅游,順便撈錢,再度一下蜜月……越想越覺得這主意可行。不過,鄭和出海要等到永樂三年,在那之前,他還要繼續忍受道衍的嗡嗡。要么,請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