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
不過街坊鄰居里對姜錦的評價還是有些毀譽參半。 流言這東西傳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 不過嚴六小姐這么一處置,齊氏肯定不會再來無理取鬧了,以衛三郎的性格,倒不是一個會鬧事的。 姜錦馬上把注意力轉到酒樓上了。 酒樓的裝修在夏天到來之前已經做好了,本來說八月里開業的,結果正好撞上太子薨逝,姜錦便又推了一月,九月里開。 帖子是已經發出去了,主要是和來過包子鋪里吃包子的家境比較富?;蛘吖倩氯思业目腿?,以及嚴六小姐那邊的朋友。 不得不說一下,嚴六小姐雖然平日里也不怎么和姜錦玩鬧,但是關鍵時候都很夠朋友。 就不說上次把齊氏給嚇軟了的事情,這次姜錦的酒樓開業,她也許諾了一定會來,并約了朋友給姜錦捧場。 青梅心里還挺替他家殿下著急的,因為這酒樓還有別的用途,他家殿下總不好直接露臉的,這捧場的事,可就沒什么表現機會了么。 其實她真是擔心太多了,明著不幫忙,暗地里也要幫忙啊,蔣二約了他的侍衛兄弟們不用說,只要七皇子稍微給某些人透點口風,自然有人去吃飯。 其實姜錦倒是沒那么多奢望,只是緊張生意如何,畢竟這生意可關系她的小目標多久能完成呢 等到開業那日,姜錦也盛裝打扮了,雖然未直接露臉,卻親自去就酒樓坐鎮。 然而不得不說,她真是擔心太多了。 上午放了鞭炮后就有客人來吃飯,而等到中午正點兒,人多的根本就快沒地方坐了,連大堂里都滿滿的。 不要小瞧吃貨對美食的追尋,何況這首日開業,還打八折呢。嚴六小姐招呼的生意上的伙伴雖然有幾分客套,但是當真下了筷子,吃上兩口,就覺得,恩,這地方可以常來。 更不用說七皇子麾下的那些,大老板的臭腳本來就要捧,東西那么好吃,就是意外之喜了。 等到快傍晚的時候,菜色都不成席面了,還有人說來吃飯。 等到傍晚盤賬,姜錦也嚇了一跳。 她這一日備食材花了三百多兩,其中有些是比較珍貴的,海參燕窩人參之類的,倒也沒全用掉,不過也不計算在內了。但是這一日里,她光席面就接了二十二桌,一桌席面平均下來差不多也有四五十兩,光是這整桌的席面就掙了一千一百二十二兩,還不說下面的小宴,幾個朋友小酌這樣的。 這一日里算下來,毛利潤竟有一千八百多兩,本錢快回了一半兒了。 而酒樓里大廚二廚打下手的小幫傭學徒一共是十二人,跑堂的四人,掌柜的二人,一月工錢也用不到兩百兩,這還是因為大廚二廚和大掌柜是三人月工錢接近一百五十兩,二掌柜不常來,而且是王府的人,不用姜錦給多少工錢。 除此之外,姜錦這酒樓開業,送賀禮可不少,嚴六小姐不用說,薛家也因為薛珍珠的原因很給姜錦面子,林大公子雖然因為素日體弱,沒來著人多的地方,倒是送了一份不簡薄的賀禮來。 柳葉看著姜錦盤賬,也是驚得不行,“快掐我一把,我總覺得,這肯定不是真的?!?/br> 姜錦笑,“我也想別人掐我一把呢?!?/br> 她也有點激動,好吧,不是一點激動,一天快兩千兩,一年三百五十六天,豈不是要六十萬兩銀子。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首先這是開業第一天,明天生意肯定會大幅度回落,其次酒樓生意有淡旺季,這個季節算是旺季了。 “不過,明兒估計就沒有這么好的盛況了?!?/br> 姜錦也是開過店的,而且不止一次,雖然不知道大酒樓的情況,但也知道這生意規律。 果然第二天生意就淡了些,倒也掙了接近一千兩銀子。 姜錦見生意興旺,也不太苛刻那點小錢,來吃飯的都送店里特制的重陽糕。 反正六號開業,第一天打八折沒送,七號八號九號送三天,也是有限的。 重陽糕茱萸菊花酒也是重陽節的節令食品了,在現代倒是不多見,姜錦也不太了解。 鋪子里用的重陽糕方子是王府里的方子,用的是糯米粉和梗米粉二比一,赤小豆做的豆沙,各色果脯,花生,瓜子兒等堅果,紅糖,白糖,油。 先把兩種米粉攙和起來,然后取四分之一攙紅糖,加水成漿,剩下的加白糖,混成糊狀,然后一層白糖米糊一層果脯切絲兒一層紅豆沙,一共疊做八層,等蒸透未熟的時候,上面鋪上攙紅糖的米漿,撒上果脯絲堅果粒,然后用紅棗擺出花型,最后用菊花裝飾,然后上籠蒸熟。 等這花糕涼透了,切成菱形,也就成了重陽糕了。 要說這法子也沒特別稀罕,但是姜錦選料精細,味道調和的又軟糯不粘,甜而不膩,果脯的酸甜和果仁的香配合的恰恰好。 因此還真有人初七里吃過飯后,初八為了這重陽花糕又特特的再來一趟呢。 這么著,七皇子也特地要了五斤重陽糕去吃,也就不稀奇了。 姜錦對重陽的感覺其實不算很重,但其實時人還是很看重重陽的。 只比中秋稍微少了一點鄭重,姜錦便也隨波逐流的喝了菊花酒吃了重陽糕,登高是沒有的,她還得在鋪子酒樓里兩處忙活,哪里抽得出時間? 倒是嚴六小姐,也是個孤身在外的,倒是找姜錦一起來喝了兩杯菊花酒。 宮中也重重陽,尤其今年太子薨逝,還真是便插茱萸少一人,梁帝喝了點酒就開始難受了,除了稱病不出,最后帶著病容勉強來的七皇子蕭顏,其余的兒子在他的眼里都成不不孝不悌的了。 大皇子心里雖恨得咬牙切齒的,卻沒法子說什么。三皇子心下也暗恨這老頭子昏庸糊涂,這是讓他們都死了,才開心? 梁帝雖然昏庸,可是到底還是他們的父皇,沒有謀朝篡位的本事,也只能忍著,雖然心里果真不孝不悌的罵了不知道多少老不死了。 過了重陽,倒是有另一件事讓姜錦吃了一驚。 之前和衛三郎鬧起來的朱家大官人過來提親了。 這朱家做事可比衛家講究多了,朱家老太太是請的官媒,先遞了帖子,然后自己也親自過來了。 姜錦雖然對之前那事十分厭惡了,但是朱家老太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