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3
,意思就是說,你家有多少地,你就交多少稅。你家有幾口人,你家就有幾畝地。 但在康熙朝后期,土地兼并的很嚴重,更多的土地資源,是在少部分人手里的。 這少部分人,多為舉人進士,還有富商官員。 胤禛這樣的政策,實際上就是要這些人將土地給吐出來,不吐出來的,那就多繳稅。反正大清人口不算多,荒地也不少,實在不行,就給百姓們多分幾口荒地,種個十來年,也能成良田。 但這樣一來,那些大戶人家說不定就連仆役也沒有了?百姓們有自己的田地了,誰還會去當個受欺壓的佃戶奴才??? 這政策前面年底開始實施,但現在,還沒有徹底落實,有不少地方,胤禛得親自派了欽差去才行。 胤禛面色不太好看,靜怡笑道:“皇上也是氣糊涂了,他們既然能說,咱們難道就不能辯駁了嗎?” 胤禛眼神一亮,拍手說道:“確實,朕竟是糊涂了,他們能說,朕自然也能說,朕這就去寫諭旨……” 靜怡嘴角抽了抽,大義覺迷錄的出版時間她記不住了,但有一條,胤禛辯解的時候,好像有個罪名是殺子,能說的上殺子的,唯一一個弘時。 畢竟元壽都活的好好的,弘暉他們又都是胤禛登基之前就生病死了的。 可現在弘時活蹦亂跳的,胤禛也暫時還沒有將弘時給過繼出去的打算,所以大義覺迷錄,也絕不是這會兒就發表的,難道因為自己幾句話,胤禛就要將這本書的面世時間給提前了? 她趕緊伸手拽住胤禛:“先別,我還沒說完呢,諭旨是不能下的,你甚至不能親自出面去辯解,這么說吧,現在在外面討論你名聲的是什么人?是普通百姓,再高級點兒,就是秀才舉人了,你堂堂一個皇帝,要和一個老百姓去討論你有沒有被冤枉,這不是掉份兒嗎?你看給你造謠的那些人,那幕后cao作的,人家主動露面了嗎?” 胤禛大怒:“他們是怕朕將他們給砍了!“ “人家那叫會用人,你堂堂一個皇帝,手底下就沒幾個能用的人嗎?”靜怡恨鐵不成鋼:“這就跟打仗一樣,士兵對士兵,將軍對將軍,你現在一個將軍,要去打對面的士兵,你是不是……” 傻? 胤禛皺眉,他這人,就喜歡實干家,像是岳鐘琪啊,田文鏡啊,張廷玉啊,油嘴滑舌的人他是不太看得上的。這和人辯解的事兒,不得找能言善道的人嗎?這樣想的話,好像沒一個合適的啊。 “先坐下先坐下,今兒我有個好主意,你不讓我說我就覺得憋得慌?!膘o怡笑嘻嘻的說道,難得有她施展拳腳的時候啊,簡直就是,好像發現自己忽然從一個殘疾人變成了田徑選手。熱血沸騰,又很有榮耀感,以及責任感。 當然,壓力也是有那么一點兒的,但是沒壓力就沒動力啊。 “你能有什么辦法?”胤禛皺眉問道,靜怡瞪大眼睛:“瞧不起我怎么的?” 胤禛那表情太明顯了,靜怡哼哼了兩聲,撇嘴:“我這主意肯定好,現在外面傳播皇上壞名聲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滿族八旗子弟,甚至有宗室,還有朝堂上的大臣。第二部分,舉人秀才鄉紳之流?!?/br> “前者呢,我就不瞎出主意了,皇上隨便想個政策,卡住了八旗子弟的錢袋子和口糧,他們就是想說也要先衡量一番了?!膘o怡笑著說道:“關于鄉紳富戶,這一類更好解決,誰給他們銀子賺,他們就說誰的好話,皇上不如搞幾個賺錢的項目,像是咱們那個鐘表,可以找人合作,現在這鋪子有些小,只京城這一塊地方都滿足不了,然后就是海運什么的?!?/br> “第三類人,舉人和秀才,這一類其實是最不中用了,我覺得皇上都不用搭理他們?!膘o怡笑著說道,能跟著傳閑話的,在靜怡看來都是酸儒。要么是特別想當官兒的,要么就是蠢笨到家的。 不管哪一種,靜怡都覺得不是好人。 “皇上現在最看重的,因為是最底下那一層?!膘o怡笑著說道:“這大清,宗室有多少人?朝堂上的官員有多少人?鄉紳富戶有多少人?秀才舉人有多少人?普通百姓有多少人?前面那一群加起來,有普通百姓多嗎?” 胤禛搖頭,別說是加起來了,就是再翻十倍,也比不上普通百姓多。 “水能載舟,皇上只要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個盛世明君,那不管別人怎么潑臟水,你都能給自己洗干凈了?!膘o怡笑著說道,現在胤禛煩惱的事情,再過個幾百年,就不算事兒了,那會兒,到處都有為他洗白辯解的人。 說完,靜怡深覺得自己今天特別聰明,腦袋上簡直是頂著智慧的光圈啊,但再仔細想想,好像自己說的那些東西,全都是紙上談兵?沒點兒能實際實行的? 忍不住偷眼去看胤禛,就見胤禛一臉沉思,她自己都嚇一跳,還真將胤禛給糊弄住了??? 他聽粘桿處的人說外面那些流言的時候都氣蒙了,光想著要怎么去給自己辯解了,竟然沒想到直接去掐斷這些流言。 “還有更好的辦法呢?!膘o怡想了想,就又湊過來:“要讓群眾忘記一個新聞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另外一個新聞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皇上手上有特別會打聽消息的人吧?” 胤禛很矜持的點頭,若論打聽消息,誰能比得過粘桿處? “那皇上可以讓人創造一種小報啊,和邸報不一樣,這種小報呢,就專門寫別人家的八卦事情,比如說八福晉今兒又打了八貝勒一頓,或者誰家八十歲的老頭子要納妾,納的還是十四五的小姑娘,再或者就是某某官員貪污受賄,抄家的時候在他府上發現有明朝的字畫,宋代的瓷器,漢朝的玉器,秦朝的青銅之類的?!?/br> 說到這些,靜怡一拍手:“皇上不是老覺得國庫沒錢嗎?咱們搞個拍賣會啊?!?/br> 她也是才剛想起來的,每次抄家弄來的東西,像是田產鋪子以及古董玉石之類的東西,都是給戶部了,然后戶部估價出售。但向來都是壓低了價錢在官員當中內部消化了。比如價值三百兩的鋪子,在戶部有熟人了,大概一百兩就能拿下了。 對朝廷官員來說,這都是好事兒,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對胤禛來說,好像就是賠錢了啊。他這邊發著養廉銀,那邊官員們壓價買他的東西,有點兒欺負人哦。 靜怡早些年是學過一點兒經濟學的,拍賣這種機構的成熟和發展,是出現在十七世紀的近代歐洲,也就是說,現在說不定西洋那邊已經有了這種制度了,她也就不用擔心被胤禛追問怎么想到這法子的了。 “面對全國,有錢就能買,分期搞,第一次拍賣古董,第二次拍賣莊子,第三次拍賣鋪子,每次拍賣之前,先在報刊上登一下,通知想買的人來參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