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8
”三保:“……”渠長眉毛一豎,“不算?”“算,當然算?!比W旖浅榱艘幌?,“不過得等王爺回來一起算?!?/br>“好!”蒙古壯漢點頭,從懷里掏出幾張紙和一截木炭,鄭重的記下了此戰能換來的牛羊數目,拉著三保按手印。“這個,咱家做不得主……”“恩?”“沒事,咱家按?!?/br>三保淚了,壯漢們滿意了。寧王妃和朱盤烒看得目瞪口呆。這些跟隨寧王多年的蒙古騎兵就是這樣被收買的?王爺知道了會做何感想?或許還是不讓王爺知道的好。就這樣,燕王用牛羊和不會兌現的草場成功挖了寧王的墻角,再回到大寧城,主人和客人的角色已經對調。見大局已定,寧王沒做無謂的反抗,自己一家子都被“保護”起來了,下令調集松亭關的軍隊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朱棣都敢造反,砍個把兄弟腦袋應該也不是難事。想通之后,寧王表示愿意團結在燕王的周圍,一起靖難,共同造反。燕王很高興,當即說道,“待到事成,你我兄弟共分天下!”雖然只是一句口頭承諾,卻也讓寧王激動不已,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造反這一偉大事業中。燕王畫下的餡餅太誘人,致使寧王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忘記了朱老四有多像他們的老爹。朱元璋喜歡亂印鈔票,朱棣繼承了老爹的愛好并且發揚光大,除了印鈔票,還喜歡開空頭支票。不過朱權也該感到安慰,他并不是朱棣唯一的受害者,除了同樣被忽悠的朵顏三衛,朱棣的親生兒子才被坑得最慘。什么世子身體不好?如果朱高煦更了解朱棣的話,肯定會抱著腦袋撞墻,他怎么就這么實在,果真是太傻太天真!成功拿下大寧城,與寧王結成造反同盟,燕王率領朵顏三衛直撲松亭關。松亭關守將沒做太激烈的抵抗就打開了城門,寧王都在燕王手里,他還反抗什么?干脆加入造反隊伍算了。拿下了松亭關,燕王的手中的軍隊進一步壯大。燕山后衛的人數也由原來不足五千人猛增加到一萬兩千人,雖同資格最老的左衛,右衛和前衛仍有一定差距,但與邱福率領的燕山中衛卻已是不相上下。隨即,燕王領兵進入會州,在此重整軍隊,創立五軍,各軍任命主將一名,副將兩名。張玉將中軍,沈瑄、鄭亨為左右副將。朱能將左軍,朱榮、李浚為副。李彬將右軍,徐理、孟善為副。徐忠將前軍,陳文、吳達為副。房寬將后軍,和允中、毛整為副將。燕王起初考慮令何壽為中軍副將,但何壽自北平奪門之戰便表現不佳,私下里更是動作頻頻,讓燕王心生警惕。上位者最忌諱的就是手下串-聯,尤其是武將串-聯。背著老子拉幫結派,你小子想干什么?!實際上,何壽真沒想干什么,若他真想反叛朱棣投靠朝廷,也不會做得這么明顯。所謂的拉幫結派,不過是為在軍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作為跟隨在燕王身邊的老人,張玉朱能他比不上,沈瑄和鄭亨這些后來者卻實實在在的讓何壽心氣難平。若在平時,何壽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現在是什么時候?燕王正舉旗造反,此舉就顯得大大不妥。被燕王疑心,打上一個問號,注定何壽會離權利中心越來越遠。結果,沈瑄鄭亨等人后來居上,五軍之中,何壽連個副將都沒撈上,只能在燕山前衛指揮同知的位置上繼續接受考察。讓何壽更加無法接受的是,不需多長時間,武力值連他零頭都趕不上的孟十二郎,即將和他平起平坐!何壽再不服氣,有燕王壓著,也不敢窩里反,只能對著南軍泄憤。作戰更顯勇猛,屢次立下戰功,倒是逐漸扭轉了燕王對他的看法,總算在靖難后期擺脫了同知的頭銜,升了指揮。也算是陰差陽錯,因禍得福?擴充了軍隊,搬空了半個大寧城的燕軍,當真是鳥槍換炮,非昔日可比。王旗之下,聚集起上萬的蒙古騎兵和大量慣于戰陣的邊軍,加上從寧王處搜刮來的火器,燕王底氣很足,大手一揮,下令回師北平。李景隆敢帶兵去抄他的老窩,必須受點教訓!在大寧城中立下大功的孟十二郎,途中經常被燕王召到身邊說話。燕王同諸將商議作戰計劃時,他也有幸旁聽。在燕軍中,孟清和的地位再次悄然發生變化。不再只因世子對他的賞識,而是直接來自于燕王,最大的大佬。大家可以不買世子的賬,卻不能無視燕王的態度。同級和下級自不必說,連指揮一級都開始同孟十二郎稱兄道弟。面對這種情況,受寵若驚不至于,小心應付卻是必須,孟清和也算駕輕就熟。張玉正在北平外圍防守要地,身為副將的沈瑄和鄭亨暫代其指揮中軍。鄭亨不只一次在沈瑄帳中見到孟清和,眼見沈瑄對孟清和照顧有加,不免思量,沈瑄此人著實不凡,或許非是有意,但孟僉事得王爺賞識,感激于沈瑄往日的幫扶,必定有所回報。必須承認,鄭亨得出的結論也代表了軍中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可惜,問題的答案往往距離所謂的“真相”相當遙遠。被沈瑄的舉動啟發,各軍主將副將紛紛開始禮賢下士,關心士兵。不好意思到他的帳篷里睡,因為呼嚕聲大?沒關系,他呼嚕聲更大。有汗臭?更沒關系,他有汗腳!軍漢還想掙扎,上官一瞪眼,一切為了王爺,必須到老子的帳篷里睡!被抓著領子的軍漢頓時淚流滿面。動靜太大驚動了燕王,得知前因后果,燕王特地表揚了沈指揮,“做得好!如此上下一心,何愁大事不成?!?/br>將官串-聯必須小心,關心士兵,時刻訓導要效忠于自己則是好事,大大的好事。遭到表揚的沈副將沒說話,表情十分微妙。該解釋嗎?還是繼續誤會下去吧。自此,孟十二郎徹底在沈瑄的帳中扎根,想挪個地方,根本不可能了。燕王回師途中,北平城的攻防戰即將進入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