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2
片蒼涼。聽到王道一的叫聲,郭靖俯首看向城下,露出一抹真誠的笑容,說道:“小王道長,你成功了,我替萬千宋民謝過你!”王道一此時哪有閑心聽他道謝,急道:“郭少俠,你在城墻上干什么?快下來!你……為何要如此??!”郭靖依舊站在墻上,寒風吹的他披散的頭發更加凌亂,他聽到王道一的話,面上的表情變得悲痛又凝重,他苦笑道:“小王道長,自打第一次見面你就稱我‘少俠’,我又哪里算得了俠?我……我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我又哪里算得了俠?”王道一恍然明白過來,郭靖這是決心要死。她忙朝他喊道:“郭少俠,你切不可為此事尋短見,如今蒙古大汗答應不再屠殺我宋國百姓,你以后還可以做很多為國為民的事,你可以不摻和蒙古人的事,你可以跟隨七公……”郭靖忽然打斷她道:“不!小王道長,我的母親都是被蒙古大汗逼死的!你告訴我,我還怎么能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活下去!你要我怎么安心做蒙古人的臣民!”王道一怔住了。郭靖慘笑一聲,繼續道:“小王道長,百姓都得救了,從此天下再無戰事,我很高興?!俏夜竻s永世都不可能得救!到今日為止,我和你一同守護住了這萬千百姓,我的使命就算結束了,我沒有再活下去的必要了?!?/br>王道一一個勁地在下面著急的搖頭。這城墻少說也有十來丈高,憑她的功力,根本無法上去,要想上去,只能從前城的階梯登到城墻上,再沿城墻走到這后城來。但眼下,她顯然沒有這么多時間來做這些,因為她只要一個轉身,郭靖可能就利落的抹脖子了,于是她在城下干著急,只得不斷勸他:“不,郭少俠,你何苦如此執著,你母親的死,那并不是你故意的……”郭靖不等她說完,又打斷她的話,道:“不是故意的就不算我的錯了嗎!小王道長,我這個人腦筋就是犟,我不管那么多大道理,我只知道,一個人若是犯了錯,那么不論這個錯誤是不是他有意為之,他都必須要為這個錯誤贖罪!”他長嘆一口氣,凄然道:“我只是后悔,當初你三次勸我,我都沒有聽你的,才釀成那般后果。但是如今,我依然不會聽你的勸,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法子改變的,小王道長……我意已決,你別勸了?!?/br>王道一說不出話來了,因她知道,此時她再說什么,都是徒勞。仰視著城墻上那一道高大的身影,她又忽然明白了,郭靖是活不下去的,不是他不能活下去,而是他自己不允許自己活下去!她想起了里的喬峰之死。喬峰能活下去嗎?他能。他武功那么高,俠肝義膽,朋友滿天下,也沒做什么壞事,他怎么能活不下去呢?可是他就是活不下去,他就是要選擇在宋遼兩軍陣前自戕。他也不允許自己再活下去。也許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秉性,比起生命的延續,他們更看重精神上的一絲不茍。若是什么事情發生的于他們的精神有愧,他們就會覺得“天下再無立身之地”,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無路可走,所以他們毫不留情的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一般管這種人叫做“英雄”。他們身上承載者一個民族的精魂。郭靖為什么決心要自殺而不是和蒙古人決一死戰?因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私怨牽扯到國事上來,他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好好活著。他只是自己不愿活了。正在百姓為劫后余生而歡呼的時候,他們的英雄要離開他們了。是這場戰爭延長了郭靖的生命,如果沒有這場戰爭需要他來保家衛國,他可能早就死了。郭靖將長劍橫于項上,對著城下的王道一說出最后一句遺言:“小王道長,拜托了!”話畢,揮劍自刎,鮮血從他的頸中噴涌而出,映著黃昏的余暉,在空中激射出一道悲壯的血線。他倒了下去。王道一的心徹底僵硬住,她凝在地上,一動不動,直勾勾的看向郭靖站過的地方,直到有宋軍副將趕來,她還是一動不動。她好像已經不會動了。“道一先生,郭夫人在房中碰柱而亡啦!”是這一句話敲醒了王道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穆念慈本就是一個傳統的宋國女子,她跟了郭靖,就要跟他一輩子,她早已將自己當作郭家的人,也早已抱著隨夫而去的決心。王道一覺得心口有些發麻,她踉蹌了一下,那副將上前一把扶住了她,手里還抱著一個正熟睡的孩子。她愣愣的看著那孩子,“這是……”副將將孩子遞到她跟前,低頭道:“這是郭將軍的獨子,郭將軍……方才有令,命莫將待先生入城之后,將這孩子交給先生?!闭f著又從衣內掏出一封信,“這也是郭將軍要交給先生的?!?/br>王道一接過信,展開來讀,這是一封郭靖的親筆信,信中說明了自己已決意赴死的決心,又言道自己尚育有一子,今方一歲,名破虜,望王道一能替他將這孩子交給他師父洪七公撫養,并表示不愿上一代的恩怨再施加在這孩子身上,所以他再三請求王道一和洪七公給這孩子改名換姓,待他長大后,也千萬不可對他言明他的生身父母是誰,更不要說及身世恩怨,只消告訴孩子他本只是個孤兒,讓這孩子在洪七公的照料下心無枷鎖的好好活下去。一封信讀畢,王道一許久才嘆出一口氣來,她明白了郭靖臨終前的那一句“拜托了”是什么意思。她接過孩子,看著孩子熟睡的面容,只覺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王道一離開了襄陽城,她謝絕了要護送她回家的那些蒙軍,只抱著郭破虜,尋了匹快馬,從側門悄然而去。從襄陽到桃源之間有一處地方正是丐幫總舵,她打算順路去那里,若能碰到洪七公,便按照郭靖遺信所說,把孩子托給他。她出城不到一刻,剛走到襄水邊上,只聽身后一列飛騎追來,原來是忽必烈派來的使者,那使者向她傳達了忽必烈的意思,說是要誠心聘請王道一做他帳下謀士。王道一一聽完就知道忽必烈的意思了,這依然是忽必烈做給天下人看的。王道一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就答應了,她可不會忘了,就在剛才,她差點死在忽必烈的忌憚之下,忽必烈是巴不得她乖乖回家什么也不做呢,她哪能不識趣的往前湊?忽必烈此舉,旨在想要以王道一為橋梁,向天下展示他蒙漢融合的意愿,政治作秀罷了。不過同時也有試探王道一的意思。王道一當然是要配合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