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書迷正在閱讀:謫仙之天圣 上、異世之悍夫(異世之野獸背后的男人 包子)下、逼良為夫 中、死后成熊貓(穿越)、建國高校戀曲之二冬瓜與茶 上、妖孽,你的下限呢?+番外、reset+番外、撿只狼來愛 上、專屬外掛登錄中、她從瑤光來
的望族嗎?”唐念約又問。 “是,也不是。是望族不假,但那,不是我們唐家?!?/br> “爸,那江洲的望族是誰家呢?就是鮑家嗎?” “是鮑家?!碧评淆S肯定地說。 “呵,爸,我知道了。鮑家,江洲有名的望族,只是可惜了?!?/br> “鮑家才是望族。還有一家,是姓裴的?!碧评淆S望著風中的板栗樹,說道。 “秋妃家是望族嗎?”念約問。 “秋妃家,她祖上姓劉,也不是什么望族。秋妃是一介女流,再怎么傳承,也傳不到現代。念約是秋妃學術研究會的,怎么問出這樣的話?秋妃祖上是山西人,她爺爺輩的人逃亡到了江洲……” “那,秋妃園呢?在市中心的,那老房子和三進四合院是她家的嗎?” “你呀,還是學問太淺,又書生氣。你沒有讀一點社會學嗎?沒有讀歷史,還是沒有生活體驗?幾千年的變遷,在中國當代,房子年代過不了百……這些都相當小兒科……念約呀……” “是,爸爸,我是糊涂了。那裴家,我怎么不知道?” “說起來話長了,這個裴家,本來是都城人氏,祖上出個一個大和尚?!碧评淆S說。 “大和尚?那怎么有后代?”唐念約很驚訝。 “和尚就沒有后代,你是聽誰說的,現代的和尚也好,古代的和尚也好,有子嗣的并不少見?!?/br> “這,爸爸,這個我真不知道,和尚也能結婚生孩子?!?/br> “結婚生孩子?這又是什么邏輯?結婚能生孩子,沒結婚就不生孩子?結了婚就肯定有孩子,沒結婚就沒孩子?人類學、社會學有這么簡單的嗎?” “哦,那。裴和尚有孩子,那孩子的mama是什么人呢?”唐念約是故意裝天真了,目的如果是引起父親的興趣,讓他開心還情有可原。 可是,別太天真,讓人識破。 “這個?還真沒有人考據過,我也沒有問。在封建社會,大戶族譜上有原配的姓氏,但妾室就不一定有了?!?/br> “裴和尚真是夠風流的?!碧颇罴s嘀咕。 “女兒呀,不要輕易給人貼這種標簽。人之大欲,不滅。沒有人之欲,哪有人類繁衍?!?/br> “哦?!?/br> “裴和尚大名裴相。血統嘛,可考的是出自貴族,三代以上祖宗做過太公太傅。雖然民間傳言裴相大和尚與謝锜大將軍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那肯定是訛傳?!?/br> “哦,那,爸爸,裴家是江洲望族,江洲有他家的祠堂嗎?有宗廟嗎?我怎么不知道?” “你呀,跟著我去京都時間久了,可能都忘了江洲的事。江洲轄內,離城市70公里處,有一座古鎮……” “古鎮?江洲周邊有許多歷史久遠的古鎮?!?/br> “裴城?!?/br> “裴城?啊,爸爸,裴城這這樣來的???我還記得從前去過這座古鎮,那里有一口井很神奇,對了,是有裴姓的宗廟……” 裴城,雖然只是一個小鎮,但它叫做城。 歷史比江洲市還長。裴城的確是因為歷史上出了一個大和尚,姓裴而得名。 到了裴和尚晚年的時候,在裴城這個地方買了地,耕讀傳家。 一代又一代,遠離廟堂。 “哦,父親,跟你聊天真是長見識?!?/br> “裴姓在后來的幾個朝代,出過不少讀書有出息的人,到了宋代,更是出了一個大儒,叫做裴鉞的…… 呵,這個人我知道,是個思想家哲學家……” “思想家哲學家,都是后代人說的。近代嘛,出過幾個有出息的,可惜,都到了國外。當今這個裴湘繁,應該是正宗裴城人?!?/br> “哦,爸,你說的是這個裴先生,給你寫信的這個?” “我看,至少在江洲是個文化名人,可惜,我離開江洲太久,跟現在的年輕人是掛不上關系了?!?/br> “爸,咱們管不了那么多,80歲的人了,歇歇是應該的?!?/br> 不歇也不行啊,身體不由人。 嗯,爸爸,那咱們祖籍是哪里人? 這個?你,是江洲人。爸爸不是。 爸爸! 說實話,到這個時候,你還不能聽爸爸說實話? 父女兩個第一次面對面,說清楚,唐念約的親生父親不是唐國鈞。 唐念約還有些不能接受。 唐老齋卻已坦然。 每個人都有鄉愁。 但卻不知道鄉關何處。 唐老齋嘆了一口氣,低聲說道:我的童年是在冀北的一個草場度過的。 爸,這怎么可能?唐念約驚詫。 念約,爸是應該跟你說說家史……我呀,生長在草原。 戈壁也是草原。 草原上有樹,不高,卻堅強不屈。 我的父親是一名畫師,可是,因為包辦婚姻,把我生在草場。 我的心里啊,裝著風聲。 樹好像長在我的身體里。 站在臺上盼父親,后來又是盼母親。 終于到了我10歲時,母親貧病交加死了。 我的痛苦在歲月的銹跡里隱匿。 我曾經忘了童年。 后來,父親在海上娶了另外一個女人。 我還在冀北的臺上,但后來,父親死于一場高燒。 海上的女人,也就是我的繼母舍不得我,帶著我投奔南方的親戚。 她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到了南方,找了份工作,又替別人家做零工,掙了錢,把我送到了學校。 我看她那么辛苦,我的年紀在班上又大了幾歲,就發奮的讀書。 鮑文鸞也在這個班。 她出身書香門第,家里是做壽材生意的,父親還是族人之首,替幾十家鮑姓收租放貨,自然是有錢人家的小姐。 鮑文鸞心地純良,文弱。 但也堅強。 她不顧一切跟了我,寧可與家里人反目。 但,那個社會讓人厭惡。 鮑文鸞因為出身的緣故,到了后來,匆匆選擇跟了我,也是希望我的冀中貧困出身能夠保佑她。 可是歲月是始作俑者,扮演了一個工匠的角色。它童年的孤獨以及與生俱來的悲憫,像一塊磚頭嵌進了人的身體。 唐老齋像是自言自語。 這是他身體漸漸康復后走得最遠的一次。 爸,我們往回走吧? 好呀。住這里來,還沒有到附近看過,景色是好,就是人煙稀少。 念約你不會感到孤單吧? 哪里會,陪父親,每天過的倒也充實。 希望是這樣。 我去京都讀大學。文鸞也去了京都,讀的是師范。 可是,后來,紅寶書整天舉著。 人們像瘋了一樣。 文鸞再沒有過一天好日子,整日惶恐。 啊,那些年我像背著纖繩的纖夫,咬著牙在前行。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閉眼一跳,投