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1
出此計策?不出三日,朱高熾三兄弟的孝行傳遍了京城,連激進派的削藩人士也夸贊世子敦厚。翰林侍講方孝孺,當著建文帝的面夸獎朱高熾各種仁厚,各種孝順,各種好。他一表態,京城里的讀書人都是一面倒的交口稱贊,連身負囂張驕橫惡名的高陽郡王,名聲都好了許多。在孟清和提議時,朱高熾預料到會有這種結果,只是沒想到影響這么大。朱高煦和朱高燧卻是震驚了,見徐輝祖對他們的態度都轉變許多,兄弟倆拿起筷子捧起碗,高粱餅子小米粥,加上點咸菜,說實話,也是挺香的。由于朱高熾三兄弟鬧出的動靜太大,進京的藩王也紛紛表示要為老爹抄經吃素。身為皇帝,建文帝不能不表態,干脆一咬牙,打包行李搬進右順門外的武英殿,齋戒!洪武帝若是泉下有知,不知會感動于子孫們的孝行,還是因其目的不純從地下蹦起來?只有天知道。京城之外,北平布政使張昺和采訪使暴昭,接連向京中傳送秘信,燕王的確是沉疴難愈,之所以對外界嚴防死守,謹防消息泄露,全因燕王病況著實特殊。不只舊病未愈,還出現了新病。學術性用語為間歇性-精-神-病。通俗點形容,就兩個字,瘋了。☆、第四十七章燕王瘋了?建文帝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第二反應還是不相信。在他看來,自己發瘋都比朱棣發瘋更可信。獨坐武英殿中,看著香爐中冉冉升起的青煙,建文帝甚至開始懷疑,張昺等人已暗中投靠燕王,才會送來如此荒謬的消息。不,不會。建文帝搖頭,不說別人,暴昭就絕對不會投靠燕王。此人生性耿直,有氣節,好廉潔,嫉惡如仇。獲悉燕王有異舉只會上報朝廷,絕不會被輕易收買。既如此,莫非燕王真的瘋了?建文帝越想越是疑惑,他實在想不明白,能讓殘元聞風喪膽,被洪武朝大將評為善戰善謀的燕王朱棣,怎么會瘋了?“來人!”一把推開面前的經書,這件事必須確認,盡快確認!殿外候著的宦官聽到聲音,立刻躬身進殿,“奴婢在?!?/br>“召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覲見?!?/br>“奴婢遵命?!?/br>從建文帝口中得知燕王發瘋的消息,齊泰眉頭緊擰,黃子澄卻是滿面喜色,連聲道:“此乃太—祖皇帝保佑,陛下乃真命天子,天佑洪福!”建文帝沒出聲,換做往日,黃子澄這么說,他還會高興上一陣,可有了朱高熾事件,逼得他不得不進武英殿齋戒,頓頓吃素,再高端的吹捧也未必能讓他心情變好。如今,滿京城的人都在稱贊燕王世子仁孝,連入京的藩王都有人夸贊,卻偏偏忽略了他這個皇帝。非但如此,還有個姓趙的御史在廷上指責他的孝心比不上朱高熾,必須下決心提高,才堪配天子之尊。建文帝氣得掀了桌子,卻不能把出言指責他的御史如何。糾察不法,彈劾百官,勸誡皇帝,屬于言官的本職工作。建文帝非但不能把這個姓趙的怎么樣,還要夸獎他,笑呵呵的對他說,罵得好,說的對,聽君一言,朕如醍醐灌頂,不足的地方,朕一定改!此舉傳出,建文帝總算撈回些許名聲,趙御史更被視為言官楷模,敢于向皇帝直言的斗士,一時風頭無量。君臣三人在武英殿對坐良久,黃子澄沒提出任何可行性的建議,齊泰則認為,應當先確定此事的真實性,才好制定下一步計劃。建文帝深以為然。隔日,建文帝給身在北平的張昺謝貴等人同時發下密旨,令其密切關注燕王的一舉一動,務必確定其是真瘋還是假瘋,背后到底有什么陰謀。密旨到達北平,張昺等人湊到一起商量,燕王府內防守太嚴密,探子進不去,消息也送不出,只能加強府外的-監-視力度。事實上,探子根本不需要進府,為了支持張昺謝貴等人的工作,燕王每天都會定時定點出府,到大街上遛彎。一身親王常服,頭發梳得整齊,沒見口歪眼斜,更不見對人傻笑,一眼看去,絕對是個正常人。一旦到了飯點,卻像是按下了啟動按鈕,某親王立刻從正常變為了不正常,見誰家院門沒關好,直接沖進去,大馬金刀的坐下,搶奪飯食,還一搶就是一鍋,連主人手里的飯碗都要搶過來。吃完一抹嘴,到屋外找個犄角旮旯,躺下呼呼大睡,一直睡到太陽下山,才被護衛小心的抬回王府。抬走燕王之前,護衛不忘給受驚的人家留下銅錢寶鈔,價值遠遠超過被搶奪的飯菜。得了寶鈔銅錢的人家自然是千恩萬謝,還引來左鄰右舍羨慕的眼光。自此,北平城中,但凡是精神-病人-朱棣出沒的地方,每到飯點,必家家戶戶大開房門,飯菜飄香,等著燕王駕臨。幾日下來,白日生猛海塞的燕王,每夜都在王府后花園隱秘處遛彎,撐的。初時,張昺等人也曾懷疑燕王裝瘋,某日借機拜見燕王,卻見他捂著三條棉被坐在火爐邊,身上的汗味飄出幾里,熱得臉色通紅,仍一個勁的發抖,口中直呼:“冷死我了!”王妃守在一旁抹眼淚,一邊哭,一邊叫人給燕王多加了一條棉被。見燕王臉更紅了,又叫人端來冰盆。卻見燕王大喝一聲,一腳踹翻了冰盆,“數九寒天,竟然如此,要害孤性命不成!”王妃哭聲一停,一腳踩扁倒扣過來的銅盆,捂著手帕淚奔了。看著這一幕,張昺謝貴相信,燕王的的確確是瘋了,不然就是他們瘋了。又一封奏疏送往京城,燕王發瘋的消息很快在京中傳播開來。此時,太-祖祭日已過,各藩王拜祭過老爹之后,紛紛整車套馬,收拾行李,各回各家。大部分人走得十分順利,個別人卻明顯回不去了。例如齊王朱博和岷王朱楩,兩人均被密報行不法事,對朝廷不軌。告發齊王的是王府中一名屬官,名不見經傳。告發岷王的來頭比較大,平西侯沐晟,即是有明一代,世鎮云南的沐家。證據確鑿,兩位藩王先后被召至應天府,出來的時候,爵位都被削去,全家被貶為庶人。這還不算完,岷王一家被遷往福建漳州吹海風,齊王被貶往蜀地,和周王一起進行勞動-改造。中途出了點岔子,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