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8
。據說燕王世子喜好讀書,不愛運動,常常在書房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再加上這么吃,想不胖也難。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洪武帝只盯著朝廷百官,卻忘記教導一下大胖孫子,讀書不錯,但不能總關在屋里,沒事該外出走兩步,生命在于運動。眼見朱高熾又拿起一塊點心,孟清和眼珠子轉了轉,道:“世子,卑下曾在鄉間聽過不少有趣的故事,不若給世子講來解解悶?”“哦?”朱高熾來了興趣,點心也不吃了,擦擦手,“講來聽聽?!?/br>“那卑下就獻丑了?!?/br>孟清和清了清嗓子,“卑下年幼時,曾在鄉間遇一老人,鶴發銀眉,衣著不類我朝,言行卻分外儒雅。卑下好奇,上前詢問,老者言,其祖宋亡時投海-殉-國,本必死,不想被兩條大魚所救,又遇商船,船主亦是宋人,海外行商歸來,尚不知宋已亡國……”朱高熾聽習慣了王府教授的經典之義,還是頭一次聽這樣的“民間故事”,只是個開頭,就聽得入迷,連點心也忘了吃,車內的宦官也是聽得入神。“……老者先祖隨船達海外之土,其上有黑人,全身如涂墨,身體強健,行走如飛……”孟清和講得興起,干脆給朱高熾普及起了地理知識。歷史上,這位明仁宗只做了一年皇帝,但在永樂帝外出打仗時,政務都是由他處理。若是能讓他對海外之土產生興趣,鄭和的七下西洋便不會劃上終點,明朝的艦隊將改變整個世界。什么西班牙無敵艦隊,什么英國貴族海盜,統統喂魚去吧!足足講了一個多時辰,茶水灌下去一壺,聽故事的人和講故事的人仍是意猶未盡。中途休息時候,孟清和仗著膽子提議,不若請高陽郡王與朱高燧一同來聽故事?朱高熾笑著點頭,親自給孟清和倒了一杯茶,“孟百戶費心,孤以茶謝汝?!?/br>孟清和忙接過茶杯,連聲不敢。猜也能猜到,朱高熾的理解同他的本意有一定差距,他沒費勁解釋,誤會了說不定更好。只要能達成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浮云。“聽故事?”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覷,世子吃多撐到了?“二哥,要去嗎?”朱高燧的確感到無聊了,卻沒擅自決定,還是先詢問朱高煦的意思。自昨天孟清和驚馬之后,朱高煦的臉色一直很難看。他自己知道,不是他下令動的手,可無論在誰看來,都是他的嫌疑最大。不管孟清和活著還是死了,都成功挑撥了他和世子的關系,也擺明他同世子不和。出發前,父王的告誡言猶在耳,朱高煦再白癡,也不會犯這么明顯的錯誤。到底是誰干的?朱高煦一度懷疑是世子動手,栽贓嫁禍不是文人最擅長的?隨即又搖頭,世子的確有心計,可這樣的手段應該不會做,也不屑去做。那么,是護衛有問題?倪千戶只知道沈瑄見了世子,并不知道沈瑄也見了高陽郡王。一明一暗,布下了一個局。一旦護衛中埋進了釘子,將直接威脅到兄弟三個的安全,必須想法子一網打盡。朱高熾和朱高煦都認為暫時按兵不動方為上策,進京之后才是動手的最佳時機。說不定還能撈到幾條大魚。朱高熾和朱高煦心里清楚,平時爭得面紅耳赤沒關系,面對外來的敵人必須立場一致,團結在一起。不然的話,老爹的鞭子可不是那么好受的。“二哥,咱們去不去?”朱高燧又問了一句,朱高煦把手里的兵書一扔,去,怎么不去?他擠兌世子是一回事,旁人挑撥又是另一回事。真當他朱高煦是個只會打仗沒有腦袋的武夫?朱高煦和朱高燧下了郡王車架,上了世子車輅,半晌,輅亭里傳出了朱高熾兄弟的笑聲,一眾護衛面面相覷。世子和高陽郡王,這是唱的哪出?沈瑄甩了甩馬鞭,號令隊伍啟程。倪千戶騎在馬上,回頭看向世子輅,臉上閃過一抹陰沉。車外諸人心思如何,暫且不論,車內倒是難得的融洽。朱高燧盤坐在錦褥上,手里捧著一盤點心,朱高熾不吃了,他肚子可有些餓了。朱高熾和朱高煦的形象好點,卻也忍不住連連發問。黑人算不得奇怪,唐時便有昆侖奴,紅人卻著實稀奇。還有名為“土豆”,“地瓜”,“玉米”的食糧,更是讓幾人驚訝不已。“可都是真的?”朱高熾率先問道,“若真有此種食糧,我大明之糧無憂矣?!?/br>“回世子,卑下也是聽說,然那位老人言之鑿鑿,還拿出了繪有實物的圖冊?!?/br>“果真如此?”朱高煦也坐直了,“那位老人現在何處,可能尋得?”“回郡王,卑下是在年幼時遇到老人,同卑下講過這些之后,老人只言,遠行萬里,終回故國,只愿落葉歸根,達先祖之愿。隔日便不知所蹤,卑下再沒見過他。問卑下的家人,也言未曾見過,卑下還以為做了一場夢?!?/br>孟清和說得真切,聯想老人先祖的身份,朱高熾不免嘆息一聲,朱高煦和朱高燧好似也受到了觸動。朱高燧還嚷著回北平之后,要將此事告知父王母妃,必定為老人先祖立碑。見把兄弟三個忽悠到如此地步,孟清和默默低頭,佩服自己說故事的功力。恩,值得驕傲!有了孟百戶的故事,到京之前,朱高煦和朱高燧再沒回郡王車架。消息送到北平,燕王妃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燕王摸著下巴上的短髭,果然兒子不聽話就得揍!一說-抽-鞭子,全都老實了。道衍和尚則是看著地下—兵-工廠終于試制成功的虎蹲炮,捻著佛珠,笑得意味深長。建文元年,五月初二,燕王世子一行終于抵達南京。出迎的依舊是鴻臚寺卿,有了上次接待燕王的經驗,從鴻臚到少卿,全都氣運丹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想,此次進京的燕王世子大出眾人預料,行事溫和,面容敦厚,連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受了他的影響,沒刻意找麻煩。徐增壽得知外甥進京,撇開公務,親自到城門前迎接,徐輝祖聞聽他沒告假就從衙門跑了,氣得差點再動家法。按照事先安排,朱高熾下榻京城燕王府,朱高煦和朱高燧被徐增壽直接帶回了魏國公府。奉命迎接的鴻臚寺一干人等明知道不合規矩,可想想魏國公府,只能把勸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