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中原漢民和睦相處、文化融合的愿景。此時正值元朝新都建成之時,忽必烈遷都中原,正可以此來顯示朝廷態度,安撫民心,從而順利入主元大都,統攝中原。以王道一的影響力,這件事很快便會傳遍天下,尤其是傳進那些儒生的耳朵里,朝廷的這個小動作花不了國庫多少錢財,卻能起到最大范圍的宣傳作用。忽必烈讓中原士林曉得一個信號:放心吧!新朝不會打壓你們本土漢學,相反,還會鼓勵漢學的發展。這一下子,天下學子云集響應,陸續來到桃源求學。當然還是會存在一些瞧不起女子的腐儒抱著譏諷態度而來,想要拆王道一的臺。但是這些人總是會在聽過王道一幾天課后紛紛折服于她廣博的學識,進而成了她的忠實信徒。王道一講授學問有自己的特點,她不像其他教書先生那樣規定好要講的書目,她的課程從來就沒有課本。她也不按什么固定步驟講課,總是想到哪里就講到哪里,針對一個問題,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容儒、道、佛為一爐,博聞強識,觸類旁通。正所謂“你永遠不要小覷一個僅在半日之內就能將忽必烈說服之人的口才”。雖然知識都很晦澀深奧,但王道一卻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用最樸素的語言闡明最深刻的道理,舉重若輕,循序漸進,學生很自然就都學會了,這個境界就高了。于是有學子開始盛傳:受教先生一堂課,勝讀萬卷圣賢書。王道一對外界怎么傳她的倒是沒有關注過,她只整日安安心心和家人一起過日子,她出門講課的時間實在也不能算多,每日上午待太陽完全升起來了,才慢慢悠悠從家往十里外的書院走,等黃昏初降之時,便罷課歸家,從不托課,就算遇到再關鍵的地方也留到明天再繼續講下去,一天中再除卻午休,授課的時間基本上只有三四個時辰。有時候黃蓉想下山了,她便索性掛起幾天的“免課牌”,等一家人在山下玩夠了,再回來重新開課。王道一講學,一不為貪圖學費,二不為培養學生去考功名,因此節奏也隨性的很,一點也不急功近利??烧f來也巧,或許就是她這般毫無壓力的授課方式,使得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樂意來她這里求學。人都說古代對女子偏見頗重,這話總體來看沒錯,但也不能忽略了個別特例。只南宋一朝,前有披掛上陣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將梁紅玉,后有一代婉約詞人李清照,這些女子個個受宋朝百姓愛戴稱贊,那么現下,為什么就不能再有王道一呢?小小的講壇被朝廷擴建成了頗具規模的書院,管理起來就更需條理了,王道一雖不貪圖錢財,但管理書院總是要經費的,況且她也不能白白付出勞動,讓學生都覺得知識是可以不勞而獲的吧。所以但凡講學授課,從孔子到朱熹,古今圣賢都沒有不收束脩(學費)的道理。王道一收束脩的方式也很柔性。大體全憑學生自覺,自覺家境殷實一點的學子,就多交點,交一金;家境一般的,便少交點,交一兩便可;實在是很貧苦的,就只交一個銅板也行,意思一下得了。她的原則是,束脩多寡都沒關系,只要是來認真求學的,她都不會難為人家。如此又過兩年,桃源書院里的學生已達三千之數,天下學子蜂擁而至,絡繹不絕,王道一的學問竟逐漸自成一門顯學。當其時,學子們都以能自稱一句“曾受教道一先生門下”為榮。這時,正逢忽必烈意欲征服吐蕃,見王道一在民間影響愈廣,便順了民意,親下一道口諭,將通往桃源必經的那一處高大奇偉的山門命名為:道一門。朝廷索性又召集幾百能工巧匠前往桃源,花半年之功,在那山門頂端鑿刻上“道一門”三個大字,用以作為天下學者表率。這依然是忽必烈政治表演一部分,王道一本人倒不以為意,忽必烈把她推到這么一個高度,為的就是向吐蕃、向萬民展示他一個蒙族帝王的胸襟罷了。王道一和黃蓉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無論忽必烈做什么,她們都不會輕舉妄動,依舊本本分分的住在桃源里,對朝廷大事絕不多嘴。無論現在忽必烈對她們多么好,她們也永遠清楚的記得,忽必烈對王道一是有忌憚之情的。所以她們絕不可張揚,絕不可與朝廷政治沾邊,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像現在這樣,低調的、閑云野鶴一般的,認真教教學生,整日就討論討論學問,如此才是最安全的做法。當然,這也是她們樂意過的生活方式。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王道一本無意插手政治,她就這么一直保持著散散漫漫的講學生活。但日積月累下來,桃李竟廣布天下。許多年以后,在元朝第二任皇帝的努力下,朝廷恢復開科取士,再過幾十年,人們驚奇的發現,那時的元朝朝廷之中,竟有大半官員都曾經在王道一的書院里學習過。于是,元朝一代,有歌謠傳世:“滿朝棟梁材,皆出道一門?!?/br>不過這都是后話,在此先按下不表。作者有話要說:一更,再有一更就完結了。第152章后記之二且說忽忽五年過去,時維至元五年,初春時節,山谷上時時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一切都顯得祥和安逸。紅日初升,書院里早就翹首以盼的學子們終于見到了遠處草地上承輕功而來的王道一,便紛紛回到書案上坐好。王道一步態看似很瀟灑從容,其實速度卻極快,眨眼之間便進到了書院內。學生們頗有些艷羨的望向已在講桌旁坐定的王道一,若不是見到了活生生的真人,他們怎么也想象不出,世上竟真的有像王道一這般文武雙全的人存在。可是他們誰都沒有向王道一求教過武功,因為他們知道,在王道一這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范,那就是:道一先生從來不會教人武功。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武功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如若教給心術不正之人,便會禍及他人,因此武林之中的大宗師絕不會輕易教人功夫,就算是自己的親徒弟,也會對徒弟的心性品格詳加考量上好幾年之后,才會開始教授武功。因此對于這些萍水相逢的成人學生們,她不會教武功的。上午的陽光正好,正適合清談講學。學生們每人的書案上都擺著一本手抄的書籍,里面記錄著這些年來王道一講授的內容。王道一講學是采用分專題授課的方法,她會根據學生請教的問題,設立一個專題,對這一專題加以闡述,一個專題大約可以講好幾個月,講過一個專題后,再開下一個專題。王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