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個大概。 西裝男和林一山年紀相仿,是南陵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他經業內人士介紹,找林一山聊聊他的專利材料,準備用在正在研發的無人機上。 對面的人真的接著說了:“現在是研制批,如果能實現量產,需求量會非常穩定,你這材料的性能,我們此前也大致了解,力學性能和耐熱性都符合我們的要求……” 林一山鄭重起來,點了點頭,說:“具體的技術參數,你可以問我,但是涉及試樣和合同,還是要和所里相關部門接洽?!?/br> “這個當然。但是前期試生產,我們還是希望您提供一些經驗數據,必要的話,可能要請您往返南陵幾次?!?/br> “也沒問題。零件的平面度和輪廓度有要求嗎?” “有復雜曲面,對輪廓度有要求。具體數值要看數模?!?/br> …… 技術層面沒有大的分歧,工作上的合作算是談成了。 近幾年來,高端制造業在強度和減重方面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林一山的研究成果——碳纖維預浸料,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林一山的正職工作是D市某研究所的工程師。剛畢業那幾年,他埋頭搞研究,天天泡在試驗室,光碳纖維粉末都不知道吸入多少。 所里的老師傅都很認可他:沒有博士的架子,常年穿著工服,挽著袖子,跟工人一起泡在現場,為了一個實驗數據,連續40多小時不睡覺,不離開現場…… 幾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拿了集團、國家的獎項若干,產品批量生產,用于單位的幾個批產型號。 接下來,就真應那那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彼餅榱肆糇∪瞬?,每年發放特殊津貼給這個30出頭的年輕人,他的專利產品又按所里的用量支付費用,同時,這種預浸料還供給業內其他企業。 近幾年,林一山在單位不經常露面,但剛入職的員工也經常聽到他的名字。研究所理工科人士聚集,居然在這個理智的群體里,也積攢了一眾迷妹。 有粉絲就有傳言,于是,他有幾輛車,分別是什么牌子,他最近一次露面穿的什么,他喜歡吃什么,經常去哪家買生活用品……凡此種種,都成了大家八卦的內容。 原本是個勵志的故事,完全被林一山的形象扭轉了,長了一張男主角的臉,勵志劇變成了偶像劇。 作者有話要說: 誤cao作,應該19:00更的,大兄弟們。 ☆、十七 在碳纖維預浸料的市場上,為高端制造業供貨的企業,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的兩家公司。這種材料需要符合很高的質量標準和技術參數,因此,售價不菲。 近幾年來,國內航空制造業受ZF扶持,再加上汽車輕量化的趨勢,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風電、航空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市場需求量大增。 同時,很多研發階段的產品,對技術參數和質量流程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國產碳纖維材料,在價格上的優勢愈發顯現,林一山自然過得滋潤。 南陵某研究所的這個項目,不是第一個主動找上門來的。林一山寵辱不驚,也習慣了。 剛畢業那幾年,林一山勤奮工作,在單位附近按揭買了一處三居室,幾年后,單位又依據政策分了一套小產權房給他,近幾年,林一山的技術成果得獎無數,他的津貼和獎金湊到一起,還了首套房的貸款,又在市中心買了一套高層住宅。那套房許愿去過,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林一山的同學、師長里有人創業,也愿意帶上他,繞來繞去,都是這個圈子,沒離了這個領域。 林一山很少提自己的過去和家庭,上學期間,每逢寒暑假,總有事情忙,不見他回家,工作后,更是東奔西走,獨來獨往的時候多,也沒幾個人知道他的來頭。 在和林一山有合作關系的人里,徐副總算是交往較密切的一個。徐副總技術出身,逐漸轉了管理,在公司里負責車間生產和技術研發,林一山經常被叫來,解決一些技術問題,也參加股東會、技術研討會啥的。 前段時間,林一山來公司的次數明顯變多,事無巨細,總要親自己跑一趟。徐副總覺出反常,卻沒太確定勾魂散的源頭。 這會兒真有事,打電話,這林博士又端起來了。 “我說徐總,舉手表決的事別拉上我,我一點政治敏感性都沒有?!?/br> “又他媽不是讓你站隊,需要從技術角度提提意見?!?/br> “方案不是已經定了?還提什么意見?!?/br> “方案歸方案,細節得有人盯??!” “幾點結束?” “下午2點到4點?!?/br> “不去?!?/br> “……” “晚高峰堵車?!?/br> “……” 這都是什么濫借口,來的勤的時候,也不見你報怨堵車。 徐副總不擅長思想政治工作,這會兒亂蒙一通:“不用挨堵,會后咱們去蹭蛋糕吃,今天綜合管理部集體過生日?!?/br> “……” “對了,市場部總有人打聽你……有次你來,人小姑娘從我門前走了三個來回……” “徐總?!绷忠簧酱驍嗨?,“年底交不了產品,你要轉工會管女工了??!” 不知道哪句起了作用,最終,林一山同意來參會。 徐總也不是吃素的。干技術的人,轉了管理,心思細膩,邏輯嚴密。 掛了電話,他在腦中回放了林博士幾次露面的情景,隨后拿起桌上電話,眨了眨眼,又把電話撂下了。 本來是一次技術評審會。因為項目很重要,又是徐副總今年的重點任務,不放心,所以請林一山和幾位專家來,一起討論技術細節。 原本方案上有分歧,幾位專家一討論,考慮到工期問題,和實現成本問題,選擇了一個略保守的方案,細節一一敲定。 林一山放松地靠在椅子上,拿筆隨手在本子上劃。輪到領導總結,技術評審會,沒那么多場面上的話,徐總說:“要按階段驗收,下次開會是——噢,16號,第一階段結束。生產過程中,嚴禁擅自變更……” 在此之前,綜合管理部的于蕊來過,拿了份文件請徐總會簽,之后沒有人再進來。徐總幾句話說完,會散了。 又有人跟徐總低聲交流幾句,結束后,會議室只剩林一山在等他。 徐總頓了一下,方才想起來,約人的時候,電話里說是會后有活動——今天綜合管理部確實有人過生日。 幾個人都在當月過生日,部門統一買了蛋糕,下班前舉行一個小儀式,熱鬧地吹個蠟燭,大家借機小聚一下。主管生產的徐總大駕光臨,大伙正燈下黑吹蠟燭,都深感意外。 領導沒有架子,幫忙開燈、拿紙盤子,隨手遞給身后的林一山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