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外他不敢喝水,又怕吃急了被噎住。等程巖填飽了肚子,心情也終于平靜,于是再次翻開五經題。他的本經為,自然只用選答的考題。由于童生對五經沒有對四書熟悉,科舉時也少有將五經題作為首題的,通常所定題目并不難。程巖用了兩個多時辰便完成了腹稿、草稿、潤色、謄寫的過程。此時未到酉時,天色還亮,程巖又將最后一道試帖詩的題目看了遍。童試時試帖詩用五言六韻,鄉試、會試則是五言八韻,出題多為經、史、子、集里的句子,或是前人詩句、成語。試帖詩和文人們通常做的詩都不一樣,反倒和八股文很類似,必須嚴格遵照定式結構。但偶有例外,某朝一位書生上京參加會試,詩題為。恰好京城才下過一場小雪,處處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故此,那書生提筆寫道——“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br>“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br>書生寫了兩聯實在寫不下去,感覺再加點兒啥都是畫蛇添足,便牛氣哄哄地交卷。須知試帖詩大多平庸,很難有出彩之作,當時的主考官看了此詩甚為驚艷,可又覺得不符合格式,思來想去,他決定將詩呈給皇上來定奪。皇上一觀此詩,當即就決定錄用這位考生。但歷朝歷代也就這一例,常人哪兒敢效仿?程巖不擅作詩,可詩卻伴隨文人始終——考試要作詩,聚會要作詩,送別要作詩,等你入了官場還有人請你潤筆作詩??傊?,當官的就沒誰是不會作詩的,若你詩文太差,也必然受同僚嘲笑。好在童試取人,試帖詩并不很重要,差不多就行了,對程巖來說自然沒有難度。他面前的詩題為“賦得敦俗勸農?!?,題出于某位皇帝的一句詩——“敦俗勸農?!?。程巖凝神細想,一直到夕陽晚照,終于提筆書寫——“耕織鴻圖肇,農桑鳳詔溫?!?/br>“巡春民用功,函夏俗同敦?!?/br>……從首聯一直寫到六聯,共六十字。盡管讀來毫無意境,但全詩嚴謹規范,必不會出錯。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下。程巖盡管已做完所有卷子,但限于規定,并不能提前離場。他將考場提供的蠟燭點亮,又稍稍活動了下僵硬的肩頸,便靜待鐘鼓敲響……同一時間,南江府提督學院。夜色下,數千只蠟燭照亮考場,遠望好似星海燃燒。搖曳的燭光下,莊思宜落下最后一筆。他吹了吹墨跡,將考卷壓好,靜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燭火映出他高挺的鼻梁,這一刻,竟顯得少年尤為冷漠。等三聲鐘鼓響起,考生們依次交卷,由書吏進行糊名。莊思宜換好衣衫,跟著一眾考生出了門,就見莊棋迎了上來。“少爺?!鼻f棋雖是下人,但跟了莊思宜很多年,膽子比旁人大,此時直接問道:“考題難嗎?”莊思宜望著不遠處的莊府馬車,輕揚嘴角,“你說,若我考中,那老虔婆會怎樣?”莊棋笑嘻嘻道:“當然是為少爺您開心?!?/br>莊思宜輕拍了下莊棋的后腦,“你去得月樓訂一桌席面,要最貴的,回去找老虔婆的管事支銀子,讓她更開心些?!?/br>莊棋一怔,隨即樂得嘴角都快扯到耳后,“成!”半個時辰后,馬車回到莊府。莊思宜剛進門就有下人來通傳,“少爺,老太爺請您過去?!?/br>“知道了?!?/br>他直接轉去了祖父的院子,一進屋子,就見祖父莊世熙和繼祖母楊氏坐于上首,莊世熙淡淡道:“考得如何?”莊思宜:“就那樣唄?!?/br>莊世熙眉頭微皺,“輝兒跟你一般年紀,前年便考中了秀才?!?/br>他口中的輝兒,便是二房嫡子莊思輝,比莊思宜大了半歲,此時正在京中的書院求學。二房還有位庶子莊思康,比莊思宜小了五歲,目前在家學念書。至于三房……三房老爺娶了五六個妾氏,至今沒有一兒半女,莊思宜一直懷疑他三叔不行。他懶懶道:“此前您不都說孫兒性子浮躁,學問不精,不想叫孫兒下場嗎?若孫兒執意參考,又不小心考上了,豈不是駁了您的面子?如此不孝之事,孫兒哪里敢做?”莊世熙臉一沉,“怎么與長輩說話的?”莊思宜半笑不笑,“孫兒若和大哥一同成了秀才,怕是有人要犯愁,若是愁壞了身體,或者鬧得家中人仰馬翻,可就是孫兒的罪過了。祖父常說‘家和萬事興’,孫兒一直謹記在心?!?/br>他說話的同時直直盯著楊氏,意思非常明顯。楊氏面色如常,好似全然不懂莊思宜的暗示,反而溫聲道:“宜兒若能考中,自是皆大歡喜。你爹娘走得早,大房就剩你一人,可要爭氣啊?!?/br>莊思宜笑了笑,沒作聲。楊氏淺然一笑,由于保養得宜,五十多的人還像三十婦人,笑起來別有風韻。“我與你祖父都說好了,若你得中,便送你入湘省明德書院,雖說名氣不比鶴山書院,但家兄在明德書院任教多年,必然對你多有關照?!?/br>莊思宜從楊氏的語氣中察覺到得意與挑釁,他笑著說:“勞祖母費心了,不過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舅公雖是一介舉人,但普天之下良師多矣,擇良師而易有所成,如此方能光耀門楣。孫兒還是另擇良師吧?!?/br>“莊思宜!”莊世熙正要開罵,就聽有下人來報,說太老爺要見二少爺。沒辦法,莊世熙只好放人。等莊思宜一走,楊氏的臉徹底沉了下來。莊思宜見到莊敏先時,對方正在侍弄花草,也不問莊思宜考得如何,而是道:“你祖父找你作甚?”莊思宜滿不在乎地說,“還不就是教訓我兩句,不過祖母說要送我去明德書院?!?/br>莊敏先一頓,很快想明各中緣由,面色慍怒。他對兒子這個繼室非常不滿,眼皮子淺得不行,所有小聰明都使在內斗上,根本不顧莊家的前程。但對方命好,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他投鼠忌器,很多時候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莊敏先直起身,看著眼前的少年,心中又疼又愧,嘆道:“回頭我為你寫張薦函,送你去鶴山書院?!?/br>他莊敏先的薦函自是與旁人不同,根本用不著考試就可入書院。潛規則,任何時期都存在嘛。莊思宜難得乖順一笑,“多謝曾祖父,我還有一事想求曾祖父?!?/br>莊敏先見莊思宜高興,也笑著問:“何事?”莊思宜:“之前跟您說過,我在蘭陽社學認識了位很談得來的朋友,請您也幫他寫一張薦函吧?”莊敏先不置可否,“你確定他能考中?一旦過了十四歲,鶴山書院只收有秀才功名的學生?!?/br>莊思宜眉眼染上淡淡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