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飯碗還要鐵飯碗。吃飯住宿全包,薪水照發,福利年終獎樣樣不缺,連娶老婆的人生大事都有專人幫忙解決。再也沒有比燕王更好的雇主了,必須跟著燕王造反!孟清和落后沈瑄一步走進殿中,他還是第一次正式聽宣到承運殿中議事。以前是級別不夠,現在算是正式打入了燕王造反-隊伍的核心團體?眾人到齊,燕王馬上開始了表演。“今少帝為jian臣所惑,違太-祖高皇帝之制,棄太-祖高皇帝之法,孤奉太--祖高皇帝遺訓起兵靖難,是為掃除朝中jian臣,匡扶設計……輾轉數月,大事未成。孤食不知味,夜不安枕,淚濕長襟……每每思及,孤便痛心疾首!”千篇一律的開場白,孟清和都能背下來了。像三國演義中的劉皇叔開口就是吾乃中山靖王之后一樣,洪武帝的遺訓是燕王扛在肩膀上的招牌,是他造反的遮羞布。哪怕把耳朵磨出繭子,他也必須天天說,跟著造反的團-伙-組織成員也必須聽,還要聽得激動,聽得真誠,聽得陶醉。等燕王說完套話,馬上高舉雙臂,王爺英明,王爺千歲,王爺威武!太--祖高皇帝泉下有知,必定力挺王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洪武帝被徹底“代表”了一回。如果能表示抗-議,朱元璋肯定會一腳踹開皇陵的大門,怒吼一聲,代表個XX!老子什么時候力挺兒子去造孫子的反了?!只可惜,英明神武一輩子的明朝太--祖高皇帝在地下蹦高跳腳,鞭子甩得虎虎生風,也影響不到燕王一星半點。走上造反這條康莊大道,注定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想走回頭路?無數的歷史經驗都在提醒朱棣,那樣只會死得更快。定下演講的基調,眾人架起了臺子,燕王站上去,就洪武帝不喜歡建文帝父子二三事做了一番感慨,然后對比指出,當年老爹是萬分的喜愛自己,才將鎮守北平的重任交給自己。“北平乃前朝都城所在,意義非凡?!?/br>一句話,老爹將他分派到北平,肯定是想著有一天將皇位傳給他。所以,建文帝的皇位,原本就該是他的!暫且不論這個理由有多牽強,是否站得住腳,聆聽朱棣演說的眾人全部表示,燕王殿下說的就是真理!不相信?拖出去剁成rou泥!聽起來有些夸張,但在朱棣登基之后,仍對此“真理”表示出懷疑的人,大多沒有什么好下場,例如死硬派分子方孝孺。隨著燕王的演講-進-入-高--潮,眾人的神情愈發激動,孟清和的腦袋也開始嗡嗡作響。不過,殿中和他一樣的不在少數。顯然,昨天的慶功宴上不少人都喝醉了,大清早的被拉到承運殿參加集-會,聆聽造反理論,滋味肯定不好受。有了一起頭疼的伙伴,孟十二郎倒是沒之前那么難受了。見到別人比他更難受,身體上不論,心理上總能得到些許安慰。“……所以,孤決定發兵德州,進攻濟南!”終于,燕王拋出了進軍山東的計劃。眾人立刻精神百倍,尤其是代表蒙古騎兵參加會議的幾名壯漢,都像是打了興-奮-劑一樣,眼睛發亮,摩拳擦掌。打仗好??!如今的戰場局勢,燕軍占據絕對優勢。號稱百萬的朝廷軍隊被燕軍打敗,攆鴨子一樣趕出了河北。越巂侯俞通淵和悍將瞿能死于陣中,安陸侯吳杰做了俘虜,在燕王府內與被沈瑄抓回來的前河北都指揮張倫面壁而坐,緬懷往日的輝煌。善戰的平安敗退濟南,武定侯郭英跑到西邊,還沒回到京師,就被建文帝罷了官位。老將軍立時心灰意冷,麾下部眾再不足懼。徐輝祖率眾半路阻截燕軍之后,準備進駐德州,誰知建文帝再次腦袋發抽,下令將他召回南京,連平安也一起叫走了。守衛德州的還剩下誰?只有大名鼎鼎的長跑冠軍李景隆。如此天賜良機,不把德州拿下,朱棣都覺得對不起侄子的一番美意。“進攻德州!”德州有兵,有糧,是進攻濟南的必經之路,打下德州,濟南唾手可得,拿下濟南,山東早晚落入口袋。山東拿下,南京還會遠嗎?在自己的地盤上打了這么久,朱棣認為,該給朱允炆點顏色瞧瞧了。認真聽著燕王的計劃,孟清和也不免暢想起了美好的未來。論起軍事謀略,現在的大明沒幾個人能比得上燕王。寧王或許可以,但他已被綁上了燕王的戰車。魏國公徐輝祖也算一個,奈爾他不能自己做主,頭上還有個經常犯抽的建文帝。還有誰能與燕王匹敵?孟清和拍拍腦袋,一個人名突然闖進腦海,鐵鉉。所有的美好頓時一掃而空,孟十二郎打了個激靈,鐵公祠就在濟南!歷史上,燕王曾被鐵鉉所敗,在濟南城下鎩羽而歸,險些中計丟掉了性命,莫非就是這次?孟清和心神不定,燕王已經與諸將制定起了作戰計劃。在眾人看來,守衛德州的不過是一群敗兵,找遍山東都找不出一個會帶兵的將領,此戰必勝無疑。作戰會議開到中途,燕王心情大好,竟然同眾將開起了玩笑,“不出旬日,吾將在濟南再設慶功宴?!?/br>眾將轟然叫好,孟清和跟著一起拍巴掌,心中所想卻不能宣之于口,他可不想擔上攪亂軍心的罪名。世子朱高熾,高陽郡王朱高煦和三公子朱高燧旁聽了整場會議。朱高煦和朱高燧連續跟隨燕王出征,朱高熾守住了北平,自燕王起兵以來,兄弟三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尤其是朱高煦,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白溝河之戰中奮不顧身,為救燕王拼死殺入敵陣,戰后更得燕王看重?,F如今,他在燕王身邊的位置,幾乎與朱高熾不相上下。作為王府世子,朱高熾沒有對此提出任何異議。他知道,就算提了也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惹得父王不快。他只能表現得更加謙和,對兄弟更加友善,倒是得了燕王不少夸贊。表面上,朱高熾三人兄友弟恭,背地里如何,彼此心知肚明。燕王一心靖難,對兒子之間的暗潮洶涌難免有所忽略。燕王妃臥病在床,雖有趙大夫診治,也只能慢慢調養,加上還要教導世子妃,對三個兒子之間越發難以調解的關系也是有心無力。手心手背都是rou,三個都是親生的,偏向哪一個都不合適。好在靖難尚未成功,同建文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