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沈瑄放開孟清和,起身撈起放在一邊的外衣,“令人去叫那名會制火藥的工匠,帶上幾支火箭,隨我去見王爺?!?/br>“現在?”“現在?!?/br>說話間,沈瑄已披上外衣,系好腰帶。看著沈瑄利落的動作,孟十二郎有點傻。換成是他受了這么重的傷,不在床上躺幾天根本不行。依沈指揮這精神頭,明日說不定會再-cao-起刀子上戰場。人和人,果然是不能比。他喜歡美人,美人也喜歡他??梢窃龠M一步,只能是美人壓他,他被美人壓,否則,拳頭伺候。這日子還有奔頭嗎?應該有吧……燕軍大營秣馬待戰時,朝廷大軍的營中也是全面-戒-嚴,尤其中軍大帳周圍,當真是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與其說是護衛主帥,不如說是防備他再跑路。今日與燕軍打了個平手,總體看來還是己方占優。郭英平安等將領都對取得最終的勝利很有信心,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再出現主帥丟掉大軍自己跑路的事情!看住李景隆,穩住他,各種嚴防死守,千萬不能讓他離開中軍大帳十步以上!李景隆也知道自己的處境,要是再跑一次,他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涯都要提前終結。平安等人不派兵,他也不會跑。他比任何人都渴望一場勝利,哪怕是小勝,哪怕是慘勝,全都無所謂!午夜時分,雷聲炸響,閃電劃過天際,大雨傾盆。四月很少會下這樣的大雨,還是雷雨。閃電一道接著一道,燕軍營中很快積水,士卒顧得不得雨淋,匆忙為糧草披上油布。突然,幾聲悶雷連著閃電炸響,仿佛天要破開一般。一個刺目的火球落在燕軍營中,直接砸在了燕王的帳前,火光沖天。看到這一幕的將兵全部石化僵硬。想當初,燕王做造反動員時,屋頂落瓦都讓眾將心驚rou跳,如今端坐營中,竟然有火球從天而降?莫不是老天示警?正在帳中研究火箭的燕王也半天沒說出話來。他是造反了,造反就要被雷劈?那他老爹早就該金光萬丈瑞氣千條了。不過,只有朱棣堅信老天爺沒有看他不順眼還不行,必須讓手下的將兵們相信,否則不-炸-營也會鬧得人心惶惶,失去戰意。造反畢竟是個投機事業,雖然風險越大收益越多,但若是投機失敗,賠上的可是自己的小命。朱棣本人是不造反不成活,他手下的將兵卻不一樣。反戈一擊投降朝廷,朱允炆為了名聲也要善待他們。想到這里,朱棣不淡定了。沈瑄單手按住肩上的傷口,同樣眉頭緊蹙。鄭和臉色發白,顯然也是被天降異象給嚇到了。帳中唯一鎮定的只有孟清和,不就是雷劈了一下,幾根長槍不幸成了避雷針嗎?可他不能說這是自然現象,說了也沒人相信。孟十二郎眼珠子轉了轉,干脆舉起雙臂,學習道衍,高呼一聲:“吉兆??!”沒控制好音量,嗓子喊得破音,卻成功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火為尊,此乃上天降下吉兆,王爺必勝!我軍必勝!”孟清和喊得激-情-洋溢,聲音傳出了帳篷,帳外的士卒轉動著僵硬的脖子,懷疑自己聽錯了。被雷劈是吉兆?這是哪個不良門派的歪-理-邪-說?燕王神情一變,哈哈大笑兩聲,“對,此乃吉兆!勝兆!”話落,掀開帳簾,大步走了出去,抽—出長刀,“此乃上天助我,我軍必勝!”看著燕王這個姿勢,孟清和頓時小臉煞白。雷雨天舉把刀,還做出個自由女神的姿勢,是嫌剛才的雷劈得還不夠準?如果建文帝知曉自然科學知識,再見此情此景,絕對不用繼續發愁了,叔叔自己找雷劈,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幸虧燕王氣運絕佳,在他找劈的時候,雷聲越來越小,雨勢漸弱,閃電也沒了蹤影。朱棣可以毫無顧忌的高舉長刀發表演說,被雷劈是吉兆,絕對的吉兆!一通宣揚封--建-迷-信,不管旁人信不信,總之,燕軍相信了。雨停時,一支由蒙古人組成的騎兵隊伍突然出現在營外,據來人稟報,他們是奉部落首領之命前來相助燕王,同行有護衛侯顯出塞的兩名燕軍,帶著侯顯與楊鐸的親筆書信,信末蓋有燕王親自交給侯顯的印章。朱棣頓時大喜,親自迎接三百蒙古騎兵,命人妥善安置,暫時編入邱福麾下,明日隨大軍一同出戰。這下,燕軍的士氣蹭蹭拔高,磨刀霍霍,等著天明到來。老天都降下吉兆,此戰必勝!打,必須打!營中的朵顏三衛見到這些新來的蒙古騎兵,頓時升起一股危機感。物以稀為貴,強有力的競爭者橫空出世,意味著什么?隨時可能下崗!蒙古壯漢們連夜磨刀,一邊磨一邊堅定決心,為了牛羊,為了草場,為了飯碗,必須拼命了!沈瑄主動向燕王請戰,明日加入前鋒隊伍,以血今日之恥!燕王拍著沈瑄沒受傷的肩膀,大笑道:“好!錚錚男兒當如是!”孟清和沒有主動請戰,卻也得了不小的好處。蒙古騎兵來了,被雷劈成吉兆了,加之獻上的火箭,離開燕王大帳時,孟僉事成為了過去,孟同知走馬上任。從四品到從三品,孟十二郎的升官發財之路,再次有了質的飛躍。第七十六章...一夜大雨,清晨時分,河水上漲,兩岸彌漫著著淡淡的霧氣。天色未亮,燕軍大營擂鼓聲起,士卒列陣魚貫而出。戰馬打著響鼻,鎧甲摩擦發出懾人的金鐵之聲。比起昨日,今日的燕軍很沉默,卻沉默得讓人害怕。未臨戰場,殺意已在隊伍中彌漫。百戰之師,王者之師,令北元聞風喪膽的燕軍,今日將繼續同南軍血戰。是生是死,是榮耀子孫還是去閻羅殿,全看這一遭了。黎明時分,燕軍已全部渡河,鋒矢向南。河對岸,朝廷大軍也列好了陣勢,都督平安率領的軍隊仍為先鋒,瞿能隨后,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杰,以及不久前抵達的越巂侯俞通淵分率大軍翼其左右。李景隆的中軍留在最后,一為督陣,二來,眾將擔憂這位不靠譜的主帥臨戰膽怯,胡亂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