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
送來的東西,都要仔細記著,有人問起,多說幾句好話。再問十二郎如何,別多言就是了?!?/br>孟許氏和孟張氏心中揣度,應該是小叔信中寫了,娘才這么有主意。不過小叔是有大才的,按照他說的做,應該不會有錯。自孟重九和孟廣孝往孟清和家中送過東西后,族中人陸續得知孟清和在軍中升了百戶。羨慕的有,嫉妒的也有。說好話的多,語氣發酸的也不少。孟王氏婆媳三個,不管什么樣的話,聽過就算。倒是孟清海,如他之前所料,在學中考評中降到了二等。若非在族中擺足姿態,沒讓人抓住把柄,怕是連二等保不住。離秋闈還有不到六個月,在這期間,他必須想辦法不被評為三等以下。為此,他什么都能忍!什么都可以做!端坐于案后,翻開書本,聽著儒師在前方宣講,孟清海的雙眼中閃過一抹堅定。孟清和,十二郎。總有,再見面的一天。開平衛,西城千戶所中,養傷中的孟百戶突然打了個噴嚏。受涼感冒了?不像。那是有人惦記他?揉揉鼻子,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帶著燕王口諭的三保一行,在路上被大雪耽擱了兩日,終于抵達了開平衛。在城門前驗過腰牌,說明來意。守城門的邊軍立即派人稟報衛指揮使司。燕王有話帶給沈瑄,還有口諭是帶給宋忠的。三保在燕王身邊伺候多年,自然能分辨其中的輕重緩急。報信的人先后到了西城千戶所和衛指揮使司。沈瑄先一步迎到了城門前。見到一身青色武官服,面色略有些蒼白的沈千戶,三保不敢怠慢,上前一步,“咱家有禮,千戶一向可好?王爺有話要帶給千戶,待咱家見過宋都督,再告于千戶?!?/br>“多謝馬聽事?!?/br>“不敢?!?/br>兩人說話時,到衛指揮使司送信的邊軍折返。見只有一名指揮僉事前來,三保嘴邊的弧度未變,眼中卻沒了笑意。“宋都督要-抽-調衛所半數精壯,為防邊塞有失,徐指揮正前往開平左屯衛調派兵卒?!倍潭桃痪湓?,趙僉事就解釋了徐忠不在開平衛的原因,順帶告了宋忠一記黑狀。別看三保只是個宦官,能被燕王派來傳達口諭,證明他是在燕王身邊說得上話的。趙僉事想得很明白,既然選了燕王這條路,干脆一條道走黑。宋忠的黑狀,不告白不告,完全無壓力。在燕王的地盤上,抽-調邊塞的精壯,一次就是幾千人,連個招呼都不打,這絕對是一巴掌扇在了燕王的臉上。燕山護衛被調走,那是朝廷有令,調走開平衛的邊軍算是怎么回事?比起現在還很低調的燕王,宋都督此舉才更有造反的嫌疑。說是皇帝命令的?旨意呢?空口白話,紅口白牙的,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徐忠借口到屯衛調遣兵卒,未嘗沒有拖延的意思。宋忠調走沈瑄麾下的一千騎兵,已經讓衛指揮使司上下警覺??催@架勢,說朝廷不想辦了他們這些同燕王走得近的,誰信?一記黑狀告完,趙僉事眼珠子轉了轉,又加上了一句,“宋都督還說,燕王不過是藩王,傳達口諭何須親迎,讓馬聽事自去見他?!?/br>宋忠的原話不是這樣,意思卻是一樣。按理也找不出錯來。但有之前那記黑狀打底,這就不是遵守朝廷法度,而是藐視燕王!華夏的語言藝術,當真是博大精深。三保冷笑,宋忠其人被狠狠打上了一個大叉,想要擦掉?基本不可能了。☆、第三十六章開平衛指揮使司二堂內,一身藍色葵花胸背衫,戴黑色幞頭的宦官三保,滿臉笑容的對端坐于上的都督宋忠說道:“王爺久聞都督大名,得知都督奉命戍邊,故欲一見?!?/br>“不敢?!彼沃乙残Φ溃骸巴鯛敽駩?宋忠愧不敢當?!?/br>“當得?!比@^續說道:“王爺身在藩邸,仍心系朝廷。如宋都督這般忠君愛國之士,王爺最為贊賞,常在府中言,都督大才?!?/br>宋忠干笑兩聲,端起茶盞,心中發緊。三保也不急,王爺口諭在此,宋忠要么徹底撕破臉皮,要么乖乖的到北平去拜見王爺。只要皇帝一天沒下旨削去燕王的爵位,王爺依舊奉先帝之命節制邊塞諸軍。在軍中,王爺的口諭輕易不得違抗,宋忠別想再玩花樣。即使滿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要對藩王下手,皇帝的里子都快掉沒了,面子還是要做,誰讓他是皇帝呢?這是王府里那尊佛爺說的。三保深以為然。宋忠再不情愿,再有顧慮,燕王親自派人上門,他也不能硬生生的掃對方的面子。否則,下次來的恐怕就不是宦官了。在朝廷調派大軍之前,憑他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對抗燕王。從南方帶來的衛軍不適應邊塞的天氣,很多都病倒了。燕山衛的精壯用起來總有些顧忌。從邊塞衛所抽-調邊軍,是宋都督同手下幾名指揮商討后做出的決定。一來邊軍善戰,連韃子都望風而逃。二來,比起燕王鐵桿出身的燕王護衛,還是邊軍更可靠些。畢竟邊軍拿的是朝廷的糧餉,燕山護衛則相當于燕王的私軍。想得不錯,但在抽調邊軍時,宋都督也遇上了一些麻煩,例如衛所指揮,同知和僉事的不配合。沒有明擺著和他作對,只要使上一個拖字訣,足夠讓他頭疼。要騎兵?好,沒問題,不過馬匹馬鞍還需要配齊,請都督稍等兩日。要火銃兵?也沒問題!只是前幾個月韃子接連犯邊,火銃有一部分損毀,火藥的消耗量也是極大?;鹚幨艹⒐苤?,衛所不得私造。兵卒,都督先用著,火銃火藥,等朝廷補發了再說。要大量步卒?成??!但有一點,這步卒調走了,軍糧就請都督自己解決一部分。朝廷從南方運糧的海船至少六月后才到。邊軍定額減少了,來不及到原籍勾補,只能衛所里的余丁和貼戶頂上。守城的人多了,種田的人少了,糧食不夠吃,都督,您就體諒一下?徐指揮以調遣邊軍為名遁了,衛所同知借口各項公務也遁了。余下以趙正為首的四名指揮僉事,整天擺著一張笑臉,像是四團任由搓揉的面團,宋都督說什么都滿口答應,就是不做實事。追究?人家沒說違抗都督的軍令,只是情況所迫需要推遲一兩天,總不能像對沈瑄那樣軍棍加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